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微博、微信的发展,使得二者同属的社交媒体在社会热点事件特别是娱乐性事件中能够快速形成舆论场,抢占网络舆论平台甚至掀起全民狂欢局面。通过分析微博和微信传播特性,找出二者的舆论生成模式的差别和联系,对微博、微信在娱乐性事件中生成舆论过程中的特点及规律进行比较,掌握其特点,根据各自特征进行有效舆论引导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凸显,正日益跻身社会主流舆论行列。本文将分析微博中意见领袖的形成过程和特征,以及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行为表现,探讨其在网络舆论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以有利于政府在处理社会公共事件时,能够更好地利用微博来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3.
周洋 《中国记者》2014,(1):68-69
微博在公共热点事件中不仅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而且在舆论场建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历时性维度考察了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生成的逻辑结构,提出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生成的"中心辐射模式""V+媒与V+V双膨胀扩散模式""扁平去中心化模式"与"社交场域模式"四种模式,并探求对微博舆论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5,(16):53-58
微博赋予了大学生更多的利用媒体发表言论的权力,成为了高校领域一个重要的新型舆论场。论文结合案例考察了微博公共空间中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生成,提出了四种主要的舆论生成模式:民意蒸腾模式、多元桥节点辐射模式、再中心化模式、自由博弈模式,研究发现校园草根微博、各方意见领袖、高校机构微博是大学生微博舆论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它们的作用之下,大学生加入到了事件的讨论中,推动舆论形成,对微博公共空间的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5.
微博能在评论、围观的动态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真伪作出判断,在话题推动的过程中引领话题的发展,改变话题的方向,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对一件事情形成强烈的高压状态,直接影响舆论的走向,改变舆论的传播格局,对我国社会的舆情发生、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重点舆情热点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微博舆论生成演变的初步规律,微博舆论已在塑造我国新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的出现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本文结合一些热门社会公共事件,对微博引发舆论场的形成过程及其传播模式进行试探索,并探讨微博舆论在社会领域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京"7·21"暴雨事件中,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政府部门的政务微博,以及意见领袖微博在微博舆论场中相互激荡,在促进信息公开、引导网络舆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微博舆论场中的上述三种主要力量进行分析,总结突发性事件中微博舆论场的舆论表达特点,为相关各方应对今后类似事件提出更多微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一件因微博动员而引发的舆情事件中,如果以时间为轴作为研究的主线,那么,它就包括了传播演绎的过程和网友情绪的变化过程。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舆情的处置过程分为时间处置、过程处置和情绪处置。本文将重点分析微博舆情中的过程处置。一、微博传播的涟漪效应微博社会动员的传播过程有其独特规律。假设微博舆论场是平静的水面,舆情事件好比砸入水面的石头,该"石头"正是发动传播的首帖或称舆论源。事件在微博舆论场中的传播过程就如同水面上的涟漪,围绕舆论源呈同心圆扩散,这种现象可称之为涟漪式传播。整个涟漪圈主要由支持转发  相似文献   

9.
考察微博舆论场当事人身份范畴的动态建构,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在网络舆论热点事件中,各个认知主体竞相发声,热烈讨论,各种观点相互碰撞,多种声音相互交织,导致同一当事人被建构出多重身份范畴,而且各种身份范畴呈现明显的多元特征甚至相互对立。本文结合几个典型网络热点事件的微博文本,运用新韩礼德学派评价理论,深入考察微博文本中当事人身份范畴的动态建构,探讨其背后的评价主体、评价动机与选择,以期更好认识和把握微博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0.
微传播时代,微博以其对现实深刻的影响力和快、深、广的冲击力被广泛地提上了日程。本文以近年两起微博热点事件为研究对象,把微博事件划分为首发于微博、发酵于微博两类,从事件的初期、发展、高潮来详细解读微博在舆论生成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分析目前在微博舆论生成过程中微博传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为引导微博发挥社会正能量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11.
刘路 《新闻大学》2013,(2):55-59
通过对"李天一事件"、"长春婴儿随车被盗案"等一系列近期微博焦点事件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微博在突发事件中对舆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突发事件的潜伏期,微博的作用在于将客观事件转化为微博事件,唤起舆论,并使社会焦点议题涌现;爆发期时,微博的舆论作用机制主要是事件现场呈现、事件真相挖掘、事件的舆论集散和观点导向;延续期时,微博则成为全民监督、信息反馈的舆论平台,而后发的突发事件又将对元事件的舆论热点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随时都可以对社会热门事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这就导致了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对舆论走向产生影响。百度、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于热门事件的舆情发展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体现作用,本文对“红眼睛蓝兔子”邮票引发的舆情进行分析,以网络舆论为依据对热点舆情的特点、传播特性等进行分析,探究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自媒体是如何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影响舆论发展的,从而摸清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意见领袖的参与、议题所指对象这两个方面来探讨网络舆论事件形成的因素,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新浪微博一周样本的分析,得出这周内议题转变为网络舆论事件过程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并不大,但是议题所指对象所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议题越容易转变为网络舆论事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李天一事件”、“长春婴儿随车被盗案”等—系列近期微博焦点事件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微博在突发事件中对舆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突发事件的潜伏期,微博的作用在于将客观事件转化为微博事件,唤起舆论,并使社会焦点议题涌现;爆发期时,微博的舆论作用机制主要是事件现场呈现、事件真相挖掘、事件的舆论集散和观点导向;延续期时,微博则成为全民监督、信息反馈的舆论平台,而后发的突发事件又将对元事件的舆论热点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微博的信息传播首先体现在由头信息的围观速度化,形成舆论势力;而微博的媒体性和微博客身份的多元化,舆论焦点易走进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事件相关人的关注范围,促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实际解决;最后在微博的娱乐化传播中,权威遭到消解,事件的严肃性也被削弱,淡出公众的焦点视野。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的危机传播可能导致危机恶化,扰乱社会秩序和网络运营,应加强舆论引导和自媒体的新闻素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微博舆论的影响也日益受人关注。在微博平台上,一个事件要得到传播,进而赢得广大的用户的关注,形成舆论,要经过编码、传播、扩散等过程。本文就从消费的角度对这样一个过程进行重新阐释,试图从中理清用户是如何消费舆论,并使得舆论得以传播的。  相似文献   

17.
杨茜 《新闻世界》2011,(7):198-199
微博在短期内异军突起,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讨论平台。大众对社会事件进行热烈讨论,形成一个众声喧哗的舆论场。本文主要围绕救狗事件中连岳的相关微博的分析来探讨公众和大众媒体在该事件讨论中所发挥的作用,反映微博公共讨论平台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对该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进行分析,梳理事件反映出的微博舆论传播规律。通过对该事件的研究探寻大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微博舆论传播规律的同时,也为此类事件的舆论引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扬 《东南传播》2013,(5):45-48
随着舆论环境的变化,一些学者提出,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官方舆论场和坊间舆论场两个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舆论格局。而微博作为新兴的主要网络媒体,给虚拟舆论空间增添了许多多样的声音,代表各种利益集团的意见领袖在网络发挥着引导舆论的作用。笔者试图通过钓鱼岛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表达来探究热门微博对于舆论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罗朋 《当代传播》2011,(5):45-48
微博作为自媒体,因其强大的即时信息发布功能和互动功能等优势,能够在突发事件和热点事件中发挥强大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功能.本文在梳理了药家鑫杀人案审理过程中一些关键节点的媒体报道和微博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微博舆论对此案审判的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