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晓芳 《新闻战线》2015,(5):133-134
随着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相关学科也在逐步完善中。如今,人们不仅对物质生活质量要求更高,对精神文明生活质量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被动式的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旅游传播进行深层次的阐述,对旅游传播的性质、特点与功能进行全面探讨。近年,我国旅游产业飞速发展,我国朝着旅游强国的方向迈进,国际和国内旅游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旅游的态度也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代表着崭新旅游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旅游概念已经不再适合现今人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孙莹  侯霞 《新闻知识》2012,(4):21-22
本文基于新闻传播在树立城市旅游形象中所发挥作用的视角,在新闻学、传播学、旅游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新闻的概念、产生背景和特征进行了梳理,从旅游新闻特征的角度分析了旅游新闻与城市旅游形象的关系,并提出了维护和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具体措施:建立政府、媒体与旅游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建立城市旅游形象危机预警机制、优化对外交流的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旅游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月 《新闻传播》2009,(10):66-67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从国内来看.吉林省同旅游业发达的省区相比.无论是在旅游接待人数上还是在旅游收入上都有不小的差距.即使在东北地区也未能占有优势地位.使得旅游业未能充分发挥其产业优势.分析吉林省旅游形象不佳的原因.旅游形象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视。在这种情势下.本文运用传播学、广告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着力探讨提升吉林省的旅游形象的对策.并最终通过分析提出了明确传播者策略、新媒体策略等形象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旅游形象具有对内形成目标共识,对外扩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的功能,旅游地要赢得游客青睐,有赖于成功的旅游形象传播策略。如何有效地传播旅游形象,增强旅游吸引力,是郑州旅游发展的长久之计。本文从传播的三要素传者、信息和受者(受众)进行分析,探讨了有效传播郑州旅游形象的途径,提出了郑州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形象广告传播策略、公共关系传播策略、网络传播策略、旅游形象的空间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洁 《新闻记者》2020,(1):F0003-F0003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升级和新媒体平台的创新构建为当代文化传播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其中,旅游文化传播的新媒体研究便是当下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跨领域研究的课题之一。由潘文焰主编的《旅游文化与传播》是旅游文化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用规划教材之一,它主要适用于旅游类专业的本科教学,在旅游文化传播、旅游管理、旅游会展研究等方面都有着较为详尽且深入的论述与说明。《旅游文化与传播》共计十二章,按旅游文化与旅游传播两个范畴划分为两大部分。首先,在绪论章中,编著者对旅游、文化和传播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从学科体系构建的角度强调了旅游文化与传播研究和教学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薇  胡玉娟 《传媒》2021,(23):79-81
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类短视频快速兴起,迅猛发展,从UGC到PGC的全民化内容生产时代已经到来.本文首先总结旅游类短视频的传播理论基础和传播特点,再从文化和营销两个方面阐述旅游类短视频的传播价值,分析当前旅游类短视频的传播困境,最后提出其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薇  严燕群 《报刊之友》2014,(3):151-152
旅游是一个特殊的传播活动,旅游中每个阶段都少不了信息交流。本文运用旅游传播学理论,通过文献法和田间调查方法,桂林永福银洞村在前期旅游开发中旅游信息和形象传播不足、旅游资源的符号转化率低、传播介质少和缺乏传播人才,并结合当地情况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8.
