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批评理论为支撑,分别从物理空间的位移、社会空间的拓展、心理空间的蜕变三个空间维度剖析身处种族、文化、性别边缘地位的黑人女性茜的艰辛成长,探讨茜由身份迷失,自我价值认知困顿到最终顿悟成长,重拾民族文化身份,重建自身价值,实现自立自强的成长历程。展现了黑人女性的成长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彰显黑人女性勇于打破空间的束缚与限定,在民族文化的指引下完成独立人格的蜕变。  相似文献   

2.
肖滢  梁艳 《英语广场》2024,(3):62-65
《接骨师之女》记叙了母女三代横跨中美的家族故事。本文从空间批评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人物成长:分别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空间层面分析露丝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迷失、困顿与顿悟,挖掘出空间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最终得出结论:华裔女性只有在两种文化中寻求平衡才能缓和文化冲突,避免身份迷失和价值观迷茫,最终完成自我身份探寻和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3.
玛丽娜·卡尔是当代爱尔兰最杰出的女性剧作家。她以自己的成长地——爱尔兰中部地区为背景创作的悲剧三部曲《梅》、《鲍西娅·考夫兰》、《猫原边……》,打破了民爱尔兰男性剧作家单一话语和强调民族身份的叙事传统,把被边缘化的爱尔兰女性呈现在舞台中心。女主角在封闭、压抑的家宅空间和开放、神秘的自然空间中游走,在记忆与现实交织的心理空间中挣扎,在父权主义和天主教权威压制的社会空间中抗争,最终在沼泽地自杀身亡。她们的叛逆行为挑战、颠覆了爱尔兰女性"房中天使"的他者身份。剧作家通过探究悲剧女主角在由家宅空间、自然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组成的戏剧空间隐喻中自我身份的建构,对当代爱尔兰社会女性的边缘身份提出质疑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从《呼啸山庄》看女性的自我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 19世纪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通过对小说中两代女主人公凯瑟琳在爱情婚姻道路上的命运沉浮、挫折经历的透视 ,探讨了作家艾米莉的女性自我意识 ,展现了艾米莉对女性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独特见解 :人格独立、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是女性得到真正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的关键所在 ,也是女性在爱情婚姻问题上进行不屈不挠的自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用44个短篇小故事叙述了小说中女主人公在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与父权制多重压迫下的成长经历。作品着意淡化其成长的时间维度,在非线性逻辑拼贴的故事中突出小屋、墨西哥裔社区等空间意象。审视美国墨西哥裔女性成长过程中复杂的生存空间,从家庭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维度揭露了美国墨西哥裔女性在家庭空间遭受父权制剥削和在社会空间饱受种族歧视的艰难处境。物理空间的生存困境迫使她们在精神空间中追寻自我价值和意义,展示了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从空间批评的理论视角来看,空间不仅是再现的场所,也是生产的场所。蒂莉·奥尔森的短篇小说《我站在这儿熨烫》中,女主人公(母亲)和她女儿艾米莉所属的社会空间为其建构了身份,但她们在其被设定的规训空间里并没有成为被动的牺牲品,相反,她们以沉默为武器,对赋予她们身份属性的规训空间进行反抗,充分体现了美国中下阶层女性勇于追求生命主体性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荆棘鸟》通过对克利阿里家族三代女性.性格的刻画和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了女性意识从觉醒到成长并最终解放的过程。老一辈女性虽然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不能认识到自己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男权专制,因而最终未能获得独立自由;新一代女性通过实现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摆脱了男权束缚,最终实现了爱情和自我价值的圆满。  相似文献   

8.
臧琪 《海外英语》2013,(2X):211-212
艾米莉和李清照分别是西方和中国文学史上突出的女诗人。艾米莉的代表作I’m Nobody运用了西方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分析法,使之成为西方女性文学的代表作。而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典型的闺怨诗,被中国女性文学视为集大成之作。该文旨在通过对艾米莉与李清照的代表作进行比较,进而简单分析中西女性文学的异同,加深人们对女性文学的认识,提高人们对女性文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紫色》主人公西丽的成长经历了以父权、夫权和女权为中心的家庭空间的转变。小说借这三次家庭空间的变易,向读者展示了西丽成长与认识社会现实的经历,以及主人公自我身份确定的过程,且将家庭空间与美国黑人女性的命运密切关联起来。告诉人们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不仅是黑人女性自由的标尺,也是美国黑人生存的基本的空间诉求。  相似文献   

