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兰茹  张妮 《考试周刊》2010,(43):142-143
本文以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推铅球滑步技术的速度节奏为着重点,分析、研究滑步阶段蹬摆动作身体重心和铅球的速度变化对滑步技术速度节奏的影响。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的蹬摆技术不够完善,铅球最高速度和重心最高速度差值大,从而影响到滑步过程中人体的移动及过渡步和最佳投前姿势的形成。认为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的滑步技术需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运用运动学、动力学、肌电图学等研究方法,结合摄像解析法,对天津市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蹬伸阶段的动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蹬伸阶段产生的垂直最大力值与三级跳远运动成绩均呈密切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17;腾起角普遍大于国内外优秀选手,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腾起角与离地瞬时的重心水平速度呈显著负相关r=-0.625,而与离地瞬时的重心垂直速度呈高度正相关r=0.945.肌电图方面:半腱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臀大肌和胫骨前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向滑步推铅球过渡阶段动作质量直接影响着铅球最后成绩。使用高速摄像机对参加2012年全国田径大奖赛的两名不同水平男子背向滑步铅球运动员王广甫和贾鹏的动作进行拍摄,并对推铅球的过渡阶段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两名研究对象过渡阶段肩髋扭转程度不够,缩短了铅球的做功距离;右腿反作用力支撑时间较长,使得铅球获得的初速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在完成整个跳远的过程中,起跳技术是衔接助跑与腾空的中心环节,也是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必要保障。通过两台 JVC9800高速摄相机和 Ariel 图像解析系统对8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着地角、扇面角和蹬地角都与国外运动员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缓冲时间过长,起跳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远,是影响快速支撑蹬伸起跳的因素,增强起跳腿的力量有助于提高跳远的成绩;起跳瞬间踝关节角和膝关节角较小,髋关节角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较为接近;腾起水平速度高于国外选手,但是腾起的垂直速度比国外运动员低。  相似文献   

5.
对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项目前六名运动员的最好一次试跳的起跳技术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研究发现:在保证起跳阶段膝关节充分蹬伸的前提下,踝关节蹬伸幅度是影响起跳腿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值(H1)的一个重要因素;起跳脚着地瞬间能保持较高水平速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速度转化率,能有效提高身体重心从H1至重心最高点腾起的高度值(H2).  相似文献   

6.
郭西魁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89-91,102
对陕西省武术队和西安体育学院院队现役竞技武术套路优秀运动员的B级跳跃难度动作侧空翻转体360°进行三维高速摄影,在西安体育学院实验中心用美国艾里尔三维运动图像解析系统对所截取图像进行解析,研究表明:腾空瞬间到腾空最高点,男子运动员重心高度变化的相对值为27.48±4.99%,女子运动员重心高度变化的相对值为23.55±2.90%;运动员身体腾空侧翻过垂直面瞬间,所有受试运动员在空中都有屈膝、屈髋、分腿的动作,尤其是过垂直面时身体与地面远远不足垂直角度。男子运动员左右腿的夹角为29.93±14.48°,女子运动员左右腿的夹角为4.96±3.91°。男子运动员躯干倾角为54.09±10.93°,女子运动员躯干倾角为49.65±1.89°运动员身体腾空侧翻过垂直面后,左、右腿通过屈髋等姿势调整,提高了身体的侧翻速度。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技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文献、现场拍摄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中速度的变化、支撑腿的缓冲、摆动腿的摆动、落地角、起跳角、重心腾起角等相关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跨步跳踏跳过程水平速度损失过大,向上起跳的垂直速度小;踏跳支撑腿膝关节缓冲大,摆动腿后摆不积极,前摆不充分;着地角较小,产生的制动力大,这些都对后两跳的成绩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速度节奏这一实质性问题为切入点 ,对我省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各个阶段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 ,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第一跳技术进行研究并与国外优秀女子运动员的第一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运动员的踏板准确率、助跑速度利用系数较低,水平速度的损失率也较多,第一跳身体重心腾起角度较小、腾空时间较短,影响第一跳的距离和下面两跳成绩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第一跳技术进行研究并与国外优秀女子运动员的第一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运动员的踏板准确率、助跑速度利用系数较低,水平速度的损失率也较多,第一跳身体重心腾起角度较小、腾空时间较短,影响第一跳的距离和下面两跳成绩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该以速度节奏这一实质性问题为切入点,对我省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各个阶段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东省第7届大学生运动会女子乙组七项全能比赛前8名各单项得分的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别跳远和跳高2个跳跃项目的得分与全国大学生最高水平群体的得分差距最小,基本属于同一水平;其他项目的得分差距较大,铅球、800 m和200 m 3个项目的得分与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她们在跑、跳类项目的得分能力较强,投掷类项目得分能力较弱,这一得分规律与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前8名运动员的情况趋同.  相似文献   

