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韩昱  童璐 《新闻世界》2011,(4):110-111
近代妇女报刊对于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尤以《女报》为前沿,1902年5月8日,陈撷芬在上海创办了《女报》,这是由女子创办的最早的宣传反清革命的妇女刊物。后期改名《女学报》。本文通过对《女学报》在公众、公共舆论以及公共媒介三个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女学报》对于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妇女期刊的创办,为中国近代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运动作了舆论上的准备。据不完全统计,从1898年到1949年,中文妇女期刊,约600余种,其中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前,约50多种。 最早的妇女期刊——《女学报》旬刊 《女学报》1898年7月24日创刊于上海,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妇女期刊。该刊由上海女学会创办,薛绍徽、康同薇、潘璇等20多位女士为主笔。内容包括:女学、修身、教育、家事、体操、官话、汉文、洋文、史学、地理、算学、格致、裁缝等。提倡女学、女权是该刊的宗旨。1920年,陈撷芬又在上海创办了一份《女学报》月刊,由《苏报》馆代为发行。  相似文献   

3.
陈撷芬担任鼓吹女权、提倡女学的《女报》主编时,只有十六岁。陈撷芬生于一八八三年,湖南衡山人,生长于江苏阳湖(今常州市)所以取笔名为“楚南女子”。父亲陈范赞同康梁主张,一九○○年出资承办《苏报》。陈撷芬耳濡目染,很有志向,她创办《女报》,就是走向社会、立志改革的一次尝试。陈撷芬常以主笔和记者的身份,撰写“论说”、“演论”和新闻报道。她文字优美,观点鲜明,风格泼辣,极受女界欢迎。读者称陈撷芬为“报界奇女子”。她擅长写政论,文章锋芒所指,已不仅是封建夫权,而是“朝廷大官小吏”,不仅要求妇女独立、男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10,(3):52-52
中国近代报人陈撷芬,是中国近代报纸第一个专业女记者。陈撷芬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江苏阳湖(今常州市),是《苏报》馆主陈范的长女。  相似文献   

5.
1899年冬,上海出现了一张《女报》。《女报》的创办人兼主编是陈撷芬女士,当时才16岁。她是常州人陈范的长女,原籍湖南衡山,所以撷芬取“楚南女子”为其笔名。 陈范曾在上海主办《苏报》,这是我国第一张宣传民主革命的报纸。《女报》是在陈范的帮助下创办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妇女纷纷加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队伍,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这些最先觉醒的女性中,有不少湖南人,唐群英、陈撷芬就是这一时期湘籍知识妇女的代表。唐群英、陈撷芬生活在清末民初政治最  相似文献   

7.
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指出"女子之服务于报界,我国以裘毓芳为最早,次之,则为陈撷芬和胡彬夏".关于裘毓芳和陈撷芬已有不少研究成果,胡彬夏却鲜有人提及.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期刊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本世纪20—30年代,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女报》、《中国新女界杂志》、《女子世界》、《女声》、《妇女评论》、《妇女声》、《新妇女》、《劳动与妇女》、《妇女杂志》等一大批女性期刊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政治范畴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第二个高潮出现在50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中国妇女》为龙头,很多经济文化发达省份  相似文献   

9.
我国最早的妇女报,是1989年7月在上海创刊的《女学报》。《女学报》全由妇女办报,妇女主笔,撰稿人也几乎全是妇女。它的宗旨是反对缠足、提倡女学、争取女权,为妇女解放而呐喊。《女学报》的著名主笔,有梁启超的夫人李蕙仙,康有为的女儿康同薇等。她们不仅自己撰稿,而且把每期主编的真实姓名都刊登在报头上。这种敢于向传统的歧视妇女的封建礼教挑战的大胆作风,海内称赏,远近来购者云集。“每印数千张,一瞬而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女界》杂志是20世纪初由河南籍留日女学生创办的进步报刊,作为“妇女争取自身解放的喉舌”,它大力寅传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思想,对于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女期刊述评(上)高江波从1898年《女学报》诞生之日算起,中国妇女期刊已走过近百年路程。在风起云涌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中国妇女期刊高举妇女解放的大旗,不断开拓妇女运动的新阶段,真实记录了新女性的时代风姿和前进足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勃勃生机。中国妇...  相似文献   