10.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运用意识流叙事技巧的力作之一,更是向读者展示她女性主义思想的作品之一。文章从空间政治学角度切入,通过分析伍尔夫在作品中塑造的艺术空间,解读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伍尔夫认为女性生活在一个由男权话语、权力结合而形成的层层网络的真实空间中,其生存空间不断受到外界空间的排挤和渗透,致使女性思想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能按照自己原有的轨迹发展,只能在和外部空间不断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丁玲早期的小说创作中,男性形象大多丑陋卑琐,在精神上不能与女性并驾齐驱,但男性在女性的成长道路上又是必不可少的,他们是女性成长过程的参与者、观照者,给予女性情感的迷醉和性的满足。同时,男性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封建意识,成为女性成长过程中的障碍,最终被女性抛弃和超越。女性为了寻找前进的道路而在男性世界里艰难地突围。  相似文献   

12.
《荆棘之城》中的禁闭空间是禁锢女性的"疯人院",体现女性在父权社会所受的迫害;它也是隔离女同性恋者的"异托邦",反映维多利亚社会女同性恋者被排斥、被惩罚的生存状态。女主人公最终解构了父权制的禁闭空间、建构女性空间来安置她们的同性恋情,但同时也是重构了一个禁闭空间以实现自我保护与自我隔离,这是作家模糊了虚构与真实、历史与现在的界限,站在当代的角度对当下女同性恋者的生存境遇的阐释,体现小说的后现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周璇  陈炜 《新教师》2023,(2):69-70
增值评价是目前最前沿的教学评价方式之一,它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扭转了只注重结果的不良评价导向。本文以增值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思想,设计培养和提升学生空间观念的评价量表,以及具有思维进阶的学习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增值。  相似文献   

14.
安吉拉·卡特被盛赞的短篇小说《染血之室》改写了蓝胡子童话,从空间对立、空间转换、空间变动三个视角展现性别空间的权力斗争。文本以整体空间、个体空间的对立凸显空间性别化;阈限空间更迭推动了空间斗争意识萌芽;串联空间、首尾紧扣完成性别空间构建。安吉拉·卡特性别空间建构的目的是推动女性成长,彰显了通过空间变动争夺权力的女性诉求。  相似文献   

15.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真实反映父权社会下女性形象的一部短篇小说,威廉·福克纳通过该小说向读者展示了昔日美国父权社会吃人的现象。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以及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剖析,艾米莉的形象不再仅呈现出僵化的没落南方贵族形象,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反抗精神。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父权社会的牺牲品,但是艾米莉最后挣扎中所体现的悲剧美是感人至深的。  相似文献   

16.
朱春梅 《海外英语》2014,(18):234-235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真实反映父权社会下女性形象的一部短篇小说,威廉·福克纳通过该小说向读者展示了昔日美国父权社会吃人的现象。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以及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剖析,艾米莉的形象不再仅呈现出僵化的没落南方贵族形象,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反抗精神。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父权社会的牺牲品,但是艾米莉最后挣扎中所体现的悲剧美是感人至深的。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作为一部经典的哥特小说,它不仅体现了艾米莉对当时不公平社会的反叛,而且显现了她的女性意识。基于女性哥特理论,本文试图从其颠覆性的主题、女主人公的双重性格和封闭意象三方面分析女性哥特元素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揭示阐释艾米莉的女性意识及她对自由、平等和自我身份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之母"的黄玉雪通过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打破了华裔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在美国文坛上集体"失声"的尴尬局面。在小说《华女阿五》中,主人公玉雪虽生存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夹缝中,饱受种族偏见和性别歧视,但她通过观察、学习、反思和顿悟,最终实现了女性的独立和自我成长,成功构建了美国华裔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19.
郑玲  张红霞 《考试周刊》2010,(12):33-34
受家庭的熏陶和19世纪美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带有典型的女性色彩,因而具有强烈的独特性.文章在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家庭和生平介绍的基础上.对她的诗歌进行分析,剖析出艾米莉·狄金森这个怀有浓厚女性情感的诗人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其短短的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从而跻身于英国文学史上经典诗人的行列;而其创作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则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在艾米莉的作品中,始终蕴含着诗的激情、诗的精神;透射出作者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应和哲学的思考。也许这正是艾米莉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作者的美学探索和追求。一艾米莉·勃朗特在尚未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之前,首先就是一位诗人。她的诗歌创作始于幼年。她平生共创作了一百九十三首诗。这些诗大都是年轻的作者苦闷思想和单纯生活的反映,体现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