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国内主流媒体采用了多种形式报道本届冬奥会,并采用全媒体传播方式实现了主流媒体的创新与突围,为受众多方位展现了这场举世瞩目的冰雪运动盛会。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北京冬奥会的相关报道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1+1》《面对面》以其权威性、时效性和现场感为受众播报北京冬奥会相关新闻,助力了新一轮全民冰雪体育热潮的掀起,为世界展现了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严涵  卢雪 《青年记者》2017,(29):97-98
冰雪运动推广普及的必要性 随着2022年冬奥会落户“京张”,我国民众对冰雪运动的喜爱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了解与冰雪运动相关的知识. 我国冰雪运动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群众冰雪运动普及率低,参与人口数量少.国家体育总局在《聚精会神抓冬奥备战加快冰雪运动普及提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筹办北京冬奥会和发展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文章中强调,加强冰雪运动宣传普及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夯实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努力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的重要举措.①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不仅可以增进人们对冰雪运动的了解,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冰雪运动赛事,为即将到来的冬奥会营造良好氛围,还可以让群众更好地参与冰雪运动.  相似文献   

3.
"两会"既是我国的重要政治体制,也是我国民主建设进程的标志,一直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对于"两会"的报道,其本身也是民主建设步伐的体现,同样受到关注。本文以框架理论考察、分析1978年到2012年《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提出《人民日报》在民主建设中的媒体角色定位及公众对《人民日报》的媒体期盼。"两会"民主有理由对媒介作更全面的角色期待,《人民日报》有责任也有义务完成"两会"民主对其更全面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4.
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是冰雪运动的一部分.这个项目以其独特的技巧、艳丽的色彩、优美的音乐、新颖的造型、流畅的表演博得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国际体坛上的一个亮点和"冬奥会"上的一个重点,也为报道这项运动或赛事的摄影记者提供了丰富的拍摄素材.  相似文献   

5.
王喆 《新闻世界》2014,(8):256-257
2003年12月5日,南非总统曼德拉逝世的消息受到世界各国媒体的关注。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各国媒体对曼德拉逝世的报道会更多的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本文分别从《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选取有关曼德拉逝世的三篇报道,从报道思想、报道角度、报道倾向、报道态度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探究中西方媒体在新闻框架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以《人民日报》、《贵州日报》、《云南信息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报纸媒体,对其从2010年3月16日到4月15日一个月间所有关于西南旱灾的报道,从报道数量、版面分布、报道类型、消息来源、报道主题和基调等方面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观察以这四家报纸为代表的国内媒体如何呈现西南旱灾议题,以此来研究不同媒体对西南旱灾这一议题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在涉及新疆议题的立场、态度及具体表现方面是全国主流媒体的风向标。本文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关于新疆议题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爬梳这些报道,总结该报10年来新疆议题的主要框架,分析该报对新疆的媒介形象建构,并试图讨论进一步优化主流媒体对新疆媒介形象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刘莲莲 《新闻传播》2009,(10):43-43,44
框架理论告诉我们,现代大众对重大事件的判断极大的依赖于新闻媒体的报道框架.主流媒体的报道框架对大众的影响尤其重要。金融危机是2008年9月以来社会关注最热的重要话题之一.对“金融危机”形象的构建体现了一个主流媒体的重要价值导向和态度方向。本为通过对《人民日报》经济新闻栏目中三个“金融危机”专版报道的变化分析,探索《人民日报》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及文本细读的方法,从中外三家媒体在两个时间段内对香港进行的报道入手,分析了不同媒体建构香港形象的不同方式和效果。从1997年香港回归到2005年香港行政特首换届,不同媒体的报道尽管在一些地方有所改变,但是大趋势是坚持了一贯的特征。《人民日报》的"团结友好"框架和《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民主经济"框架始终在报道中得以体现,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李晨宇  王迪 《今传媒》2023,(11):96-99
框架理论作为媒介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在体育赛事报道研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本文运用框架理论模型,以《中国日报》与《华盛顿邮报》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为分析样本,通过比较报道中的内容主题框架、结构框架以及话语框架,研究中美主流媒体在体育新闻报道上的不同,旨在为未来我国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无处不在的高新科技,成为北京冬奥会显著特点之一。“冬奥科技”彰显了科技创新的魅力,点燃了全社会对科技和冰雪运动的关注。人民网人民体育推出大型科普融媒体节目《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在人民网全媒体矩阵播出的同时,以科普访谈视频、音乐MV、杂志、展览、书籍等融媒体形式记录“科技冬奥”的精彩,讲述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故事,留下“科技冬奥”全景式融媒体历史档案。其系统性、专业性、观赏性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助推北京冬奥会科技热潮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苟宗财 《传媒》2021,(19):39-41
央视体育、央视影音等移动客户端以及央视网自2020年2月24日起,同步上线了5集冬奥纪录片《冰雪道路》.该纪录片以"冰雪运动"为主题,通过专业化视角和权威性报道实现由"小众爱好"到"大众聚焦"的受众群体破圈,带来了别出心裁的冰雪运动专业知识"教科书".本文聚焦央视网原创纪录片《冰雪道路》的内容创作及传播创新,为媒体融合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言论是媒体的灵魂与旗帜,《人民日报》作为我国各类媒体的旗舰,其评论宣示了我国媒体权力公共性表达的发展进程。本文连续选取从2006年到2010年的全部《人民时评》作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和量化统计,从公共性视角研究《人民日报》时评的媒体权力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芷菡 《今传媒》2016,(4):74-76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类媒体都越来越重视宏观经济新闻的报道.其中围绕GDP的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的报道,是宏观经济报道的核心内容.笔者选取《人民日报》《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三家报纸媒体,结合新闻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三家媒体分别在2014(1月)、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上一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报道框架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媒体面对同一事件在建构现实过程中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孙卫华  咸玉柱 《当代传播》2021,(5):41-44,68
转型期中国主流媒体的维权报道,反映了中国维权议题的实践特征和社会治理的行动路径.通过对《人民日报》维权报道的历时性考察、报道语境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微观文本的内容解构发现,该报的维权报道凸显了合法化基础上的"行动-共识"框架.行动框架主要关注维权实践的现实困境及破解之道,而共识框架则从凸显正面性、弱化冲突性以及重视平衡性等视角出发,构建正向、有序的社会治理空间.  相似文献   

