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清华 《青年记者》2017,(20):42-43
创优,顾名思义就是创作优秀作品.创优是新闻单位出精品、提素质、强队伍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采编人员业务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在新媒体时代以“内容为王”占领制高点的重要武器.每个新闻从业人员都应把创优作为毕生的追求.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新闻创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题材、角度、后期制作等.简而言之,新闻创优,就是要强化创优意识,“走心”出佳作.本文从一些广播获奖作品谈谈新闻作品创优的着重点.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系统每年都要开展新闻创优和评优工作,这既是对广电新闻工作者创新创优能力的检验,又是提高其新闻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  相似文献   

3.
陈明 《传媒观察》2012,(6):47-48
作为一名驻站记者,多年的新闻实践和收获,使笔者体会到,要想抢抓热点、采写好稿,追求精品力作,必须始终保持热度、追求高度、创新角度,即要用"三度思维"引领新闻创新创优。保持热度,增强创优意识是"逮"到好新闻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唯有创新 才能创优近年来,我有幸以评委身份多次参加湖北广播奖、中国广播奖和中国新闻奖的评奖活动,也参加过一些全国性的广播新闻业务会议。了解到我国广播新闻改革的动向和趋势,欣赏到许多广播新闻精品佳作,更加深切地感到,创新是广播的唯一出路和必然选择,也是广播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创新,才能创优,在历史转变的关头,我们每一个广播人都应当有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把创新创优作为毕生的追求。在20世纪80年代,湖北电台在广播新闻的改革创新方面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湖北电台提出的"上中央台带动本台"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表彰2012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的决定》,对今年以来创新创优取得突出成就和经验的中央电视台《谢天谢地你来啦》等18个电视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美新闻人》等10个广播栏目予以表彰。这些栏目的成功说明,广播电视栏目创新创优的基本点在于:坚持正确导向,注重社会效益,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宁波市委宣传部非常重视新闻作品的创新创优,采取多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宁波无论广播电视,还是报业和网络新媒体,在全省新闻评奖中,都成绩斐然,在中国新闻奖的评奖中,也连续几年取得了好成绩。新闻作品创优的宁波现象,引起了省内外同  相似文献   

7.
创作优秀作品是各新闻媒体都十分重视的工作,是一项精品工程.它既显现出媒体的形象,又显现出媒体的综合实力.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一些媒体或一些记者,虽然也"非常重视"创优,可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优者的新闻敏感性不够,对创优的线索抓不住、选题把握不准,无法创作出优秀作品.创优者所具有的新闻敏感直接影响创优结果!  相似文献   

8.
创优是新闻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出精品、出名牌的必由之路,也是新闻媒体砥砺队伍、锻造人才、提升实力、扩大影响的有效方法。从丹阳日报20多年的新闻实践以及历年来涌现的精品力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新闻创优离不开基层的肥沃土壤,离不开一线这一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近年来,丹阳旧报积极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尤其是去年中宣部提出“走转改”要求后,我们不断加以探索,通过新闻竞赛、联系点制度等一系列创新方式.在“走转改”中摸索、实现新闻创优的新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阐述的"创优意识",主要是指中国地市报人深入思考、精心采写,争获优秀新闻作品奖的"创新意识"。争获优秀新闻作品奖,是许多地市报人,特别是中、青年新闻采编人员孜孜以求的强烈愿望。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新闻改革的深人进行,不断增强新闻采编人员的“创优意识”,在当前新形势下又遇到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优,既是媒体增强竞争软实力、赢得受众之必需,也是打造品牌的战略性抉择,更是检验新闻工作者自身工作质量好坏的标尺.创新是手段,创优是目标,创新与创优是辩证的统一,若欲创优,必先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创优.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闻创新的微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是新闻媒体发展的根本,是新闻采编管理的中心环节。 1、新闻创新的基本涵义。 新闻创新是个全方位的概念,既指新闻内容,也指表现形式。首先是指传播的内容、题材之新,立意、角度之新,包括从一个新闻事实中发掘出新的、深刻的思想内涵,揭示出常人尚未辨识的规律性的东西来;同时也指报道的手段、形式之新,以新闻版面、栏目的结构、语言之新、之美吸引人。 创新与我们通常强调的创优有联系,又有区别。创优通常指采写好新闻稿,编辑好版面。而创新的要求不只是如此。好新闻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有条件的,是间断性的,而…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新闻作品评优是对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稿件和节目质量以及创新创优能力等的一次重要考量和检阅。创优作品的获奖是稿件和节目含金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作者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作品创优评优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竞争也非常激烈。但是,年底临时抱佛脚不可取,形形色色的各种突击造假行为更是要远离和摒弃的不义之举。  相似文献   

