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确定教研目标 考研动机大概有几种:①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科研或工作打好基础。这是一种正确的心态,也是我们报考研究生时应具备的心态。②不想马上进入社会,想再多念两年书。③为了混到一个文凭来提高自己的身价。④想通过考研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或仅把考研当成是一种人生经历(考  相似文献   

2.
谈到阅读的态度和方法 ,我就想 ,读书不妨学淘金 ,书生本是淘“金”人。是的 ,古人中勤于读书淘金的 ,多是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锺粟 ,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 ,也是十分庸俗的读书观。当然 ,懒于读书淘金的 ,则多认为“春天不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来冬有雪 ,收拾书包好过年”。这又是一种颓废的、百无聊赖的读书观 ,这种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书生。这样两种极端的读书观 ,两种截然不同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自然都不可取。不过书中有“金” ,这倒是谁也不会否认的事实。因此 ,常常有人说 ,读书如淘金。…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之友》2012,(19):50
中国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我们可以从各类书籍中挖掘到先人的智慧,历史的残缺,科技的源泉等等,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获取到的,尽管只是一行行文字或是一组组相片。但美国艺术家Guy Laramee坚持认为,在书中我们依然可以得到另一种不曾想象  相似文献   

4.
人在书途     
正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每一本书沉默对视,就是谈每一场恋爱。在书的世界里轻眠浅睡,然后被书温柔地展开,在书的光影中招摇,然后又在精神的某种程度上幡然醒悟,适合百转千回,高吟低唱,有大张旗鼓的快乐,有撕心裂肺的痛苦,也有铭骨铭心的忧郁,这就是书之魂,书之魄。沉吟在书的咿呀里,有种天籁之音盘旋在我们的心头,那是一种慷慨勃发、荡气回肠的文化气质;我们的世界被锤凿着,那是一种觉醒的征兆;是灵魂内敛与释放的过程;浸润于书的圣洁与静谧中,我们拥有了人类共有的性灵与悲喜,那又是一种人性敬慕和追随的目标,书用它的精髓给我们的心灵树立了榜样。翻动着书时,你诧然听见岁月从手缝间拂  相似文献   

5.
我们小时候没有电视看,也没有电子游戏机玩,更多的乐趣,是围着父母亲的书架转来转去。今天我们拽下一本,明天我们又拽下另一本。我们跟着书里写的想啊想,越读书,想得越多,想得越远。书,不光给我们知识,  相似文献   

6.
如何准备教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研动机大概有几种:①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科研或工作打好基础。这是一种正确的心态,也是我们报考研究生时应具备的心态。②不想马上进入社会,想再多念两年书。③为了混到一个文凭来提高自己的身价。④想通过考研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或仅把考研当成是一种人生经历(考研专业户)。⑤迫于家庭的压力,或随波逐流走上考研之路。  相似文献   

7.
互动生成,常指人与书的互动、人与人的互动,但我想除了这些互动之外,还有就是题目与题目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可以增进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更好地进行知识间的构建。这也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互动生成中构建知识呢?  相似文献   

8.
李苏 《高中生》2012,(9):50
读书本来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也是高中生学习知识的必经途径。但是在高中生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现在越来越不想读书,认为学习是一件极其令人厌烦的事。还有的学生虽然也想搞好学习,但是一拿起书就想睡觉,而只要不看书,干别的事马上劲头十足,为此自己也感到苦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何办法解决呢?  相似文献   

9.
曾惠珍 《广东教育》2006,(11):24-25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一书中提到:“上了几千节课,教了几十年书,送走了几代人,要问自己的教学模式是什么,教学特点有哪些,实在是说不清楚。”这就是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经历。而现代教学却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是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想使自己的教学个性化就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李苏 《高中生》2012,(3):50-50
读书本来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也是高中生学习知识的必经途径。但是在高中生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现在越来越不想读书,认为学习是一件极其令人厌烦的事。还有的学生虽然也想搞好学习,但是一拿起书就想睡觉,而只要不看书,干别的事马上劲头十足,为此自己也感到苦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何办法解决呢?  相似文献   

11.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就一直在寻求一种让文化得以沿袭下去的方式,于是“书”就在传播和沿袭文化的要求下产生了。这也就是我们后为所说的书籍。今天我们再说到“书”这个字时,也大多是指书本、书籍、书刊,即供我们阅读的文字作品。而在古诗文中,“书”却有好几种用法,现对这些用法列举如下,以供同学们在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走上讲台     
当一个孩子伫立在早晨的花坛旁边观看着小小的花朵开放时,我们说是有两朵花在同时静静开放:当一个孩子翻开了一本厚厚的大书,我们说是有另外一部书在同时打开;当一个孩子感觉到鸟的飞翔的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灵魂的飞翔:当一个孩子在寒风中啼哭,我们却在想这是因为喜悦还是出于悲伤——他们在这世界上究竟遭遇了什么? 啊,这是可能的。他们懂得的一  相似文献   

13.
李雪琳 《下一代》2013,(7):22-23
我曾在《庄子》一书中看到过这样的话:"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这句话是说,大海里的水,如果不是那么充满,那么深厚,就没有办法行驶大船。我们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出人才,首先就要先培养自己的气度,像大海那样大,培养自己的学问,像大海那样深。我想:书是不怕多读的,书读得越多,观察视角就越宽阔,思维的角度就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都知道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大家也多能背诵。在现在这样学习压力大、作业繁重的情况下,不少同学仍在读书,写读后感,这确实是令人欣慰、欣喜的。只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竞应该怎样来读书?也就是:读书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读了一本好玩的书,哈哈一笑,说声“真逗”,读了一本悲伤的书,  相似文献   

15.
走上讲台     
当一个孩子伫立在早晨的花坛旁边观看着小小的花朵开放时,我们说是有两朵花在同时静静开放;当一个孩子翻开了一本厚厚的大书,我们说是有另外一部书在同时打开;当一个孩子感觉到鸟的飞翔的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灵魂的飞翔;当一个孩子在寒风中啼哭,我们却在想这是因为喜悦还是出于悲伤--他们在这世界上究竟遭遇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东西"这是我们使用极为频繁的一个词,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遂雅·称谓》一书中记载:"称物曰‘东西'也."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们为什么用"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组合起来指代物品呢?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有些书很奇怪,看第一次的时候,不觉得好看。当你在脑海里一次、两次、三次地回味,却会发现这本书很好看,你迫不及待把书拿出来再看一遍。一些我们吃过的食物也是这样。吃的时候,你不觉得特别好吃,过了一些时日,你却愈来愈回味,愈想愈好吃,好想再吃一次。有些人也是这样。跟他一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隐性知识理论 隐性知识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1958年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波兰尼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但也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关于我们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的话,  相似文献   

19.
李树元 《辅导员》2011,(18):73+77
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子很喜欢书,各科成绩都不错,尤其是她的语文素养非常好,我想这和她爱读书有很大的关系。问她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书,为什么喜欢书,她给了我一个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的回答。她说,她外公是一个收废品的,她从小就看她外公老是将书弄来弄去,很好奇,以为这书一定是好东西,又经常看到有的人在书堆里挑来挑去,最后拿一本或几本走了,她更认定这书一定是好东西,所以她也就喜欢书,  相似文献   

20.
王怀玉 《湖北教育》2003,(19):44-45
“农村”与“城市”本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天地。生活在这两种天地的孩子们,不仅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别,而且人文环境也有很大差异。任教于农村,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孩子加大“课外阅读”现状,我们对全校500多名学生进行了全面家访,作了细致分析,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形: 一、读物匮乏,孩子想读却无书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