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作为学生公寓的主体,大学生已具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结合学生公寓发展模式和大学生发展特点,找到适合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和实现学生自治的公寓管理途径可以为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区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高校课堂之外育人的重要阵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认真分析、高度重视当前大学生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成才服务、自我管理的理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通过营造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宜居社区等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之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平等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间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合作关系可以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自主、积极的精神状态;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具有感染、启示作用,引导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管理过程中学生参与管理、自我管理和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对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的竞争性、开放性、风险性等特征,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主体性。高校德育为了培养未来生活的主体,必须把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基本任务。培育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是认清大学生的主体性在高校德育中的对象性表现,关键是增强他们的自教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志愿服务主体意识不强、志愿服务精品项目缺乏和志愿服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通过讨论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主体意识、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等措施,以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逐步实现自我管理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当前我们很多高校中的部分大学生还非常缺乏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能力也不高。那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及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校必须要高度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以便能有效发挥出大学生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主体性。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但可以极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更能进一步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体制变革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7.
试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养成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搞好这项工作,对强化德育功能,发展德育成果,培育"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加强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途径,不断促进大学生养成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鉴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困境与主体性教育的不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确立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引导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时代感、能担当的社会主体",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长效性建设的重要支点,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发展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艺术专业学生特点鲜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把弘扬、培植大学生的主体性,作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追求的目标,从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等主体属性出发,发挥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培育大学生的"三自"能力关乎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是从根本上提高民族自信、自立、自强的战略之举。培育大学生的"三自"能力应把握其内涵、特点,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全面分析影响大学生"三自"能力的多种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培育学生的"三自"能力贯穿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不懈,扎实推进,注重实效,稳步地提升学生的"三自"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生态圈以大学生创业发展能力提升为基础,通过融合各培育主体,达到培育主体合作共赢、满足就业需求、拓展就业理念、提高就业能力等目标。高校生态圈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对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表现在完善就业培育模式、满足社会就业需求、降低流转成本等方面。为进一步完善这种培育模式,需要以就业、资源整合为基础形成多元化的培育主体,并在其基础上完善经验性的培育指标和具体的培育任务,最后形成培育系统和流程化管理,以此构建完整的以就业关联性为基础的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主体性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主体性教育的目的;高校主体性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主体性观念树立、大学生个性教育、高校主体性教学、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交往、高校主体性教育管理等方面内容。笔者系统地论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充分发挥大学生的道德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实现大学生道德自律和培育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一种教育。文章通过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全面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全面贯彻"双主体学导式"德育教学模式三方面阐释了实现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文章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社区是现代社会的细胞,而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发展的重要主体。随着温州祉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社会组织也得以迅猛发展,但整体上仍处于培育孵化的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面临管理体制权责不清、类型发育不均衡、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亟需理顺祉区管理体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提升社区社会组织主体能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分类引导、重点培育。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班集体建设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进行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班集体的建设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为大学生搭建了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平台。在班集体中,群众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固此在班集体建设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建设特色开展班集体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于帅 《华章》2012,(11)
培养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任务.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特点及表现,提出有效提高和改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对策,以期为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目标的关键能力。第二课堂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社会功能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功能,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形成不可缺少的教育途径。通过第二课堂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路径为:建立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发挥第二课堂知识传授、素质提升、能力培养的作用;优化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改革第二课堂管理模式,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加强生本管理;构建第二课堂"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管理机制,引导学生参与大学治理。  相似文献   

18.
培育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实现大学生毕业后充分就业、顺利就业、满意就业、整体就业的理想目标,是地方高校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与影响力的战略选择。因此,地方高校在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中,应将重心放在大学生的"软实力"与"硬实力"培养上,以德育为先、软硬并重,以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软实力与硬实力。  相似文献   

19.
实施大学生契约化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的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这一措施有利于明确学校、家长、学生各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强化高校的法制意识,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法制观念,提高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能动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体,通过弘扬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