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务性是新闻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之一,对广播新闻节目的扩展、延伸,可以为受众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直接服务。随着新媒体发展势不可挡,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必然,促进了广播新闻媒体的融合创新,本文以广播新闻节目为切入点,在概述新媒体对广播新闻节目冲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新媒体冲击下广播新闻节目的现状,探讨了广播新闻节目服务性的提升和延伸策略,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2.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快速到来,其对传统民生新闻节目产生了一定冲击,但我们可以看到民生新闻节目对于新媒体的舆情导向更加显著,使得民生新闻节目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以《新闻联播》与《新闻天天看》为例,介绍了新媒体背景下民生新闻节目应创新取材方式与传播方式,将侧重点放于对观众评论的整合上,创下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新高。因此,民生新闻节目应主动吸纳观众对于节目的评论,创造出符合观众需求的新闻节目,实现民生新闻节目全方位覆盖,引领主导声音。  相似文献   

3.
李彬 《新闻世界》2015,(1):42-43
如今我国媒体环境不断变化,在给广播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广播新闻创新节目形式,适应当前听众的媒体接触习惯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探究了广播新闻节目当前的现状、广播新闻节目的新媒体推广手段和路径选择,为广播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如今我国媒体环境不断变化,在给广播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广播新闻创新节目形式,适应当前听众的媒体接触习惯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探究了广播新闻节目当前的现状、广播新闻节目的新媒体推广手段和路径选择,为广播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各类新媒体也在蓬勃发展,逐渐占据主流媒体地位。新媒体以网络传播为主导,不但传播速度快,覆盖层面广,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交互传播优势,这就使传统广播新闻受到了巨大冲击。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广播新闻节目如何借力多媒体传播推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结合当前新媒体环境对广播新闻节目的推广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的创新变革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李忠 《新闻世界》2014,(5):28-29
我国媒体环境日新月异,既为广播媒体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创新节目模式,适应现代听众的媒体接触习惯与信息消费特征成为广播人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模式的创新,应从节目策略、节目形态、节目编辑、节目播出等几个方面入手,打造优质广播新闻节目,兼顾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以及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于电视节目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新媒体的优势让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与运营面临机遇和困难,民生新闻节目有其特定的受众群体,如何运用其特殊的传播理念促进民生新闻节目更快更全面地传播,是必须关注和讨论的。本文从民生新闻的策划入手,结合民生新闻节目的实际需求,探讨如何有效进行民生新闻的制作与传播,为民生新闻节目在当下新媒体语境下的继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如今,民生新闻节目出现了疲态,受众也在多档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下出现了视觉疲劳。有的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段竟然有两档以上的民生新闻节目,各种问题应运而生,到了民生新闻节目普遍的瓶颈期,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节目内容同质化、娱乐化、低俗化、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收视率同时也在下滑。民生新闻节目是市级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重要战场,笔者以在福州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新闻110晚报》工作的经验,结合目前实际,以此节目为研究个案,对当下民生新闻节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如今,新媒体的涌现,影响并逐渐改变着传统新闻的制作、播出方式。新媒体的冲击也迫使传统电视媒体,改变传播策略,与新媒体合作,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9.
电视民生新闻在经历了极度繁荣的鼎盛时期之后,很多问题日渐凸显,加之新媒体兴起后的冲击与挤压,如何理性地看待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之路,是电视新闻媒体人需要思考和探究的。  相似文献   

10.
黄振锋  张建 《视听界》2015,(2):97-98
新媒体传播注重受众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给传统电视媒体特别是民生新闻带来很大冲击。在移动互联时代,城市台传统收视王牌的民生新闻节目如何应对挑战?一、强化舆论监督和评论,保持节目的品牌效应目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新闻事实缺乏系统性的探究,没有对新闻形成有效跟踪和监督。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民生新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飞速发展,各媒体或平台竞争激烈,传统广播电台受到很大冲击。广播新闻节目要提高影响力,就要从新闻节目的质量入手,深入挖掘内容,掌握细节叙事,用细节描写提炼出明确、新颖、深刻的主题,从而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收听率。  相似文献   

12.
李伟  袁媛  李宁 《采.写.编》2021,(10):47-48
新媒体环境改变了传统信息的交互模式,也创新了新闻节目的传递渠道.在媒体平台的影响下,群众获取新闻的方式更加多元,也向着"创新化"的推广形式运行.因此,工作人员应创新新闻节目形式及报道方法,结合线上新闻、技术媒体进行传播,以期全面满足人们对新闻内容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如何将民生新闻广播办得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办好民生新闻节目的关键。本文结合广播民生新闻策划,广播民生新闻的监督性、服务性等实践做了探讨,说明了选题策划是提升广播民生新闻品质,提高广播民生新闻持续传播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许多地方台民生新闻节目遭遇发展瓶颈,出现“内卷化”特征,如新闻题材同质化、琐碎化,内容生产程式化、浅表化,传播维度单一化、单向化等.本文以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110》栏目的媒体融合实践为例,提出重新定位内容、重建生产方式、重构传播生态等几项民生新闻电视节目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呈现出了相互融合之势,对于我国广播新闻节目而言,这种发展趋势既为广播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也为广播新闻节目带来了挑战,而如何通过创新广播新闻节目形态来适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则是广播新闻节目工作者需要关注与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产业链、受众需求以及传播方式三个层面,对我国广播新闻节目形态创新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视媒体逐步走上了市场化的发展轨道,各地电视媒体纷纷开展栏目的创新,其中民生新闻节目尤为突出。现结合笔者所在栏目,谈谈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类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7.
新闻节目是广播媒体的主打节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是广播新闻肩负的使命。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各种新媒体、自媒体大量涌现,传统广播新闻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模式遭遇巨大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广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广播要适应新形势,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融入新媒体,充分彰显自身优势,在新闻的内容生产、呈现样态、节目架构、传播方式等方面有所突破,着力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南京零距离》等民生新闻节目的火爆带动了对整个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研究和讨论。笔者通过对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的剖析,总结出此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下,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带来了新鲜活力,但是却对传统的广播新闻节目带来了威胁。广播新闻节目要保持以往积极正面的形象,用专业水平去打动受众,也要改变自身活力不足的地方,在新媒体流行的大环境下实现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各个行业发生颠覆性的变革。广播的民生节目具有平民视角和贴近性、时效性的传播特点,众多广播媒体在黄金时段竞相播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民生节目出路何在?本文尝试从构建移动传播理念、塑造民生节目的参与感、与新媒体融合三个方面探讨广播民生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