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最有效的一种阅读训练形式。《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不仅有总的论述和要求,而且在分学段要求中专门有朗读的条目;教材里也写得清清楚楚,而且多数课文后边都有一条是朗读训练。这些都说明了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抒情散文是赏析教学的核心素材。以课文《故都的秋》为教学范例,聚焦抒情散文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对实践中如何通过朗读品味抒情散文的文学魅力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抒情散文教学必须聚焦通读、研读、品读,通过趣味化朗读引发学生欣赏意向,借助情感化朗读感悟文本内容意境,利用审美化朗读学习散文语言精髓。  相似文献   

3.
新“大纲”提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朗读训练的质量,本人体会为以下几点: 一、朗读与教学目的紧密结合,体现一个“实”字。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学目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挖掘出祖国文字的魅力及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获得课文中规范的语言文字知识,领悟作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现行的苏教版教材的每篇课文后习题第一题基本上就是“朗读课文”。教学参考用书中“课文教学要求”的第一条也基本上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学重在读,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书声琅琅,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以多种教学辅助方式促读。那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篇课文,要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朗读教学形式多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少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尤其喜欢在这一环节上营造亮点。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解与欣赏,而朗读与了解、欣赏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不通过一定的朗读,朗读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不能真正达到对课文的了解与欣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若是离开了朗读,只靠默读和讲解,那只能学到一些皮毛的东西,根本了解不到其中的感情、韵味和细微处;而若是发挥了朗读的作用,那情况就会大不同.朱自清先生早就说过:"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的必经步骤."(<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所以,不管新课程怎样改革,不管教法怎样出"新",朗读教学不但不能放松,而且应该加强.朗读教学是一株永远的常青树. 经常放声朗读,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而且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培养起学生丰富而细致的感情,培养起学生优良的品质,这些都是写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至理名言,是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之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脍炙人口、文质兼美,从先秦诗歌、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朱自清的散文到鲁迅的小说等。这些课文里体现出来的意境美、语言美,只靠老师的讲解、分析是远远不够的。然而,近年来,朗读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语文教学出现理科化倾向,语文教师要把"朗读"  相似文献   

8.
朗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朗读技能越高,对课文越能理解,感受也越深刻。朗读的质量要求是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从当前小学生的朗读情况来看,距离这些要求还  相似文献   

9.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朗读要做到语调能够符合课文内容,能表达读者对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的正确态度。”这是教学大纲对我们所提出的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我们认为可以这样做:一、讲解清楚,分析透彻,能使学生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好的朗读是以好的理解为基础的。”儿童对课文理解了,自然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在教学中应着重对教材进行分析,让儿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对难理解的词句,反复讲解;同时一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10.
李章华 《教育革新》2009,(12):61-62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熟练.定为朗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其次,要吃透教材、掌握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选择好朗读教学的手段、形式,确定好朗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再次,要把握课文的基调,对重点句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下面我就朗读的一些基本要求和训练的基本途径,粗略的谈谈。  相似文献   

11.
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日渐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认识,本文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对朗读教学作一初探。现在中学语文选文中,有不少名篇佳作,作品都通过很美的语言构思,为我们塑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在这些课文中几乎包括了美学的各种范畴,体现了多种多样的美学风格。由于蕴含了课文中的这些美学特点,我认为有必要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朗读教学,通守这一新角度,有利于打开朗读教学的另一扇窗口,让语文教学步入一个新的境界。为此,本文拟就朗读教学的“创造性”和“表演性”这两个特性谈一些想法和做法。朗…  相似文献   

12.
阅读感悟,需要朗读的支持。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人物精神品质跃然于纸上,抽象的文字符号便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学生就容易感知课文,从而受到教育。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琅琅书声已回响在美丽的校园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朗读指导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下面谈谈本人粗浅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一、朗读教学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有魅力,使一篇雄辩的议论文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王玉春 《考试周刊》2012,(60):38-38
“读”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色。《大纲》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首先要读,从读人手去认识文章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文章中所叙述的事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但是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往往对朗读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是把绝大部分时间花在讲解提问上.一堂课下来很少听到学生的读书声。有的课堂上,虽然学生读的次数和读的形式不少,但是这些读不是作为能力训练而是当做教学环节来安排的。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应当重视朗读训练。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朗读训练要占用较多的时间,朗读训练要有层次。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教材思维的境界,使教与学双边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广阔天地,营造氛围读好书,引发联想议重点,丰富想象激思维,评价激励促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小议朗读     
朗读是阅读的一项重要基本功。阅读教学中指导好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九义”小学语文教材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许多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抓好朗读,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形式多种多样,选择何种形式,依内容而定,读时要有明确的目的,作精心指导。一般地说,讲读课文的朗读,可以按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指导。如在揭示课题后,为了面向全体学生,集中…  相似文献   

16.
浅谈初一语文的朗读教学□谭建新“九义”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九义”语文教材第一、二册更是颇具...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随着新课标对朗读教学要求的明确化,教师们都重视起语文课的朗读教学了,不论上哪篇课文,不论哪堂课,听课者首先就是看授课者有没有突出朗读教学。这样一来,老师们在上课时,首先就是想到朗读这个问题。于是一堂课中,只听课堂中书声琅琅,朗读的气氛很浓厚。有听录音读.有齐读、范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一堂课可真地成了朗读指导课了。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内涵丰富,其中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其所占教学比例也很大。要想提高阅读能力,需要教师从很多方面进行培养,其中朗读训练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在小学语文现行教材中安排的所有课文都是别具一格的,其目的就是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本文以课文《晏子使楚》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训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朗读是阅读课文的一个高级阶段,它必须通过对一篇课文内容充分地理解、对课文发展脉络准确地把握、对课文中感情色彩正确地感悟、对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细心地揣摩之后才可能将一篇课文朗读好。因此朗读训练对中师生语文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全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师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有着极强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如果教师能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朗读技巧上给…  相似文献   

20.
张淮莲 《天中学刊》2001,16(Z1):111-112
朗读,是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用来表现情感的一种艺术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正确的指导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而且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入手的,即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有感情地朗读是促使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现有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本文仅就朗读教学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多年来,由于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