16.
运用报道框架的"梯次模型",选取《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关于2014年APEC会议报道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媒体呈现来挖掘中美主流媒体在重大经济报道中如何构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章琴丽 《东南传播》2011,(4):121-123
对新闻报道文本的分析,能够寻找出其背后的社会意识.21世纪初,创业在中国成为一种现象.本文将以2000--2009年<人民日报>创业报道为文本,试图提炼出我国主流报纸对于创业议题报道的媒体框架,进而探究媒体所构建框架与现实框架、政府框架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媒体框架反映出的社会真实.  相似文献   

18.
白鸽 《东南传播》2016,(2):117-120
本文主要运用框架理论,结合臧国仁关于框架的层次划分,就国内不同性质的媒体对"9·3"阅兵的报道进行分析,针对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党报以及晚报都市报在主题框架、结构框架和话语框架等方面进行内容分析、个案研究与统计。研究发现:从报道主题看,《人民日报》呈现出来宏观的报道框架,《南方日报》主要关注阅兵事实和现场的报道,《扬子晚报》则以本地相关新闻为主线,串起大阅兵的整个过程,《参考消息》主要刊载外国媒体的报道;报道体裁上看,消息通讯为主,只有《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上刊载有若干评论;在微观层面,诸如标题、关键词、报道呈现方式上,党报严谨慎重,立场鲜明,晚报都市报,报道生活化、大众化;但国内媒体普遍在报道文本当中,添加了过多的语气词、形容词。  相似文献   

19.
胡馨予 《今传媒》2020,(2):35-36
党的十九大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变化历程,而主流媒体对"民营经济"的报道也非一成不变。《人民日报》作为我国最权威的主流媒体,其话语的变迁体现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改革。因此,本研究从改革开放后入手,结合诺曼·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框架,探析《人民日报》"民营经济"议题的报道话语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的变迁促使《人民日报》的媒介职能从宣传职能转变为信息传播职能,其话语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社会的变迁,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报道主题、报道体裁、消息来源等指标为分析单元,通过对《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关于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三家媒体在其报道框架中都肯定了其创新精神,建构了积极正面的意义,反映了社会主导民意,但鲜见理性的反思,只是因报纸功能定位的区别而在具体业务上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