试论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旅游传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洁 《现代传播》2003,(1):53-56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旅游传播 ,探讨了旅游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阐述了旅游传播的四大功能 ,并提出了实现有效旅游传播的原则和方法。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旅游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试图对旅游行为进行一种新的审视 ,探索其中的规律 ,来观照现实的旅游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严晓璐 《新闻世界》2014,(11):96-97
近年来,传媒和旅游两大产业发展迅猛,但二者的单向发展制约了各自的更大提升,因而传媒业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微信目前是亚洲地区拥有最大受众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旅游与微信的结合,是旅游产业新的巨大机遇。本文从四川旅游媒体的微信营销现状入手,总结了其营销方式与传播特点,探讨了提升我国区域旅游媒体微信营销水平的策略,以期能对全国旅游媒体的微信营销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蒋锐 《传媒》2015,(3):69-71
随着我国旅游需求的全面释放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形象广告尤其是区域性旅游形象的传播推广俨然成为曝光率颇高的广告类型.本文从我国旅游形象广告的市场体量入手,总结了旅游形象广告在整体广告行业中的位置及特点,并指出了当前旅游形象广告创意与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未来旅游形象广告的健康发展乃至旅游业的持续繁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恩施州旅游品牌的微博传播线上调研,发现传播主体具有微博开通数量不足,影响力强弱悬殊等特点。对此,实地调查了部分传播主体,发现恩施旅游局和各企业存在微博传播平台不健全,资金人才投入较少,政策引导不够等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恩施州旅游传播主体应该从人才、资金,微博平台的搭建和运营等几个方面改进恩施旅游的微博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教材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基本材料,也是一个学科得以发展的逻辑起点。旅游学作为一门探索旅游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其教材能否适应旅游研究和旅游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该学科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为了更好地整合利用旅游学科有限的教材资源,使优秀教材脱颖而出,就  相似文献   

13.
高春艳 《传媒》2018,(3):78-80
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我国旅游政务微信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针对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业大发展的时代需求,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运营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旅游政务微信发展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科学构建和传播旅游地形象,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洛阳依托旅游资源优势,从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牡丹文化等层面科学构建旅游形象,并通过大众传播、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手段传播洛阳旅游形象,以促进洛阳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俊博 《新闻爱好者》2011,(18):105-106
科学构建和传播旅游地形象,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洛阳依托旅游资源优势,从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牡丹文化等层面科学构建旅游形象,并通过大众传播、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手段传播洛阳旅游形象,以促进洛阳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赖淼莲 《新闻世界》2012,(8):258-259
在旅游开发不断深入的今天,县域旅游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组织程度低、旅游传播策略单一、形象定位不准确等不足。县域旅游要摆脱同质化现象,首先应对本县自然地理和文化等旅游资源进行充分分析,明确其发展的优势,并提取出最具核心价值的定位要素,然后进行准确定位,形成县域旅游的鲜明形象。之后,还要策划一套具有可行性的传播策略,全面考虑可以利用的资源,牢牢把握县域旅游、人口流动、本地居民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力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自贸港政策红利的释放,海南旅游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新机遇促使我们从历史中寻找经验,优化海南旅游形象并使之广为传播,助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以海南旅游形象定位为视角,梳理海南旅游业发展中有关旅游形象建构和传播的历史实践,认为海南旅游形象传播存在形象定位变迁带来的窄化与滞后的风险,也有内容和形式调适带来的反复与摇摆的风险.结合当下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提出了积极构建旅游形象传播体系、采取主动正面和立体精准的传播策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旭  吴赟 《传媒》2018,(12):75-78
城市旅游形象传播是以城市旅游功能为立足点,通过建构和传播城市独特的旅游形象,以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管理活动与过程.在城市旅游形象传播中,应树立正确的传播观,兼顾对内营销和对外营销,加强整体规划与传播策划.在传播方式上,应秉持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以推广城市旅游品牌.在具体策略运用上,应综合运用多种路径,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注重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文旅融合将文化的旅游性和旅游的文化性有机统一在一起,其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和传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旅游形象传播包括主体、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五个要素,从传播学的视野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以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为结合点,建构旅游形象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在拉动国民经济方面优势明显,党报作为地方性主流媒体,在媒介形象的建构中突出旅游的重要性,加强对旅游的媒介宣传和推广,引导广大人民参与旅游活动,可以较好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党报的媒介传播角度出发,结合旅游产业的特点和宣传方式,阐述了党报做好旅游宣传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党报在旅游媒介形象构建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