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方日报》对清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报道内容以“民族文化”和“区域发展”为主,呈现差异再现与发展叙事的报道框架。在其报道中,政府是主要信源,清远少数民族被动地处于信息传播的末端,自上而下的传播影响了对清远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现实的建构,造成真实境况与媒介镜像的巨大差别,媒体的低度再现使少数民族地区仍处于媒介弱势。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已经迅速进入、占领人们的生活,人类开始进入信息传播的数字网络时代。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理应受到关注和重视。"人类创造了工具,而工具又反过来塑造了人类",本文认为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并针对新媒介环境下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囿于文化信息资源的现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环境的现状、政府部门对国内各民族间跨文化传播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媒体从业人员跨文化传播素养与技巧的欠缺、国内跨文化传播研究相对滞后等都是导致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贫困并进而产生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只有提升政府部门对信息传播与民族发展内在关系的认识、高度重视跨文化传播的解读效果、加大信息传播软硬件的建设力度,提高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大众传媒素养,才能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变迁和经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处于特殊的地区、特殊的民族、特殊的年龄、特殊的际遇、特殊的成长空间.他们置身于媒介信息的洪流冲击中,但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相较于其他地区、其他类型的未成年群体,提升该地区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5.
宋艳丽 《东南传播》2012,(12):141-143
本文主要采用参与式定性访谈法,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两个自然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实地考察。通过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媒介接近与使用情况的描述,探析我们国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健康传播机制上的不足,探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健康传播的方法,寻找具有指导意义的适宜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报承担着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责任,同时也在长时间内占据着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而在全新的新闻媒介环境之下,少数民族地区报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本文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报的现状,对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对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基本单元的少教民族村寨来说,村民能否积极有效地运用大众传媒并展开相应的传播活动,进而为自身权益的声张和自我发展道路的发掘寻求新的渠道或方式,成为媒介化社会中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的一个思路.少数民族村民传播实践活动及理念的提出,其核心就是要让村民自主地认识和运用媒介、自主地生产信息和传播信息,自主地把信息传播活动与实现社会建构有机结合,最终达成参与式的媒介和传播实践的目标.文章以云南省一个普米族村寨作为调查和实践的个案,分析了在媒介参与实践开展一年多的过程中的得失利弊,认为:村民媒介参与实践活动的意义在于增强边缘性群体在发展活动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进而寻找乡土社会“自有”的发展脉络,发掘当地人特有的“地方性知识”,发掘自身独特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8.
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不仅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媒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使命。本文以新疆伊犁河谷民族新闻事业、民族文化现状为例,对民族新闻事业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进行了思考。旨在为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媒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媒介框架理论,通过对《新疆日报》2017年两会期间的特刊进行文本分析,尝试描绘出本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图景.研究发现,其"两会"报道侧重与新疆有关的议题,多以平民化视角,呈现出一幅民生的报道图景,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主流纸媒对重大政治事件的传播效果,以受众为中心进行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素养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龙 《当代传播》2011,(3):121-123
从文化的角度考量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素养,不难看出,其该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如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对信仰文化的重构,对生态文化教养的培育等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1.
面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生态及民族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如何改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生态,挖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建立一套积极、理性和长远的发展目标,强化民族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1):54-61
国内大部分对环境传播进行的研究研究多以中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的环境议题作为研究对象,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注却不多,且研究大都缺少实地调研经验和一手资料。本文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环境传播作为研究案例,分析研究了在洱海治理这一环境议题之中媒介动员的实际情况。发现该地区对洱海保护有广泛的制度性支持,但是同时却因为强有力的制度性支持降低了群体的参与度。研究同时发现,在少数民族地区集体认同感欠缺。在环保动员之中,互联网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少数民族地区数字鸿沟的存在和社会群体类型多样的原因,互联网动员的持续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艳花 《青年记者》2012,(33):34-35
人类历史上的第六次传播革命——网络传播革命,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互联网等新媒介日益成为深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主流媒介。在新媒介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诸多新问题,本文以重庆少数民族地区为观察视角,拟从传播学视阈探讨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建构。  相似文献   

14.
过去10年,电视媒体在文化传播、经济发展、政治宣传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这其中,对少数民族众多的西部地区如何做好电视传播更是作用巨大、影响深刻。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地理位置、文化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在电视传播方面有着特  相似文献   

15.
王鲁铨 《新闻窗》2013,(2):37-38
电视作为现今社会的主导媒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习惯,这在少数民族地区更是显得尤为突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程度、作用和形态发生着快速的变化。电视媒介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起便利的通道。近些年来,贵州作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这种文化传播现象显示出了种种的势头和趋向,我们在被改变的同时,也在积极地融入这种趋势中,以自己的力量保护自身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陈戈琳 《新闻世界》2013,(11):204-206
在媒介公信度日益重要的今天,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媒介更应重视新闻伦理与各现状间的矛盾冲突。本文通过梳理媒体对以"局长"行为代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相关报道和遭遇的难题,分析出我国现阶段新闻传播所面临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7.
杨柠 《新闻传播》2010,(4):17-19
通过对近年来中国媒体对中东欧的报道内容进行文本分析,并结合实地考察,本文将聚焦关注转型中的中东欧社会,揭示中国媒体报道与中东欧现实情况的差异,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综合多种因素,就如何减少信息误差,力求再现"他者"的真实面貌,提出一些思考和想法,并力求通过媒介的跨文化对话了解现实的传播障碍,交流彼此对新闻传播意义的理解,解决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的特点,汉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的作用,但其在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着其有效传播。基于此,以西藏地区为例,开展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汉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从增强少数民族对传统汉文化认同、实现汉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传播和建设政治文化领域下的公民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多个创新路径,以期为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有效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双语新闻传播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长期以来处于边缘位置。丹麦作为非英语国家,多双语教育经验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典范。本文基于对丹麦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多双语教育情况的实地考察,分析了丹麦高校多双语教育优势,对比我国民汉双语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现状,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电影作为大众影像媒介,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记忆,通过屏幕表达民族情感、历史变迁,在传播民族文化、群族身份的追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55年,《哈森与加米拉》作为第一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共制作完成69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以鲜明的地域经验、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在国内以及国际获得较高的辨识度。本文梳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以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播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