12.
刘人锋 《编辑之友》2012,(9):117-119
《中国妇女》是抗日革命根据地中最有影响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份妇女刊物。它积极宣传妇女解放思想,认为在全民抗战的形势下,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族解放是妇女解放的前提,妇女解放是民族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伟大领袖毛泽东给世界贡献良多,包括中国独创且含义丰富的两个新词:“纸老虎”和“半边天”——意味着对帝国主义强权的蔑视和对妇女解放运动的鼓励。那时有很多电影是描写顶起了“半边天”的“新女性”的,光以“女”字开头的影片便可以数出一大堆——《女理发师》、《女飞行员》、《女篮五号》……力图证明妇女在各行各业都有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统计,1901年———1911年,我国涌现的女子报刊达30多种。这和戊戌运动时期仅有一份女子报刊相比,真可谓是一个大的飞跃。大量女子报刊的出现,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生活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也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高潮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报刊的创办人、主编,多为觉醒的知识妇女,一般都受过新式教育,不少还是留学生。她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又深感自己力量的单薄。她们通过报刊开展舆论宣传,唤起更多的女同胞投入妇女解放运动,扩大女界的影响。一批妇女活动家和革命志士,成为创办女子报刊的中坚。如秋瑾曾创办东京《白话》…  相似文献   

15.
姜卫玲 《新闻知识》2012,(10):95-96
1898年《女学报》诞生,开创了我国知识女性办报的先河。其后,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三个时期,早期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女性积极投身报刊活动,掀起了女性报刊创办的高潮。这些由知识女性创办、发行或者参与,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①为主要内容的报刊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社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化运动时期,伴随着各种新思想的产生,各类期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国内涌现出来。由于女性解放一直是五四新化运动的一个重要主题,所以在众多的期刊当中,女性期刊尤为惹人注目。当时的妇女刊物主要有1920年1月1日创刊于上海的《新妇女》、1920年5月1日创刊于苏州的《妇女评论》、1920年5月4日创刊于上海的《解放画报》、1921年创刊于上海的《妇女声》半月刊、1921年8月3日创刊的《妇女评论》(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以及1923年8月29日创刊的《妇女周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等,这些刊物大都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创办的。它们均以宣传妇女解放为宗旨,广泛报道国内外的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7.
一、戊戌变法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肇始于戊戌变法.鸦片战争的惨败,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在资产阶级思潮东渐的过程中,妇女解放运动思潮也悄然传入.戊戌维新时期,妇女问题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们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为武器,勇敢地揭露和抨击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和摧残.在他们的号召下,许多地方成立了不缠足会、天足会等维护妇女权益的组织.维新派放眼世界,把女子解放运动同国家强盛兴旺的命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张莉 《兰台世界》2016,(16):132-134
《新青年》关注最久的话题之一就是妇女解放,并在新文化运动中引领了妇女解放思想的舆论导向。经历了贞操问题和易卜生主义的舆论高潮后,《新青年》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缘于自由主义妇女观的瓶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工人阶级妇女的崛起。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解读,将《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分解成理论宣传阶段和与中国现实相结合阶段。通过两个阶段的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对中国妇女解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女权主义叙述是郭沫若文艺创作的重要内容。他以热情的笔触抨击传统道德礼教,鼓吹妇女解放的战斗号角,在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中,指导妇女抗战宣传动员工作,疾呼"中国的娜拉"的涌现,可谓中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位重要倡导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20.
正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妇女运动蓬勃开展,女性社团、女性报刊是妇女运动开展的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前,女性团体达40余个,女性报刊达30余份。如女性社团有中国女学会、共爱会、女青年会等;女性报刊则有《女学报》《女报》《女子世界》等。北京地区最早的妇女报刊《北京女报》和妇女社团"中国妇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