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曲《故乡的云》唤醒了多少中国心,一首《梁祝》化蝶成美丽的传奇,"四面楚歌"成就了大汉的基业,凄美了"人杰"、"鬼雄"的壮烈。孔子重乐,课标讲美,音乐的美丽与价值总让人感动与牵情。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人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衡量一堂生物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出彩。作为长时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和研究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我们要让高中生物课堂成为人性养育...  相似文献   

3.
邓晓燕  朱荣 《中国德育》2014,(11):65-68
正班会课与道德教育紧密相连,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什么样的德育内容,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更适合他们,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深思探究。作家周国平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悟性与禀性大多是天生的,它可以被唤醒,但无法从外面灌输。我们教师就应该成为这样的唤醒者,而班会课正为我们唤醒沉睡在学生体内的某些特质提供了平台。摆脱传统说教的灌输,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让这份唤醒更自然,让萌芽更活  相似文献   

4.
有人曾把作家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总能写出一些常人意料不到的奇特故事和奇特经历的 ;另一类是笔端始终为大家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现象和日常生活体验的。前一类作家通过不断给读者带来瞬间的惊喜 ,体现自己的价值 ;后一类作家却善于运用平淡的笔墨 ,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种种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细节组织成别致的艺术形式 ,让所有读到过它们的人 ,都领略到一种珍惜和欣赏平凡人生中每一个小小片断的思想情趣。刘绍棠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他善于立足于平凡生活 ,表现平凡生活的诗意。下面以他的《本命年的回想》为例 ,具体简析如下 :一、素材的平凡性…  相似文献   

5.
董玉梅 《考试周刊》2011,(19):60-61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更在于唤醒、激励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思维创造,精心呵护课堂上的智慧开发,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语文大餐"!  相似文献   

7.
魏思东 《教师》2012,(12):5-9,2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渐渐脱离新课程的教学变革。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让我们的美术教师照本宣"讲",孩子们一个个牙牙学语,拾人牙慧,不如让我们的美术教师另辟蹊径来重塑我们的美术课堂。在现实社会中,运用真实的生活场景、生活素材,以尊重我们的孩子为先导,让孩子在自己成长的新的生活美术氛围中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并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真正丰富我们的美术课堂。作为有着"世界华人艺术家""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诸项优秀荣誉称号的美术学科带头人——魏思东,对于儿童生活美术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教学构想,现在让我们一道来品读、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8.
《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把幼儿的美术定位在写实模仿,经常采用的形式是蜡笔画,这种教学形式为幼儿的模仿创造优越环境,儿童的美术作品。要善于为幼儿创设"想画、敢画、愿意画"的环境。那我们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最大的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意象丰富而深邃。"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有清新飘逸之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有沉郁顿挫之美;"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中有情致缠绵之美。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15,(7):90
美一旦被唤醒会自然生长蔚然成风清澈人的眼睛净化人的心灵变化人的气质现在的校园,往往缺乏一种熏陶,或者一种浸润,那就是缺乏美的教育,忽略了一个人在青春的时候正在养成的美的意识。伊顿纪德品牌以美丽校园服饰为载体,传播一种美的情愫,唤醒学生心中的审美知觉,潜移默化学生的精气神,让教育的边际不断扩大,美的追求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都有"工笔画"那样美的意境。朱自清在山水的描绘中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及情趣美,善于通过精雕细刻、细针密线的描绘,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把景物细腻传神地表现出来,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好像亲历其地,亲见其景一样。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三美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一、破题师:冬天,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冷清萧索的,然而作为欧洲最早 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作家之一的乔治·桑却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冬天之美”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抒情散文《冬天之美》。二、朗读课文师:我们先一起将课文朗读一遍,看看我们是否能从中发现美,获得“美”的感受。(音乐起,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指导。)三、课文鉴赏师:有了这遍朗读,相信同学们对这“美”已有了朦胧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鉴 赏本文,揭开那“美”的朦胧面纱。首先请看题目《冬天之美》,如果我们给它加…  相似文献   

13.
快乐的学数学就要教师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良好的情感去创造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去唤醒自己的学习经验、激活自己情思的教育。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得到享受,在"享受学习"中,逐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相似文献   

14.
会笑的眼睛     
每年开学初,新老师一进教室,学生总喜欢以特有的敏感,仔细地想把老师的眼睛读懂。遇到一双“黑猫警长”般威严的眼睛,只好低眉垂目,噤若寒蝉;寻觅到一双会笑的眼睛,则自己暗暗在心里庆幸。  相似文献   

15.
梁萌萌 《文教资料》2012,(13):25-26
川端康成作为具有日本特色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受前朝和歌、《源氏物语》等"物哀美"特质的文学影响较大。作品《雪国》是其"物哀"美学影响下的代表作,基调优美哀婉,情节平和含蓄,却让人在掩卷后不断回味。本文分别从"物哀"的形成与理解、《雪国》中的物哀之美及其中的现代意识三个方面来分析,从日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物哀"之美这一明显特质入手,结合《雪国》,分析这种独特的美丽与哀愁,以及包含于其中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6.
往事     
冰心 《同学少年》2009,(2):37-37
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 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而低眉垂袖,璎珞矜严。  相似文献   

17.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短篇小说《灯塔守望人》,是一篇"写实主义"与"抒情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作者按"谋职——就职——解职"的顺序,讲述了流落异乡的史卡汶斯基做灯塔看守人的一段生活经历。小说把景物描写与对主人公的情感表现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先后呈现出壮美、优美与崇高之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陶冶。  相似文献   

18.
徐月新 《江苏教育》2010,(10):14-15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我看来,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过程就是对生命的唤醒、对人性的完善、对价值的发现。作为一名校长,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把激活师生潜能与创造力作为学校管理的哲学思考和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9.
<正>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用心欣赏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美,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抓住它们独特的美,唤醒儿童的审美意识。《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轻快的笔调,写了丹顶鹤的颜色美、体形美、姿态之美,流露出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作为老师也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丹顶鹤,很难有真实的感受,让学生对丹顶鹤产生喜爱也比较牵强,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美术能刺激儿童的感官,唤醒儿童的表达欲望。数学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美,美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挖掘数学的内在美,用美去感染熏陶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呢?近几年来,我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与思考,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切入点,那就是把数学和美术整合,让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美术图案让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