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高职教育实训环节中,企业实训基地相对学校实训基地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针对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高职院校(专业)应建构以企业实训基地为主体,学校实训基地为补充,良性互动的实训基地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互动体系的构建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举国以就业推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进程中,积极探索,科学构建与实践高职院校就业创业互动体系,既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高职院校走内涵建设之路、提高对社会贡献度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说明,只有科学形成"高职生就业创业互动,高职生就业创业和学校人才培养互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毕业生互动"的大体系,才能开创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职教育实训环节中,企业实训基地相对学校实训基地具有一定优势。针对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高职院校应建构以企业实训基地为主体、学校实训基地为补充的良性互动的实训基地体系。  相似文献   

4.
应然的教育状态跨越至实然的教学状态是一种内生性的教育发展表征。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生性的核心指标、教学模式衔接内部结构性错位、多元治理结构中多元主体治理复位等三个层次的内生性诉求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中高职衔接中政府、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业等各利益主体的辩证关系。并以各主体利益博弈和融合域为逻辑基点,确立了构建中高职衔接多元治理的路径框架,包括做好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教育资源分配;加强内在衔接要素的对接、构建衔接实施平台;鼓励企业实施主体介入、多层次参与衔接项目;以教学模式衔接为内核,规范各要素结构性标准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我国密集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推动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政府主体在高职教育外部治理过程中承担着主体责任,各级地方政府应尽快让中央"放管服"精神落地,公布地方政府的权力清单、负面清单、服务清单和资格清单,完善高职教育法制和监督机制;通过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激励机制,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制改革,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调动市场组织合作办学的积极性;此外,还要规范社会中介组织对高职教育的评价,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作用。厘清外部治理三方主体的责任,可以促进各方共同推进高职教育外部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存在现实困境:教育立法尚不能满足教育治理及其制度创新的需求,难以给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必要的保障;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作为教育治理者的角色转换尚未完成,教育领域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机制缺乏;教育治理的价值目标与现实有较大的差距,公民有序参与教育治理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推进: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大力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以教育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为关键,提升政府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治理的重要主体地位,提高学校自主治理能力;确立多元主体在教育治理中的地位和权利,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高职教育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教育体系,在教育过程上不仅要依靠学校本身,还必须有行业、企业和政府的足够支持才能有效运行,要想发展高职教育,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行业、企业、政府、学校四方专业与产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行业、企业、政府、学校的四方有机联动。本文以伊春职业学院“行业、企业、政府、学校四方专业与产业合作机制”为前提,以伊春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建设项目为现实背景,讨论如何构建行业、企业、政府、学校四方专业与产业合作的长效机制。行业、企业、政府、学校四方专业与产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对伊春职业学院的高职人才培养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是解决学院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偏离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诱因之一是行业企业高职教育需求的传播缺失。行业企业高职教育需求的传播渠道有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其传播缺失主要表现在传播者自觉与主体意识迷失,社会建制缺位;信息整合度低,教育决策支持乏力;传播类型选择失当。提高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质效的策略包括:做好体制机制建设,构建以专业网站为中心的媒介体系,强化传播主体信息素养与信息的"深加工",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加强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双循环治理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协同性与异质性、互补性与趋同性、层次性与多样性等基本特征,当前面临内部循环治理体系不完善、外部循环治理体系不成熟、内外部循环治理体系缺乏有效衔接等现实困境。在高职院校双循环治理的改革进程中,高职院校应以学校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促进要素整合为途径,完善内部循环治理体系;以政校行企为主体,以利益共享为纽带,推进要素互动,构建外部循环治理体系;通过主体协作、要素融合、关系协调,实现内外部循环治理体系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推进基础教育管办评分离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教育活力、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措施,是实践和丰富中国特色教育理论、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推进管办评分离,需要根据不同权力的不同性质,从治理的角度,重新厘定政府作为行政管理者、学校作为具体办学者、社会作为评价者的关系,形成政府科学管理、学校自主办学、行业自律、社会参与、协同共治、开放互动的教育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教授治校源于欧洲,是欧洲一些国家大学保证学术权力行使的重要制度。在我国近代大学创立之初,教育家们也对教授治校进行过探索。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内部事务的一种管理模式,是指教授更多参与学术事务的管理和决策,调解与学术相关的资源。校长治校意味着校长在高校管理中拥有相应的决策权,处于领导地位。事实上,在大学这个系统内部,要实现有效治理和优化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设计,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同运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加上中央政府采取了限制对地方政府拨款等收缩性的应对措施,许多欧洲国家的地方政府在有效实现地方治理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基本功能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对政府的运作方式构成了改革压力,迫使地方政府在治理模式上必须做出相应变动,以平衡处于不同社会领域与社会层次的利益冲突,并进一步谋求通过集体行动解决各种公共问题。针对复杂的地方治理图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著名的城市规划学者希莉和柯非基于自己的研究创立了一个新的地方治理实践分析框架。本文旨在介绍这一分析框架,并希望以此为基础,归纳和整合出一个可以用于我国地方治理实践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从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到普及化阶段,研究型大学的治理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特征是从学者治理发展为学校治理再发展到学术治理。治理变迁与研究型大学的内外部动力机制变化密切相关:单一外部机制和静态内部机制造就学者治理,多重外部机制和稳态内部机制要求学校治理,多重外部机制和动态内部机制催生学术治理。当前研究型大学的治理普遍面临内部自由探索与外部问责张力加强、全球规范机制与本国实践矛盾加深这两大时代挑战,中国研究型大学要回应好普及化时代的挑战,先要涵育理性、自主的现代品质。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在不同的语境下内涵不同,实践理念和路径选择也有很大差异。在统治语境下,国家治理侧重于阶级专政,治理主体是政府机构,治理客体是阶级对立者,执政理念在于对敌对阶级的控制,其路径是阶级动员和阶级斗争。在管理语境下,国家治理侧重于经济建设,治理主体是政府机构,治理的客体是社会资源,执政理念在于资源配置最优化、实现效率最大,其路径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在治理语境下,国家治理侧重于社会的全面建设,治理主体不仅是政府机构,还包括非政府组织及个人,治理客体是各种社会关系,执政理念是在国家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之下共同协商、全民参与,其路径是法治化。  相似文献   

