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刘桂芬 《湖南教育》2004,(11):26-26
传统的写作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把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劳动降格为教师控制下的单调死板的知识技能的迁移训练,每次习作都起于教师的命题,止于教师的批改,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望而生厌。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呢?第一,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写作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把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劳动降格为:教师控制下的单调死板的知识技能的迁移训练,每次习作都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教师的命题,终止于教师的批改,根本没有学生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作文产生厌烦情绪。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机制的桎梏、传统教育观念束缚等方面原因,作文,却一直是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文本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教学教研实践构建生活化作文教学思路,以生活为基,丰富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口语表达和交流为途径,让作文过程服务于学生生活和成长。把作文与学生的生活、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使作文与"做人"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探索出更具操作性的作文教学策略,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升作文教学的育人效益。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作文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把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劳动降格为:教师控制下的单调死板的知识技能的迁移训练,每次习作都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教师的命题,终止于教师的批改,根本没有学生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作文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不愿上作文课,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喜文乐写呢?本文主要谈谈非智力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的作文灵性飞扬——主体作文教学实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作文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从命题到指导评价,整个过程过分依赖教师.主体作文教学试图对传统作文教学进行改造.其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主体创作为核心,以生活作文为基础,创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潘新 《考试周刊》2011,(75):68-6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它决定语文教学的成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大难",教师耗费了大量精力,而收效甚微。在一个班级中,往往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只是少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一些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疼,甚至厌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人们都不陌生: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约束在各种条条框框里,难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教师批改难、学生作文难、反馈周期长、作文效率低等问题.究其原因,这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思想有关.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教学思想把学生封闭在课堂中,局限在课本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胡编乱造,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这几年,我尝试了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学作文开放性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性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和整体育人的教育理念,注意新知与旧知、知识与生活、课内与课外、个体与集体等相互沟通,将教学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实行全过程开放的教学。小学作文开放性教学策略,就是要克服传统作文教学单纯就作文教作文、单纯训练学生写作技巧、孤立地指导作文的弊端,置作文教学于大语文教学的宏观背景下,加强开放与合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一、开放指导,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传统的作文教学,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游离于学生的生活之外,孤立地就作文指导作文、就作文训练作文。教师的指导也过于具体、繁琐,束缚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对作文提出了"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要求。传统作文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把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劳动降格为教师控制下的单调死板的知识技能的迁移训练,每次习作都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教师的命题,终于教师的批改,学生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和创造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感到枯燥无味,对作文产生厌烦情绪,更不要说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应变"重写前指导"为"重写后修改";变"替学生修改作文"为"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与欣赏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1.
一、指导思想: 作文教学结构整体改革的实验,是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加速提高作文水平为目标,坚持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各种类型课的教学中,都要把教师的指导作用贯穿于全过程,把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贯穿于全过程,把修改作文能力的训练贯穿于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的作文课上讲风盛行,不注意启发,教师讲大得满头大汗,学生索然无味。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功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了解身旁发生的人和事,并把零碎的生活记录在日记中,为作文积累素材。零存整取是中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农村初中教师对作文教学不重视,缺乏对学生的必要指导,所以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弱,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需要把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多种方法共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注重选材,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和评赏。  相似文献   

14.
石荣良 《小学生》2013,(9):109-109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教授学生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写作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因此,要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与生活紧密相连,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进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作文课上讲风盛行,不注意启发,教师讲大得满头大汗,学生索然无味。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功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了解身旁发生的人和事,并把零碎的生活记录在日记中,为作文积累素材。零存整取是中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进行过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作文训练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大面积提高作文水平的尝试。下面谈谈我们的认识和体会。  一 激趣导写,诱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情感  传统的作文训练往往简单枯燥。上课时教师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就题论题。有些教师把作文训练题目一板书就完成任务,习惯于“教师命题,学生伏案,课堂上完成”的传统封闭式的作文教学。作文过程多为学生的个体行为,缺乏情境活动和纯朴交流。这样的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结果是“老师出题万事大吉,学生拿笔…  相似文献   

18.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前一次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本次作文讲评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有重要作用。传统作文教学一般是学生把作文上交,由教师逐一阅读批改,然后交还给学生。教师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体和主导,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培养学生适当的对话能力,是实现学生与环境、教材、学生、教师多向互动的桥梁。受传统作文教学观念的影响,过去我们忽略了对学生这种对话能力的培养,自然也就削弱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扼杀了一些有创新灵感的作文。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冲破传统作文的束缚,给学生一块自由交流的空间,一方能倾吐真情的净土,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让学生与身边的环境对话,使他们在对话中感受到作文的乐趣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作文教学应有机地与学生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所以,教师要从生活环境入手,引导、鼓…  相似文献   

20.
作文批改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传统的作文批改往往是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需要树立新的观念教学理念,把作文批改的权力交还给学生,让教师把更多宝贵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作文教学的研究中去,学生通过在相互批改中取长补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