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区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对山区广播未来实现良性发展提供了重要转机,但在融合过程中,切勿迷失方向。山区广播要准确定位,立足本土,强化互联网思维,把听众当用户,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在内容生产、节目编排、用户体验等方面顺应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需求,以增强用户粘性,提升山区广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接收设备的多样化丰富了听众的收听方式和参与方式,互联网成为广播信息传播新的重要载体。此背景下广播节目主持人应承担如下新职责: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节目样式和内容,提高广播节目收听率;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听众的互动交流,提高听众忠诚度;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主持人知名度,扩大广播节目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孟伟 《中国广播》2014,(3):8-11
本文从广播内容传播创新的角度,讨论广播当前和未来的传播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广播重塑权威性,特别是在新闻类节目的开发上,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梳理广播新闻信息的高品质标准;娱乐类产品的开发是市场争夺的焦点,广播遵循声音传播的特性,把短期的娱乐创新节目与长效的经典作品培育相结合;放眼未来把广播平台的商业化动员功能与服务粉丝和做好公益活动并举;广播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需要渗透到节目的制作理念以及节目与听众的深层互动中。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媒体包括电视、互联网、广播、平面等多种表现形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台的地位逐渐受到其他媒体模式的影响,为了重拾观众对广播电视台的喜爱,抓住观众的眼球,部分广播电视台开始通过转变栏目内容、丰富节目样式来提高自身电视台的受众度。然而就目前我国电视台的发展情况来看,若脱离新媒体时代的影响范围,则广播电视台将遭遇更为严峻的生存考验,因此本文提出广播电视台需在充分了解新媒体未来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通过维护新媒体与用户的关系、缩短主持人与听众的距离、强化广播电视台服务功能等进行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融合时代,安徽农村广播"摸着石头过河",充当农村听众在新媒体工具使用上的"启蒙者",以微信公众平台为抓手,转变办节目思路,发挥广播"接地气"的优势,努力打造"互联网+对农广播"的全新平台。  相似文献   

6.
现在,单价贵单向度传播的广播传统硬广告形式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将广告植入节目内容较容易被受众接受,也符合广播传播规律,所以有必要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加入广告营销团队,使广告元素自然出现在节目内容、节目线下的活动、节目与听众的社交互动等环节,从而放大广告的效益,以此实现广播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陈佳沁 《中国广播》2013,(11):17-21
日本广播在20世纪50年代实行民主化,开创了广播双轨制。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日本广播面临着收听率不断下降、听众老龄化问题。为赢回听众,日本广播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制作出一批新颖的节目,并针对广播未来发展的目标进行了深层次的改良。广播与互联网融合进一步加深,移动终端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靳珂 《青年记者》2017,(20):68-69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的传播模式发生着改变.互联网广播即网络音频,是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形态之一,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数字化音频信息的一种形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收听节目.①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中,互联网广播将传统广播的音频信息资源和网络传播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陈蕾伊 《中国广播》2013,(12):13-17
新媒体时代,台湾广播面临着广告市场收缩、收听率逐年降低、年轻听众流失等问题。为了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台湾广播通过发展类型化广播、打造联播网、开展社会活动来优化播放平台;积极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各种途径,建立广播网站、打造广播APP、融合社交媒体、探索广播可视化等。未来台湾广播将在持续经营与优化传统广播的同时,深度融合新媒体,实现传播平台、传播内容、互动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获取信息。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广播的发展受到冲击。为打破瓶颈,交通广播在原有的热线、短信互动基础上,又增加了微博、微信平台、网络直播互动。同时,依托本地特色,注重品牌战略,从专业出发,做听众关注和关心的节目。交通广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全力打造"互联网+"、"广播+",使交通广播成为处处听得到的广播,常常看得见的广播,时时有温度的广播,人人谋创新的广播。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思维就是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感受,满足用户多元需求,那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何不逆向思维,让听众来做节目,他们喜欢什么,想听什么,就分享到我们的平台上,让更多听众喜欢,也带动更多听众来参与分享。  相似文献   

