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它始终伴随着诗中形象的感受和内心情感的反映,同时还要用理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解诗句,把握形象,领会意境,探究技巧。品味语言。我们可以看出鉴赏诗歌重在理解诗句。那么,我们如何去理解诗句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2.
要想鉴赏诗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解诗句,把握形象,领会意境,探究技巧,品味语言。诗歌阅读的第一步,是正确理解词义。  相似文献   

3.
语句扩展是语文考试题中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其中尤以诗句的扩展为多。这类诗句扩展题常选用古诗词中神韵隽美的千古名句,要求扩写成100字以内的文段。  相似文献   

4.
近年的高考语文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句的排序题考查中出现古诗排序题。诗句排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诗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语言衔接和感悟传统诗歌语言的能力,由于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掌握不够,往往不知从何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古典诗词学习在教学中的落实诗词赏析已成为中考必考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在讲解答题技巧,忽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事实上,由于古典诗词讲究押韵、平仄、对仗,句数相对固定,语言比较精炼,和现代汉语有完全不同的句法特点,这也成为学生理解古典诗词的障碍。不理解诗歌内容,就无法对诗歌进行赏析,再多的技巧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提高学生理解古典诗词的能力,古诗词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一、理解活用,疏通句意许多文言文作品都存在词类活用的现象古典诗词也不例外。古代诗人为了炼字、表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要上得富有文化品位,教师的语言需要有文学的意蕴和美感,能让学生听之悦耳,品之有味,从中既吸收优美的语言,又受到人文雨露的滋润与审美情趣的培养.而诗句语言精美,蕴涵深邃,凝结着诗人的语言智慧,教师恰当地借用诗句来组织语言,常会使语言隽永精粹,魅力四溢,大大提升语言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建华 《语文知识》2001,(12):32-34
新诗与古诗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有充分自由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新诗的表现形式,比如诗句的排列,本身即为新诗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的一部分。确实,有的新诗就是依靠诗句的排列来创造特殊的意象,并借此表达其诗蕴(内容)的。一、诗句排列形式创造实体意象为了满足诗歌含蓄达意的要求,有的诗歌在诗句中回避了作者本来要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细致品味重点诗句,把握全诗所表达的中心。3.学习这首诗,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了解赏析新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这首诗,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准确理解关键诗句。【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4.课堂…  相似文献   

9.
<正>诗歌意象是诗歌所表达出的一种主要思想和主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深入到诗歌内部去探究本质,把握诗歌的意象。通过对于诗歌意象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抓住诗歌的形象特征进行筛选和提炼,理清体现诗人的情感、品质的词句,更好地融入到诗歌中,抓住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的处境,进而理解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学生要善于透过诗歌的语言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借助诗歌中的意象来探究诗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赏析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对于古典诗歌而言,这个要求必须建立在对诗句的理解之上。笔者在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诗歌本身的特点,试图从诗句逻辑、用语、技法等角度来摸索诗歌句意的理解策略,以促进学生对各种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日常的教研工作中常听老师们抱怨:古诗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因此在平常的公开课教学或教学视导中,很少听到古诗教学课,即便是刚巧进度到了,老师们常常也是敬而远之,绕道而行,生怕上砸了。偶尔在随机视导中听到的课,教师大都让学生读通诗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逐句说出诗意,最后读读背背了事。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常常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在诗外徘徊。这样的现状,引发了笔者对古诗教学的思考:如何让古诗教学既扎扎实实而又兴味盎然呢?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呢?  相似文献   

12.
读懂诗句是诗歌鉴赏的基础,如果没有对诗句本身的正确解读,就不会领悟作者寄托在诗中的思想感情,也就不会进一步领会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技巧,所以读懂诗句是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赏析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对于古典诗歌而言,这个要求必须建立在对诗句的理解之上.笔者在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诗歌本身的特点,试图从诗句逻辑、用语、技法等角度来摸索诗歌句意的理解策略,以促进学生对各种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4.
近年的高考语文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句的排序题中考查学生给古诗排序时有出现。通过诗句留白或排序的形式。既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同时还考查学生运用诗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感悟传统诗歌语言魅力的能力.但是由于现在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掌握不够,往往不知从何人手,本文拟就格律诗中的绝句和律诗排序题作简要...  相似文献   

15.
近年的高考语文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句的排序题考查中出现古诗排序题。诗句排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诗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语言衔接和感悟传统诗歌语言的能力,由于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掌握不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本文拟就格律诗中的绝句和律诗排序题作简要说明,以期帮助同学们提高解答这类试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日常的教研工作中常听老师们抱怨:古诗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因此在平常的公开课教学或教学视导中,很少听到古诗教学课,即便是刚巧进度到了,老师们常常也是敬而远之,绕道而行,生怕上砸了.偶尔在随机视导中听到的课,教师大都让学生读通诗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逐句说出诗意,最后读读背背了事.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常常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在诗外徘徊.这样的现状,引发了笔者对古诗教学的思考:如何让古诗教学既扎扎实实而又兴味盎然呢?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呢?  相似文献   

17.
陈胜洋 《现代语文》2006,(12):42-42
诗是语言的艺术,中国诗歌在语言锤炼方面独具匠心.古代诗人善于在语言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利用汉字的特点来加强语言的形象性.其中,古诗中出现的一些无动词诗句更是透出其美感,诗句无动词而有动妙,可谓无中见有,静中窥动,这更是一种艺术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对诗词的欣赏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近年来的中考更是加强了对诗词赏析能力的考查。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鉴赏诗词,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呢?笔者认为,初中诗歌赏析的重点应该放在理解诗歌的语句;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品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理解课文中语境意义及其表达效果的练习,约占现代文讲读课课后练习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些练习大都要求学生通过把题中圈定的词或语句与别的词或语句进行比较、分析,据此加以取舍,体会和理解课文语境中词语运用的准确及由此而产生的特殊表达效果。而在传统教学中,对课文语境的解读,只是从语义的分析来理解语境的意义及其特殊表达效果。这样,语境中活生生的语言现象被分解成”因为-所以”(因为词语的语义发生变化,所以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的机械模式;学生以这样的模式去解读语境,常常只是囿于练习所提出的问题为回答而回答,却未能真正感受到语境中语言运用技巧所产生的艺术力量,更未能从中吸收语言的营养,应用到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实践中,实现知  相似文献   

20.
<正>读写结合指的是通过阅读范文来提升理解语言的能力,通过写作来练习怎样表达思想情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阅读是吸收而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巧妙结合才能真正全方位地提升读写能力。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学生常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只注重背诵理解诗歌,但是却很少围绕诗歌展开创作活动,这促使学生很难深入地体会到诗歌的意味,提升对诗歌意境的认识。在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