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语文课堂教学该如何挖掘课堂教学中的"趣"呢?  相似文献   

2.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布鲁纳的这段话强调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他所说的“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探究课堂教学这门艺术,运用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乐知、乐学”的欲望。  相似文献   

4.
胡志红 《新疆教育》2013,(11):142-142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家布鲁姆曾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课堂语言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提及兴趣,心理学上解释为“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使人感兴趣的东西至少具备新鲜有趣,惹人喜爱,使人着迷的特点,我们传授知识,培养技艺也应当有这些特点。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兴趣有  相似文献   

7.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1、勇于破旧立新。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抓基础知识,满足于成绩与分数,语文课除了讲,就是读、背,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美感在语文课中变得黯淡无光。因此,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并不轻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语文兴趣在于培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之不如乐知之者。"英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么教和怎么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相似文献   

10.
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过程,课堂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导什么”和“怎样导”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以“活的书、真的书、动的书”为目的的实用导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对话是一种聚焦,是一种有意义的交流,是师生间平等关系的体现。然而,在教学中经常见到的是: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讲,学生温顺地听;教师思考,学生不思考……可见,对话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老师们一定会有不少新的体验和感悟,如怎样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怎样策划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呈现师与生、生与生多层面、多形式的有效互动;怎样科学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怎样将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让位于师生间的互教互学;怎样结合课程改革,选择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请把你的感受用手记的形式写出来。手记的具体要求如下:1.“手记”分为两部分:(1)案例:选取典型片段,采用描述性或对白式写法,并注意凸现为中心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美术教育中,如果我们只注重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最多只能培养出一些画师、画匠,而培养不出真正的画家。这本是针对目前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存在“重技能轻创新”的严重现象而提出的一个警告,意在呼吁我们教师在艺术教育中要重视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正确处理好技能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然而,我们很多一线教师在理解这句话时有失偏颇,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的教师疑惑了:那么技能还要教、要练吗?有的教师认为:技能不要教了,让幼儿自己去探究,探究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认为:技能还是要教、要练的,有了一定的技能才能有创新……于是,在实践中,有的老师在技能的教学方面显得束手无策,始终徘徊在“教与不教、练与不练”的十字路口;有的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让幼儿在枯燥乏味的模仿练习中学习;有的老师则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摸石头过河”,使幼儿走了很多毫无价值的弯路……  相似文献   

14.
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科目繁多、学习压力加大的前提下,还能有兴趣,有机会投入到母语文化的怀抱呢?怎样让我们的文化传承更有效果呢?我以为,教师应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教语文:字词,追寻其根;段落,挖掘其魂:读背,传承其质;书法,拯救其形;阅读.厚积其蕴。  相似文献   

15.
孙正元 《双语学习》2007,(3M):89-89
我国语文教育大家于漪曾在《今天怎样教作文》中指出中学生作文的现状:”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几乎不见了;叙事流畅,娓娓道来,差不多久违了;议论风生,言近意远难得一见了;真情可掬,感人肺腑,更是希罕又希罕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学政治新课程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政治新课程教学到底应当怎样教,根据目前现状,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构建师生平等关系的问题;二是如何提出既有实用价值又贴近生活的问题;三是如何探究、寻找正确解答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山东教育》,是我们立教的指南,从教的向导。从我们为师至今,无时不吸取她那甘甜的乳汁。是她扶我们学“走路”,带我们去“攀登”,教我们怎样从教、为师、育人。她是我们爱不释手的刊物,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装帧精湛,哲理深远顺便捧起一本《山东教育》,都会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那精湛的封面设计,艳丽夺目,催人奋进;那活泼的版面形式,一目了然,引人入胜;那精当的文中插图,丰富多彩,示意清晰,助人记忆;那短小、精悍的卷首语、卷首诗,哲理深远,成为我们的座右铭,陶冶着我们的情操,提高着我们的修养。观点鲜明,方针正…  相似文献   

18.
王荣芳 《现代语文》2010,(1):115-115
乐学才能善求。这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乐学对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就是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的事,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然而兴趣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入门向导。学生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与教师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我们最初拿到晓庄来试验的要算是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了。当初的方式很简单。它的系统也就是在晓庄一面试验一面建设起来的。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哪方  相似文献   

20.
面对北师大编写的数学新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有许多困惑。比如,对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有人说,这一章教起来像劳技课,原因是实践操作太多;有人说,这一章教起来像图画课,其丰富的图形五彩缤纷;还有人说,这一章教起来像立体几何课,因为既有立体图形的展开与平面图形的折叠,又有截面问题,还有三视图,太复杂。有些问题比高三的老教材还要难;有些问题一看就明白了,过于简单。笔者认为,这些看法都与对新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解有关。把数学课上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