15.
Recent policy chang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have introduced the requirement for publicly funded research to be published in open access. This can be seen as part of a mode of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that not only promotes transparency but also, Naomi Hodgson argues, is constituted by visibility and openness. By drawing attention to the way in which the researcher is asked to understand herself in this policy context, Hodgson illustrates how particular technologies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and of publication, enter the researcher into this economy of visibility. The understanding of openness as a corrective to the traditional closed access system of publishing and the marketization of academia is challenged, then, in this article, which indicates how these technologie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constitute the researcher as a particular figure in the emergent mode of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6.
17.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竞争格局。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内在的都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强烈欲望,但是两种生产要素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分工和相对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选择。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共同治理模式将得到发展。企业家创新的动力源自于公司治理的内外环境,其中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对企业家功能的发挥起到日益显著的作用,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与治理机制则为企业家实施创新与战略管理提供了平台,这一平台的运行效率直接决定了现代公司的绩效。  相似文献   

18.
以2003-2006年中国民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考察政治联系、负债和公司代理成本的关系,检验政治联系对负债公司治理的影响.政治联系削弱了负债对公司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在政府干预程度越大的地区,这种作用越明显,政治联系损害了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政治联系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优惠是企业向政府官员寻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理论上对大学行政权力范畴的认知差异,本文对大学治理中的行政权力进行了解构.研究认为,大学行政权力的价值逻辑在于学术人员(或教师)对“学术本位”回归的诉求.与国外相比,中国语境下的大学行政权力不但包含了与职位相联系的制度化了的“行政管理权力”,还将政治权力、政府权力以及部分学术权力内化其中,几种权力在大学内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语境下的大学行政权力生态.大学行政权力的纵向治理边界可界定为学校层面的行政权力制度设计,横向治理边界可表述为学校层面上的相对于学术权力的行政权力的范围.大学治理要秉承“一切基于学术、一切为了学术、一切由学术引导”的动态整体的“学术性行政”的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