13.
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提出了划分铅球最后用阶段的新观点: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是从滑步过程中支撑腿水平向上运动结束之时开始到铅球离手的过程·整个最后用力阶段分为单支撑用力和双支撑用力出手两个阶段,单支撑最用力阶段对减小铅球预先速度的损耗、加快左脚着地和拉长工作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之一,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导致全跳失败.经过前两跳后水平速度已经明显下降,因次,在跳跃阶段要充分利用剩余的水平速度,尽可能提高垂直速度,以获得一个较高、较远的腾空轨迹,从而获得最大的远度.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全盲运动员李端的跳跃阶段的技术参数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李端在跳跃阶段起跳腿着地瞬间躯干前倾角较大、膝角较小、分腿角较为合理;李端腿部力量相对较弱,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髋角缓冲幅度较小;李端跳跃起跳腿离地瞬间膝角、起跳角、分腿角偏小;李端下肢爆发力不强,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跳跃起跳的缓冲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5.
短跑成绩的优劣取决于运动员的水平位移速度,短跑运动员的水平位移速度又取决于运动员腿部蹬地对地面做功的效率。短跑运动员腿部蹬地功率指标是衡量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短跑运动员腿部蹬地水平功率成为短跑训练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本文就提高短跑运动员蹬地水平功率的训练方向提出一些训练策略,为短跑运动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维高速摄像和图像解析法,分析排球后排单、双脚起跳扣半快球起跳阶段人体重心速度、位移和时间特征。结果表明,单脚起跳运用到后排快攻可有效提高人体重心垂直速度,增加垂直位移,明显地缩短缓冲时间,有利于快速蹬伸。  相似文献   

17.
完整的滑跑技术是由许多单个技术动作组成的,实践证明今后的训练工作依然要以蹬冰动作,摆动收腿动作,弯道技术和起跑技术为重点。一、蹬冰动作破坏动力平衡就是蹬冰的开始,在蹬冰过程中控制身体重心不迅速移离蹬冰腿。蹬冰结束时配合协调的摆肩动作,将身体重心迅速而准确地移到自由滑进支撑腿上.完成蹬冰动作的全过程,可以理解为运动员在自身侧方找合理支点(蹬冰线与滑跑轨迹相垂直,不然则产生冰刀的脱滑现象)的过程,因此,运动员完成蹬冰动作时,要由始至终注意“前送蹬”的技术要领,体现出“线蹬冰”的速滑技术特点。虽然,蹬…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将组成女子七项全能的各单项指标建立关联树.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对8名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各单项成绩与总成绩进行分析得出:女子七项全能总成绩组成中最重要的单项成绩是100米栏和跳高,其次对总成绩有较大影响的单项是跳高和200米.相对影响较小的是持器械类的铅球和标枪.针对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在优势项目中应该加强训练的建议,对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训练和总成绩的提高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统计我国运动员在14届莫斯科田径世锦赛中获得的名次和成绩,分析我国田径竞技实力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优势项目集中在男女20 km竞走、女子铅球、女子链球等;男子跳远、男子跳高、女子标枪等项目有培养成为优势项目的潜力;男子110 m栏、男子标枪、男子马拉松、女子马拉松、女子跳高、女子撑竿跳高等项目竞技水平较低,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少年女子跳远运动员(13~15岁)助跑技术的摄影解析,总结出少年女子跳远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规律和特征,如助跑速度的水平,助跑速度对起跳技术的影响,助跑技术参数等,对各技术环节进行定量与分析,描述其运动学特征。并将其运动学特征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较,以及青少年运动员之间作比较,找出缺点和不足。得出以下结论:少年女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与高水平女子跳远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但少年运动员在助跑方面值得肯定的是她们是始终保持加速状态的,最高速度出现在最后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