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火爆荧屏的娱乐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引进。2013年,引进韩国的大型户外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收视高潮,2014年4月末,以韩国《超人回来了》为模式原型的同类节目《爸爸回来了》一经开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爸爸去哪儿》的模式讨论已有相关理论成果,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爸爸去哪儿》和《爸爸回来了》两档同类型节目的不同模式,以期为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模式的应用和发展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2.
李翔 《新闻实践》2013,(12):63-64
核心阅读:湖南卫视引进韩国MBC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开播就取得了较高的收视并受到了观众的追捧,这既源于节目本身在形态与内容上的创新,同时也得益于节目在社交媒体上多渠道多形式的成功营销。本文以日本知名4A广告公司电通提出的AISAS模型为分析框架,以《爸爸去哪儿》为研究个案,分析电视真人秀节目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社交营销之道。2013年新年伊始,湖南卫视引进韩国MBC电视台的《我是歌手》节目模式并一举获得成功,此后又买下《爸爸去哪儿》版权,并于2013年10月推出了中国版本的同名节目。  相似文献   

3.
2013年10月,湖南卫视的大型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便火速蹿红电视荧屏。在真人秀节目同质化现象日趋严峻的媒介语境下,《爸爸去哪儿》凭借其创新的节目形式、多元的传播策略及对受众心理诉求全方位的挖掘与满足而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4.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是湖南卫视在2014年推出的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节目版权引自韩国MBC电视台,由谢涤葵及其团队制作,节目一共16期;《爸爸回来了》是浙江卫视2014年推出的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节目版权引自韩国亲子节目《超人回来了》,由岑俊义及其团队制作,节目一共14期。本文从节目自身与营销传播两个方面对两档节目进行分析。节目自身节目表现形式方面,《爸爸去哪儿》  相似文献   

5.
在各大卫视选秀娱乐节目的竞争呈白热化之时,湖南卫视独辟蹊径,推出了户外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受众的强烈关注,并一度取得了"零差评"的传播效果,堪称当今中国电视界真人秀节目的典范。本文探究《爸爸去哪儿》火爆走红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刘美驿  李翔 《今传媒》2014,(8):106-107
2013年新年伊始,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两档真人秀节目在短短数月中迅速走红;此外分别引进荷兰与德国明星跳水节目模式的《中国星跳跃》与《星跳水立方》同样也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关注,节目效果虽然褒贬不一,但是明星真人秀节目成为当前热议的节目类型却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明星真人秀愈演愈烈,《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爸爸回来了》《花儿与少年》《爱在囧途》等明星真人秀相继涌现,夺人眼球。本文梳理了中国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经历的发展脉络,探究了国内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创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在各大卫视选秀娱乐节目的竞争呈白热化之时,湖南卫视独辟蹊径,推出了户外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受众的强烈关注,并一度取得了"零差评"的传播效果,堪称当今中国电视界真人秀节目的典范。本文探究《爸爸去哪儿》火爆走红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自从《爸爸去哪儿》播出后,我国各大电视台开始纷纷从国外引进各种真人秀节目,但节目质量良莠不齐,大众的关注程度不一。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探索我国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发展策略,希望能够为本土真人秀节目的良性发展运作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真人秀”,作为从欧美引入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在我国已有七年的成长历程。其中,以《我型我秀》、《梦想中国》、《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领军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凭借独特的节目魅力,吸引了众多电视受众,这些“真人秀”节目在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创造出各自的社会效益,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关注。湖南卫视第四季度全新推出的大型亲子户外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自播出之日起,屡屡创造收视奇迹。本文试图从整合传播视角探析其成功策略,包括产品本身的独特性优势、节目模式及制作的本土化创新、受众心理的满足、多样化渠道的传播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和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探讨节目在内容、形式、传播、营销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提出新的媒体环境下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11.
李叶子 《今传媒》2014,(12):92-93
2013年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创造出了整年度真人秀节目的一个新高度。随着《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完美收官,这档节目不仅为受众提供了饭后谈资,更多的是带给受众不一样的内心震撼和更多的思考,关于家庭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教育相处问题。全新的真人秀节目模式,减去了节目中做作的成份增加了无限的温情元素,如此一档堪称完美的加减法真人秀开创了全新的真人秀时代。  相似文献   

12.
解娟 《新闻世界》2014,(10):63-64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发展方兴未艾。《爸爸去哪儿》作为国内首推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自开播来收视率遥遥领先,其关注度和讨论度都很高。本文将立足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形态和特征,分析2014年播出的《爸爸去哪儿2》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李晓 《东南传播》2018,(2):96-98
从全民追捧到负面新闻不断,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终于在一片争议声中迎来第五季。《爸爸去哪儿》过度娱乐化、消费包装明星子女、反思教育意义淡化等问题日渐凸显,引人担忧。为进一步创造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印发相关管理通知,责令整改。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屡遭停播风波的《爸爸去哪儿5》尝试转型成为"互动网综",并不断改进节目内容与形式,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再创收视佳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尼尔·波兹曼的著作《童年的消逝》出发,联系《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节目走红所引发的"萌文化"的浪潮,将"萌文化"看成是一次童年的回归,并从真人秀节目中提炼出"萌文化"的传播趋势及在媒介传播中的表现与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韩版《爸爸去哪儿》媒介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10月,引进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版权、由湖南卫视出品的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收视节节攀升。展示五对星爸萌娃为主的真人秀节目能在收视疲软的环境下获取空前的成功,除了节目模式引进保证了节目制作质量的同时,中韩两国类似的文化背景和媒介文化也为这种成功提供了土壤。笔者对比了中韩版《爸爸去哪儿》在相似的外表下相同的内核和类似的组织,着重从两国的媒介文化背景和节目操作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付春晖 《东南传播》2014,(4):102-104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户外类亲子真人秀节目,自2013年10月11日开播,瞬间成为四季度毫无争议的收视"黑马"。在真人秀节目泛娱乐化的时代,《爸爸去哪儿》凭借其返璞归真的内容聚合在众多嘈杂,喧嚣的选秀节目中成功突围。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叙事思维在《爸爸去哪儿》中的具体运用,以期从节目走红的背后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并针对节目第一季的不足,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节目今后的良性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正《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年第四季度全新推出的大型纪录形态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该节目版权和模式收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这是湖南卫视继《变形计》之后又一档真人秀亲子互动节目,并由《变形计》制作人谢涤葵和《我是歌手》制作人洪涛联合操刀打造。这档名人代际沟通纪实节目将创新视角对准亲子关系,五位明星爸爸跟子女进行72小时的乡村体验真人秀。节目为季播,第一季共12期,由林志颖父子、田亮父女、郭涛父子、王岳伦父女、张亮父子联手担任嘉宾。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了国内首档大型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该节目以近乎"零差评"的口碑超过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在受众心中的美誉度,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对《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的传播特性、受众群体特征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解读,进而对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前景进行预测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文化商品的消费比例越来越高,真人秀作为一种影像文化,已经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变得越来越低俗化。但2013年,《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引进,改变了国内沉闷的真人秀节目市场。笔者以《爸爸去哪儿》为研究个案,探讨其叙事主体、叙事动力的设置,为其他真人秀节目提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杜悦 《新闻世界》2014,(12):196-197
真人秀节目自2000年出现在中国,到现在已经发展了15年,随着《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节目的大受欢迎。“明星真人秀”一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本文通过分析《奔跑吧兄弟》受欢迎的原因,进一步思考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