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部成功的作品,主要是它深刻地反映了生活。这是从内容上来观照的。但从审美上看,实际上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作家探寻生活的审美视角。因为主体的创造性、艺术的深刻性是与创作主体审美视角的独特性紧密相关的。因此,我们在探讨作家的创作时,必须研究作家的审美视角。成功的戏剧取决于成功的人物塑造。韦尔特说:"人物是一切好戏的根源。"曹禺的剧作也正是以血肉丰满、神情毕肖的人物刻画而获得巨大成功的。然而,曹禺笔下成功的人物塑造首先还是因为他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审美视角。所以,准确地说,曹禺戏剧的成功,是得益于他塑造人物时所选取的独特的审美视角.因此,我们在探讨曹禺笔下的奴仆形象时,还必须涉及他所选择的独特的审美视角.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点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曹禺作为现当代戏剧界著名的作家受到了西方戏剧巨擘易卜生戏剧的巨大影响,易卜生主义以及易卜生戏剧的结构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对曹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易卜生的第一部心理悲喜剧《野鸭》在曹禺的《雷雨》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无论在人物对应、结构艺术、还是写作手法上都及其相似,但是在情节框架、写作方式和矛盾冲突中,《雷雨》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因此,毫无疑问这两篇文章有着极强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汪志彬 《文教资料》2007,(34):86-88
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不少现代作家在其作品创作中,都创造性地借鉴了基督教思想。曹禺早期的戏剧创作就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本文拟从曹禺戏剧作品的情节内容、人物命运安排等方面,来探讨基督教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谢建文 《文教资料》2010,(21):14-16
曹禺戏剧在讲究情节的复杂性和外在冲突尖锐性的同时,十分注重开掘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执着的探求。在作家的早期戏剧创作中,对此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人物是戏剧创作的中心.曹禺曾说:"作为一个戏剧工作人员,多年来我倾心于人物。我总觉得写戏主要是写人,用心思就用在如何刻画人物这个问题上。"在戏剧创作中,曹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色彩丰富的人物画廊.这已引起了评论界的重视,大多数人物已被评论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过,他笔下的奴仆形象尚未引起评论界应有的重视,研究的成果不多.难道这些形象不足挂齿吗?事  相似文献   

6.
曹禺后期戏剧深受契诃夫影响。迄今,学界对曹禺受契诃夫戏剧影响的研究,角度多元,成果显著,但对人物研究甚少,更不用说具有相似特点的女性形象研究。契诃夫与曹禺都对女性有独特的见解,从男性视角思考着处于困境中女性的选择之路。虽然两人都看到了新旧世界之交的先进女性,但依然带有男权思想。两位作家笔下女性形象比较研究对现今戏剧中女性形象分析与心理剖析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曹禺剧作中塑造的许多生动逼真、丰满深刻的人物形象 ,长久地吸引并震撼着读者的心。这些形象之所以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 ,在于曹禺准确自如地驾驭戏剧语言 ,即人物的台词 ,塑造各式各样人物。《北京人》中 ,曹禺即运用了含有动作性的对话刻画人物 ,展示其性格 ,又运用个性化的台词透露人物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8.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发表至今已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曹禺剧作演出不衰,其价值愈来愈引起中国和世界的重视。本文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角度、从戏剧文学的要求、从舞台演出、从中外学者对曹剧的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为曹禺是把中国话剧文学引向成熟的作家,是把话剧艺术推向高峰的作家,也是中国话剧的奠基者之一;曹禺对世界戏剧亦有着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
"堆积"是曹禺戏剧创作中的一独特意向,这种意向有的可从曹禺的文学活动中看到,有的是他诉诸文学作品、读者从中归纳领悟到的.在曹禺所审视的大大小小的人生舞台上,他把不同地位、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物堆积到同一戏剧环境里,把积久的矛盾冲突、欲望、情愫堆积在某几个人物身上,把几代人的生命轨迹堆积在某一时段里加以展示,用戏剧的外形、诗的内核,关照社会惠,思考人性,审视命运,从而获得了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慑力.  相似文献   