13.
创优创新,并不是什么新名词,早就被业界所重视。如何探索新媒体的新闻创优方式,在理念、路径、形态上,寻找出一条突出重大主题宣传、适合网络发展、让新闻宣传出新出彩的路子,是摆在网络媒体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创优是创新的结果,是超越自我、超越对手的劳动成果.本文结合漳浦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创优实际对"创优五字诀"作了解读,认为节目创优必须从选好题材、找准角度、细节感人、手法创新、精心制作五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柏杨 《视听界》2012,(5):105-106
新闻创优没有一定的程式可以套用,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新闻题材、新闻主题、新闻角度、新闻事实、新闻细节等,都可以找到一些基本规律。南京雨花广播电视台在多年的创优实践中,积累了一点经验和体会,与同行一起研究和探讨。一、抓准抓好新闻题材在创优实践中,业内同行形成一个共识,一件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发现属于"无心插柳",而采写新闻精品离不开"有意栽花"。新闻策划即是一种"有意栽花"。新闻策划须"三管齐下":增强创优意识、把握舆论导向、讲究宣传艺术。增强创优意识增强创优意识,即致力于运用科学分析的眼光去看待社会各类新闻现象,运用基本理  相似文献   

17.
刘清湘 《视听界》2004,(5):56-57
新闻创优的实践,掐指算来已有20多年的时间了;然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实践:长期以来,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薛涛的专著《新闻创优50技法》填补了这一空白,应该说,它对新闻创优的理论研究是一大贡献。《新闻创优50技法》(以下简称《50技法》)虽为理论专著,由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好,语言生动,文字优美,构架合理,说理透彻,特别是在思想观点上时有创新、结构写法上每有亮点,不仅可以获得新闻学、社会学方面的新知识、新感受,而且通过一些新闻名篇的个例解析,也使人获得了思想上的启迪、美学上的享受。笔者阅读全书以后,感到专著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高颖 《声屏世界》2013,(6):36-37
今年是江西综合新闻频率《新闻110·善行天下》栏目创办的第五个年头,当喜获"2012年度江西省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十大品牌栏目"的表彰通知传来,栏目组一片欢腾。一档民生新闻帮忙类栏目继获得2011年江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创新创优大奖之后,栏目再获殊荣,怎么能不令人欢欣鼓舞?2008年栏目设立之初,栏目形态还传承于它的前身——《人与法》法律服务热线,主要以接听电话和接收反  相似文献   

19.
申视新闻创优,正成为各级新闻媒体竞争的关键载体和提高日常新闻质量的有效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各大地市级电视台新闻事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就新闻创优来说,地方台不仅面临着与报纸、网络等媒体的残酷竞争,更受到了中央台和省台的强势挤压.  相似文献   

20.
魏微 《新闻传播》2023,(12):79-81
新闻生产和播报质量将会对社会舆论导向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传播媒介丰富,新闻产业逐渐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其生产、播报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切实提高新闻生产、播报质效,实现新闻创优为目标,对“四力”在新闻创作领域的实际应用策略加以探究。文章先对“四力”内涵及其与新闻创优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结合实践探讨新闻创优的现实需求,最后提出基于“四力”的新闻创优途径,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