12.
马立 《中国广播》2012,(6):13-14
社会化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随之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阅读方式和内容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广播而言,新媒体能够延伸传播边界,让广播的声音传得更远、听众更多;变革节目形态,让广播互动性更强,参与度更高;丰富节目内容,让新媒体成为广播的CP(内容提供商)和信息源;提升品牌形象,让电台、让节目、让DJ(主持人)都成为明星。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有两个最重要的特性即草根性和多次传播性,草根性接近地气,多次传播可以将内容覆盖无死角。这是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广播汽车服务类节目受听众欢迎的原因是其可以直接和听众互动,服务听众。广播汽车类节目和新媒体的融合,继续发挥直接服务听众的广播优势,同时在新媒体的融合下避免一次传播的缺陷,碎片化的多次传播被无限放大,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广播汽车节目通过媒体融合会成为直接服务汽车实体上的重要链条。  相似文献   

14.
丁钊 《中国广播》2014,(3):12-13
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分析,提出广播媒体应重视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以及用户的特点,在理念、渠道和平台方面善于向新媒体公司学习,学会揣摩用户的心理及需求,度身定制用户体验良好的新终端音频产品。针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信息需求,力求在内容个性化、平台主流化、机制市场化、业务多元化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5.
陶磊 《中国广播》2014,(7):28-33
新媒体时代,广播呈现出频率多元化、传播多元化、节目社群黏性增加三大发展趋势。跨地域服务、多功能体验、用户定制等特色使用户选择从传统的单一调频收听渠道转向多元的移动网络渠道,传统广播新媒体化是广播市场创新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笔者选取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市场具代表性的“音频类”产品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对传统媒体新媒体化的趋势及前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有人总结说:"70年前,广播是新媒体;50年前,电视是新媒体;10年前,分众传媒是新媒体;5年前,微博是新媒体;2年前,微信公众号是新媒体。"应了那句老话,没有最新,只有更新。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观众、听众或者说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先进,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媒体对受众的服务越来越周到。20年前还很红火的广播电视,因为选择性、保存性、互动性和互联性差而成为自身致命的短板。要想生存、发展,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主动融入新媒体,实现优势互补是不二的选择。媒体生态变了,传统格局变了,传统媒体作为一个优秀的内容生产商、提供商,价值是存在的,但背后的操作系统变了,内容提供系统变了,分发系统变了,产、供、销不成一条龙了,因此内容产品的架构方式、生产流程、传播平台也要有所变化。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十多年来,特别是这几年让传统广播、电视主动融入新媒体,这不仅改变了节目形态,而且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杨亚雷 《河北广播》2006,(6):102-102,89
过去我们广播与听众交流的方式主要是信件往来,这项工作称之为通联。听众在收听完广播节目后通过书信的将收听的意见、建议反馈给电台,主持人收到信件后在节目中予以回复。1994年1月,邯郸人民广播电台开通了直播节目,采用主持人和直播节目方式,通过“热线电话”实现了听众直接参与,变你播我听的被动式为互动交流的主动性。近两年,邯郸电台又引进先进技术,新上了热线电话一号通、短信平台并借助互联网论坛,全力打造广播电台即时互动平台,实现了与听众的多渠道实时交流,为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吸引听众参与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使广播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2015年10月,西安广播电视台开创了"双频联动向天歌"活动,新闻广播和交通旅游广播主持人互换、节目互动、听众群扩大,资源共享.在保持原有节目状态的基础上,推出新的节目理念和播出新的声音,给听众带来焕然一新的听觉感受,不同的节目给主持人带来不同的跨界感受,体验新鲜的播出效果,既可以学习兄弟频率的优秀主持风格,又可以在节目理念上换位思考,有效促进了广播人适应新时代,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为主持人形象和能力的考验与提升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晓声长谈》节目,关注情感、关注民生,通过主持人钟晓和听众的交流,倾听故事,分担忧愁,为听众搭建一个倾诉和倾听的平台,深受听众的欢迎和喜爱。本文从《晓声长谈》节目与网络结合的角度,剖析了在新媒体时代广播情感谈话节目如何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左宁 《中国广播》2013,(4):81-8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广播听众参与节目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从最初的听众来信、热线电话,到短信平台、QQ互动,进而发展到现在的微博、微电台、微信参与。参与载体和平台的不同,决定了其各有利弊长短。交通广播有其特定的听众群,听众参与也有特殊的要求和限制。作者对广播听众的参与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全媒体时代,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开发适合交通广播听众的参与方式,才能有效地调动听众的参与积极性,丰富节目内容,使广播节目更动听、更富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