10.
曹禺戏剧中的事件创设了一种紧张急迫的戏剧情境,产生了强烈的剧场性张力.曹禺以潜伏危机的方式推出紧张急迫的事件,营造一种具体而压抑的场域情势,支配人物的心理,主导人物的行动,营造强烈的剧场裹挟力.他总是围绕一个主要事件链条式地推出连环性事件,环环扣紧,层层加码,不断蓄势,强化冲突,产生出了强大的行动支配力和剧场冲击波,强化剧场效果.他又以集束式的背景事件来强化现实危机,加剧人物之间的情感搏斗与性格冲突,增强戏剧情境的紧张势态,形成一种剧场张力.于是,曹禺戏剧中的事件彰显了突出的戏剧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尤金·奥尼尔,美国戏剧史上最著名的剧作家。笔下的人物都是些悲剧人物,都是些孤独的、着魔的人物。他们在一生中拼命寻找自己生命的价值,寻找自己与这价值之间的联系。文章从《漫长的一天到黑夜》中来探索奥尼尔剧中人物悲剧症结所在——逃避现实和永远生活在过去。  相似文献   

12.
《玻璃动物园》是美国剧作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戏剧以回忆为主题。从该剧的叙述结构、叙述者以及叙述角色模式的分析从中不难发现田纳西·威廉斯独特的戏剧叙事策略。整个戏剧的叙述策略与本剧“记忆”主题紧密相连,突出了剧中人物现实与虚幻记忆无法调和的无奈。  相似文献   

13.
尤金.奥尼尔一生的创作多来源于他生活的悲剧和创伤体验,其自传性戏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更是他对个人和家庭创伤性记忆的书写。作品中人物的创伤性经历以及他们表现出来的创伤后压力综合症的症状,可以证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一部创伤作品。奥尼尔通过对个人和家庭创伤性记忆的书写,进行自我疗救,达到了灵魂的宁静,从而完成了心灵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4.
李翱的《复性书》表达了其性善情恶(惑)的性情思想,“性”为人先天纯善的本性,不生不灭。“情”为人后天因受外欲诱惑而生的善恶混杂的杂染心性,是对“性”的掩盖而生的迷惑心性。因惑情使人作恶堕落.所以要去情复性,以寂然不动的复性之法回复纯善之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性格多样,描写精妙,这得益于他在表现主义手法上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本文对这类作品中雾、陆地、大海、岛屿的象征性,面具的运用,独白、旁白、对白的交错等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是著名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但并不乏小说意识。文章用现代小说观念解构郭沫若的现实题材小说,认真分析其叙事特征,认为郭沫若不仅开创了浪漫抒情小说的新文体,而且叙述角度、叙述语调、表达句式都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省青年剧作家曹海玲的话剧《城市的河》,以其精巧的典型环境创造、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环环相扣的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当代阿庆嫂”式的人物形象,成为一部反映农民工生存状态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8.
张燕萍 《海外英语》2011,(8):331-334
美国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广受赞誉,尤擅诗意地吟唱关于骑士文化衰微的南方和郁结难解的南方美人的挽歌。该文拟从弗莱原型批评的角度探寻《欲望号街车》中环境、主题、人物的圣经原型,揭示这一悲剧之所以长盛不衰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精神空虚的当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教师幸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首先是一种价值生活的能力,是以德性能力为灵魂的主体心性能力。师德不只是外在规范,更是教师师性与德性的契合而成的一种内在品性。作为一种品性,师德是教师幸福的心性基础。幸福能力强的教师具有以教育为乐的职业境界,具有健全的主体意识和合理的内在尺度,具有创造的激情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剧作家孙毅应美国汉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之邀而创作的系列动画剧,通过巧妙的角色设置、大胆创新的结构和流畅幽默的叙述手法以及对人物形象逼真生动、富有人性化的定位,将中国传统题材中的古老故事进行了富有时代感的、全新的书写,给古老的故事注入现代文明的因子,用现代全新的手法加以表现,使传统题材中深刻严肃的主题得以通俗活泼、轻松明快地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