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刘天娇 《新闻世界》2010,(12):62-63
近年来,“电视娱乐化”开始进入中国的媒介研究领域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分析了电视娱乐化现象的本质,研究了应当如何解读和使用“电视娱乐化”概念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娱乐化”不忘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锋 《新闻实践》2006,(10):56-56
近两年以来,国内各地新闻以及省内各档新闻,都有一种“娱乐化”倾向。要不要“娱乐化”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什么是新闻“娱乐化”?有的把社会新闻的增加归为“娱乐化”;有的把民生新闻增加归为“娱乐化”;有的把奇闻逸事增多,叫做“娱乐化”;也有的把报道方式的“剧情化”叫做“娱乐化”。以我的理解,娱乐化应该是,“用多种娱乐方式,侧重选择一些非传统题材,为增加报道可看性的新闻报道倾向”。它把新闻从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要求,向以观赏性、娱乐性目的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新闻娱乐化对新闻语言的表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动摇了传统观念下的新闻解读方式.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跟受众心理需求有关,还与媒体经营的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相关.因此对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这种新现象,同时也将能更好地把握当代新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传播学解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何谡之 《记者摇篮》2010,(5):50-50,3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媒、世也迎来了一股来势凶猛的娱乐化浪潮,从最初的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的大幅上升,到各类新闻节目铺天盖地向娱乐化的强行拉近,新闻的娱乐标签在传媒平台上几乎随处可见。那么我们该如何客观对待新闻娱乐化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新闻娱乐化进行批判的解读,使之更好地服务受众,服务新闻的本源。  相似文献   

6.
李玲 《新闻窗》2014,(3):24-25
当前,我国报纸“新闻娱乐化”发展的态势越来越迅速,各类报纸的新闻娱乐化逐渐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新闻娱乐化。针对我国报纸娱乐化的问题,众说纷纭,毁誉各半。一些人认为报纸新闻的娱乐化是低俗化的表现,娱乐代替了文化,不利于报纸发挥其社会媒体的作用,是对文化的一种损害;  相似文献   

7.
马苗 《新闻传播》2010,(7):93-93
随着媒体的发展,各地娱乐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新闻娱乐化已形成一种潮流。是把新闻庸俗化还是追求适度的娱乐化?这需要我们更深入地进行解读.从而正确地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让新闻媒体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8.
"电视娱乐化"正在成为当今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电视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是现阶段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正确引导"电视娱乐化"趋向,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解读其中的文化意义,在娱乐精神的指引下消除低俗的娱乐误区,加强职业规范和行业监管,构建健康的娱乐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9.
<正>有人称我们的时代已进入“娱乐化”时代,也有的人说这是一个“泛娱乐化”时代。有文化含量高的娱乐,也有低俗的娱乐;有深刻的娱乐,也有浅薄的娱乐。不管怎么说,在当下,娱乐看起来是无孔不入,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现象。敢为天下先的电视人似乎也嗅到了观众对娱乐的需求,《快乐大本营》、  相似文献   

10.
毛高杰 《新闻界》2012,(7):49-52
政务微博在应用中存在“娱乐化”的问题,主要由于微博自身的娱乐化特性、政务微博的定位模糊,以及缺少明确的政务微博相关的系统化制度标准.“娱乐化”问题影响了政务微博应用的实际效果,需要从公共参与的角度进行实证调查,准确定位政务微博的功能与价值,并通过系统的制度加以维护,使政务微博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1.
四尹鸿先生的文章 ,一如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 (JohnFiske)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表现出来的那样 ,用一种“即便真诚也是自欺欺人的乐观主义”的姿态“去解读流行文化现象” 用文字游戏的技巧 ,虚构了当今中国电视剧的一幅“乌托邦”式的图景。对这幅“图景” ,尹鸿先生的解说有三点 :1 “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通过权力较量、谈判、协商”的结果 ,“建构了主流电视剧的特点”。2 这“特点” ,乃是“政治娱乐化 ,娱乐政治化” ,或者说 ,“娱乐电视剧主旋律化和主旋律电视剧娱乐化的殊途同归” ;3 在这种“殊途同归”中 ,…  相似文献   

12.
主持:从去年起,传媒界出现了一股娱乐化的风潮,且有日益兴盛的趋势,其中,《南方体育》堪称娱乐化的急先锋,将体育作为娱乐的内容,倒是真的给人一种新的感觉,其“狂2000”、“赤裸甲 A”等博得了不少“喝彩”。于是,各报不管自己的办报宗旨、读者群为何,纷纷效仿,争相娱乐化。正为没有新花样吸引读者而技穷的大小报刊们好似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遍翻当前的报刊,皆是娱乐的世界。对此,人们众说纷纭,叫好者有之,愤责者有之,让我们  相似文献   

13.
梁玉峰 《新闻世界》2010,(11):151-152
本文对相亲节目的娱乐化现象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不但通过“娱乐化”来适应观众的需求,而且通过“过度娱乐化”来引导观众走向“过度的娱乐”,这已成不争的事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闫敏 《新闻知识》2012,(7):80-8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界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日益突显,当今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大众传播活动中不容忽视的现象。有人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将新闻娱乐化看作是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事实上,虽然新闻娱乐化对当代中国大众媒介起到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但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从新闻娱乐化的特征、影响、利弊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力图对新闻娱乐化现象得出一个客观的解读和认识,使人们正确看待这一问题,从而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报纸“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本 《新闻界》2005,(3):101-101,98
纵观近十几年来报纸文体新闻的发展和变化,“娱乐化”的趋势已显而易见,只不过,“文化新闻”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报对文化新闻的报道,均直接放在“文化新闻”专版或“文化新闻”栏目中,但到了90年代中期前后,许多报纸、特别是都市类的报纸,已把这样的专版或专栏改名为“娱乐新闻”。老牌的都市晚报,诸如《北京晚报》则在文化新闻的报道上同时用“娱乐新闻”和“文化新闻”两种版栏统之。这种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已足以看到“文化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新闻”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闻娱乐化”目前在业界是个十分时髦的话题,我国新闻传播界对新闻“娱乐化”的评价褒贬不一。赞成的,反对的,各有各的观点,就目前的情况看,各级媒体“摸着石子”搞“娱乐化”新闻报道的却大有蔚然成风之势。但理论界倒有一种痛心疾首,大声喊停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徐健 《青年记者》2009,(24):50-51
什么是娱乐化 “娱乐化”从其诞生之初就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是一直以来人们在争论新闻娱乐化现象时经常进入死胡同的根本原因。以新闻娱乐化为例,人们普遍认为,一般“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偏向软新闻或使硬性新闻软化,其特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  相似文献   

19.
李傲 《记者摇篮》2005,(8):54-54
新闻娱乐化近年被引入内地,它的出现引起业界一片哗然,持反对意见者忧心忡忡。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持肯定意见者却将“新闻娱乐化”当做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说,新闻娱乐化与报纸的严肃性、权威性有背离之处,如果毫无原则地对所有新闻事件都做“娱乐”处理.势必影响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种无原则的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新闻娱乐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娱乐化风潮日盛。从“戴安娜王妃之死”、“克林顿性丑闻”到“马加爵恶性杀人事件”、“陈冠希艳照门事件”,各大媒体是极尽煽情之能事,挖“爆料”、加“猛火”,一路狂炒,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娱乐”成为现代传媒贩卖频次最高的词汇。除了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军事、外交等通稿外,各地方的新闻、社会报道、体育新闻等都趋向娱乐化,许多恶俗新闻堂而皇之的登上了一些媒体的头版头条和黄金频道,新闻娱乐化现象波及了整个传媒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