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媒体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四个方面实现了从突围到跨越: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成为提升新媒体传播力的新标配、政策导引+舆论引导实现了新媒体引导力的双向提升、全媒体传播格局助力主流媒体影响力提升、技术赋能下国家数字化治理质效倒逼新媒体公信力提升.然而,面对"四力"突围中媒介技术、短视频、媒体融合、主流意识形态和网络空间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问题,"十四五"时期应着力于构建情感与信息传播的共同体、丰富短视频的内容生态、实现优质内容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媒体融合注重存量和质化改革、加快建构网络空间社会思潮的内容风控和预警机制、推动网络治理向数字网络治理转型,为"十四五"时期新媒体"四力"的跨越提供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打好基础、练好内功,要先从提升"四力"做起.静下心、走出去、迈开腿、沉下身,以勤快深入的脚力、广大精微的眼力、深思熟虑的脑力、深刻呈现的笔力,多出一些叫得响、传得远的精品稿件.  相似文献   

3.
余福 《新闻前哨》2022,(8):31-32
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宣传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引领社会舆论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有效方式.在"三明实践"主题报道活动中,通过议题设置、精准定位、协同作战、创新形式、转变视角等报道策略,产生了具有引导力、品牌度、联动性、裂变式、亲和力的系列报道效果.通过"三明实践"系列报道探求融媒体...  相似文献   

4.
刘晓来  李劭强 《传媒》2021,(5):77-79
应对包括疫情在内的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性.新闻舆论的"四力"构建是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的根基.其具体路径包括:在议程精确设置中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在事件深度报道中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在受众黏性增加中扩散新闻舆论传播力;在共识有效构建中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5.
李丽莎 《东南传播》2011,(5):110-113
微博等媒介新锐的强势来袭,社交网站的频频发力,受众透过自媒体开始由幕后走向台前,展示着不可低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揭示了Web2.0时代,受众由"被"营销转为"和"营销的新趋势.本文借助"长尾理论"分析了奥巴马通过"follow新媒体",增大传播"长尾"的竞选策略.结合对2010微博营销典型案例的分析及相关数据引证,阐述...  相似文献   

6.
浩洁 《今传媒》2016,(12):43-44
"二次元"作为一种特定媒介,一种外来文化,更作为一种产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它彰显出青少年对个体主体性的自觉追求,但另一方面作为舶来品,它是无根的文化,其孱弱的思想力、碎片化的胡乱拼接、资本的急功近利,历史与现代的剥离,虚拟与现实的模糊,对青少年思维的养成、价值观的形成将会产生很深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报道是践行"四力"的具体实践,这一表现形式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具有较强现场感和亲和力,能从微观事件中娓娓道来,反映宏大主题.本文以《湖北日报》"跟随企业办事记"专栏为例,从选题选取、采访技巧、呈现方式三个维度,阐释如何做好体验式报道,让新闻作品更精彩.  相似文献   

8.
新闻蹲点采访不仅是基层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闻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力"是一项创新的新闻传媒工作理念,践行"四力"不但可以体现新闻记者的专业性和认真态度,也能从根本上提高新闻蹲点采访的效率和质量,使新闻的细节得到凸显.因此,在新时期的新闻传媒工作中,基层记者应该将新闻蹲点采访工作与"四力"要求有机整合,在工作中积极践行"四力",不断完善自身的新闻素养,从而实现新闻蹲点采访迈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许晓明 《出版广角》2021,(17):79-81
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前提,是传播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河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守初心、强根基、谋发展"的改革理念,通过创新表现形式、生产优质内容,深化机制改革、提供人才支撑,探索多元经营、走向社会融合等方式,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切实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传播"四力".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报道是各个媒体不可或缺的重要报道板块.当下,要做好农业报道,必须把握并遵守其中"不变"与"变"的报道原则."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宣扬科技带动农业发展的理念;"变"的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报道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生产出受众喜闻乐见的农业报道.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中国翻译界就是否坚持"忠实"原则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本文拟就下面几点阐述自己的观点1、"忠实"影响中国译界深远;2、"忠实"和"变异"并存是必然,但"信"之大旗不能倒;3、"变异"应有个度,"变异"并不意味着"乱译".  相似文献   

12.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排头兵,"十三五"以来中国出版积极探索和运'用多种途径,"走出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本文在分析"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背景、动因、机制等方面的基础上,回望"十三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经验、模式与路径,讨论中国出版"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田瑾 《传媒》2021,(23):40-41
重庆日报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题,以专业为魂、以内容为王、以技术为先、以渠道为要,推出了一大批本土化、专业化、趣味化的融媒产品,以更好地践行新闻"四力",让思想拥有流量,通过新创意带来新体验,并建构全媒体矩阵打造传播新路径,为地方媒体的融合实践及创新传播带来新想象.  相似文献   

14.
吴佩兰 《今传媒》2016,(2):141-142
播音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促进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有志于电视播音事业的同行经过不懈努力,播音质量和理论研究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时代发展,新闻类节目播出形式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播出形式从之前的"播"新闻逐渐也有了"说"新闻、"评"新闻等类型,本文仅就"播"与"说"两种新闻播报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再现"媒介真实"--"真实再现"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确实具有"再现现实"的性质,但它绝不是现实的原貌,而是现实与非现实辩证的统一.电视纪录片中的现实,主要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器官去"观察"的现实,实际生活中我们对于各种各样生活的体验则是一般意义上的"体验的现实",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电视纪实类栏目、电视纪录片某种程度上是编导的主观反映,具有主观规定性.但我们必须承认,根据一定主观意识截取的部分,仍然要受到包含这部分外界全体法则的控制.这就是电视纪实类栏目、电视纪录片中"真实再现"得以生存的原因."真实再现"并非是对于"真实"的"再现",而是对于已经消失在镜头前的"真实"提供历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服饰广告中"性感"元素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期"性感"元素创意能在服饰广告中更正确、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周伟 《出版广角》2018,(6):15-18
"一带一路"倡议对主题出版"走出去"既是重大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主题出版走入"一带一路"需要包括政府、行业和出版单位联动响应,积极作为.作为唱响中国主旋律、传播中国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出版活动,主题出版成果的输出成为出版单位紧跟时代要求、担负职责使命、发挥出版功能以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参考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级黑",即通过隐晦暗示等较为所谓"高端"手法来抹黑攻击.时下一些媒体上不时出现"高级黑"现象,当然,其中也不乏因为摆脱不了老套经验或者业务素质低、跟不上网络时代的"网感差"所导致的"低级黑".一些盲目歌功颂德的"初级粉"也会演变为另一种实质意义上的"高级黑".对此,我们应当予以重视,并通过建章定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9.
"卢牟"一词旧释多不确.该词乃双音节单纯词,义为混沌."卢牟"与"蒲卢"、"迷离"等属同一词族,皆由表"包裹"、"朦胧"等义的"B-L-"式声源性母词孳生而来.  相似文献   

20.
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全世界都带来了前所有未有的冲击.河南广电全媒体应时而动,深入抗疫一线采访创作,在新闻宣传中攻坚克难、掷地有声,推出六集电视政论片《雄关》.该片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标尺,彰显人民至上理念,下功夫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在创作中融入更多"情""理""趣"元素,传播策略上坚持移动优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