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务微博传播困境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微博传播存在身份困境、关系困境、表达困境和互动困境等四重困境.身份困境表现为开通政务微博的党政机构及党政干部作为实体主体与符号化主体之间的矛盾,以及作为实体社会中绝对的中心与作为虚拟社会中流动的节点之间的矛盾.关系困境指政务微博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关系重构且关系脆弱,话语权利向接收者一方转移.公共性表达内容与个性化表达形式的矛盾造成表达困境.制度化响应与人格化互动的矛盾导致互动困境.  相似文献   

2.
政务微博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公共治理手段,是现代民主社会对公民知情权的一种网络回应。当前,我国政务微博传播机制存在着诸多缺失,需要我们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冯帆 《青年记者》2016,(6):81-82
政务微博及其特点 微博平台上的运营主体主要以个人和社会组织为主,传播内容也呈现出较明显的娱乐性.但2011年后,随着微博传播效果的不断提升,一些政府部门开始筹划并运作自己的微博平台,这种由政府运作管理的微博就是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是微博的一种特殊形态,主要受众是公众,主要作用在于公开政务信息、倾听民众呼声、解决民生问题.较之其他形态的微博,政务微博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徐福林  梁芷铭  周玫 《视听》2016,(6):122-124
政务微博的精神诉求存在于政务微博主体、受众、内容与功能、效果与预期效果之间,受主体与受众的互动影响至深。精神交往在政务微博不断展开,并形成了新的结构,为政务微博带来新景象,为政务机构治理提供了契机,推动着政务微博功能的全面实现,适应着政务微博在不同时间和事件上的诉求。政务微博的诉求是多元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精神交往。  相似文献   

5.
禹辉映 《东南传播》2014,(2):107-108
政务微博的兴起和发展,开启了新时期我国政务公开的新局面,政务信息公开实现了方式和内容的变革。微博平台政务公开,具有发布公共信息、倾听公民意见和澄清网络谣言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宋雪 《传媒》2019,(12):51-53
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所有地市环保部门均开通了官方微博。以“生态环境部”微博为龙头,全国环保系统微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环境政务微博在传播政府环境政策、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传播格局变迁、政府职能转变及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对环境政务微博话语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新的传播环境下,环境政务微博话语空间存在哪些问题?环境政务微博话语空间应如何转变建构路径,以重构政府环境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7.
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在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数已突破7万个。然而,在众多政务微博中,不少存在着话语生硬、活跃度低等问题,降低了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本文从品牌信息传播主体、品牌信息、目标受众、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探索政务微博的品牌塑造及推广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4,(11):45-53
传播效果是衡量媒介效能的指标之一。在突发危机事件中,政府官方微博的危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态势,而构筑政务微博的话语权则成为政府危机传播的重要目标。本文以新浪政务微博"北京发布"在"7·21"暴雨中的危机传播为例,研究了政务微博的危机表达和传播效果,从政务微博管理主体、政务微博运营现状以及危机传播技巧三方面提出了政务微博的危机传播及话语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9.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传播媒介,其自媒体的传播特征改变了传统话语主体的架构,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微博技术的创新、微博用户的平等性等方面分析微博话语主体重构的表现;找出微博话语主体失范导致的畸形舆论、群体极化和侵权方面的问题;进而从媒介讯息、媒介知能、角色转变几个方面提出提升微博话语主体媒介素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何芳 《编辑之友》2012,(7):21-22
政务微博形成的传播力已逐渐成为政府传播的生力军,作为一个政府与公民信息公开、互动交流的新平台,也面临部分官员对政务微博的认识存在误解,运行处于自发状态,管理机制有待加强等困境,政务微博需要在建立有效的聆听、反馈机制上寻找突破口,寻得更有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政务微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推动我国公民参与的实现进程,也在我国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迈进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通过考察和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在和民众通过政务微博进行互动的现状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公民参与的视角出发,对政府与民众之间在政务微博中的互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实证研究表明,总体而言,微博事件的负面性与舆论效应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但在指向政府机构的负面性和指向政府机构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负面性与舆论效应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这是公民意识觉醒的体现。微博事件中的负面表达实质上是网民对权力与资本结构化的反抗。但是,由于微博缺乏足够的公共性,这样的反抗是无力的,难以动摇深层结构,真正改变权力关系的,仍旧是现实社会各种力量的博弈和斗争。让底层人民沉没的声音被聆听,一如既往是主流媒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朱琳 《青年记者》2016,(11):82-83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战略最早是由腾讯CEO马化腾提出的,他认为,“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①“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是融合.当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凭借发布速度快、参与者多、传播范围广等优势逐渐成为主流的话语阵地.实践证明,“互联网+”问政的有效应用可以降低政府与民众交流的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互联网+”时代,各党政部门高度重视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积极构建政务微博长效发展机制,为合理释放社会焦虑不断完善问政服务平台.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152390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14706个,公务人员微博37684个,发博量达2.5亿,阅读量1117亿”.②  相似文献   

14.
张颖 《新闻传播》2013,(12):189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有着与生俱来的特殊性,他既受官方的权力场影响,又与传播的环境——网络深度关联。本文以这两大场的影响为前提,分析政务微博的运作现状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微博独有的自媒体特性,使其迅速成为公民表达意见的新途径。通过网络参与社会事件、表达自身诉求,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和政治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政府机关与政府官员的介入使"微政务"蔚然成风,如今政务微博及政务微博群日益成为推进民政网络互动的新型渠道和重要平台,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这种新型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迫在眉睫。本文从政务微博发展现状入手,对政务微博的档案价值、收集方式、收集主体和保存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引起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张晔 《新闻世界》2013,(9):128-129
微博舆情是民众在微博空间里的舆论反映。近年来,民众借助微博表达意见、讨论公共事务、维护公民权力的事件屡见不鲜。微博舆情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镜像”。它具有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与圈子化、传播内容的理性与非理性、传播过程的阶段性与周期性、传播路径的点对面与裂变性等特征。微博舆情的发酵,聚焦了网络民意,成为舆论演进的助推器,构筑起全新的社会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8.
蔡鹏举 《新闻世界》2012,(8):135-136
政务微博的发展和运作已成为当下政府及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微博场域中的重要一员,政务微博由于其特殊性和差异性,不仅受到现实权力的控制,而且受到虚拟网络场域的影响,使其在实践中表现出双重特征:官方的政治严肃性与民间公众的亲和性。本文运用法国社会科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突破传统的二元对立的观点,分析、解读政务微博实践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艾则提 《大观周刊》2011,(46):48-48
近些年来,以政务微博为载体的公民政治参与愈加受到政府和民众的亲睐,成为公众意见表达、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尽管这一绝佳的官民互动形式为公共管理领域提供了很多便捷,然而,政务微博这一新生工具,由于其还不具备完备的制度及规范,使得其在整个参与公共管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笔者在此通过分析,得出政务微博在参与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我国政务微博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评论缺位”(包括“评论不在位”和“评论不到位”),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对策——评论“四清”:“认清”政务微博“为何评”, “厘清”政务微博“评什么”, “思清”政务微博“怎样评”,“弄清”政务微博“谁来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