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1通过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从概念与算法两方面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通过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去研究和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的面积隋况,以及面积相等的情况时的周长变化。  相似文献   

2.
谢毅 《山东教育》2004,(28):47-47
“长、正方形的周长”是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2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了一个图形的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忘了乘2;拼图形或者切分图形时多算了边或少减了边。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操作、演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①让学生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加深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曾听一位教师讲《圆的周长和面积》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堂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后,这位教师出了如下一道复习题给学生解答:下图中的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相等,已知圆的周长是12.56cm.求长方形的长。  相似文献   

4.
陈雨嘉  赵莉  李宁 《福建教育》2010,(7):105-106
一、缘起 “面积”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很重视,但即使到了六年级,依然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也相等。在学习面积前,部分学生已能说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乘宽,但讲不清为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哪里。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创新又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是创新的萌芽。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也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的萌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后。为了使学生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问学生:“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也相等吗”?学生议论纷纷,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儿童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  相似文献   

6.
殷春英 《考试周刊》2009,(40):94-94
小学生常常把长方形面积计算与周长计算搞混,原因在于教师只注重对公式的教学,使学生缺乏对面积的充分感知体验。教师应有效改进手段,多给学生摆一摆,数一数,猜一猜。通过充分的体验,学生才能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五册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目的:通过教师演示教具,学生操作学具,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联系实际学会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计算有关长方形的周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1.教师提问:长方形有哪些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教师出示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  相似文献   

8.
在1997年第3期《北京电化教育》杂志上,看到王建平撰写的文章,介绍她的教学经验与心得。她在讲解“推导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拼摆长方形,边摆边想,同桌学生之间议论,各抒已见,说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算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教师事先把学生可能想到的思路、算法编人计算机。在拼摆议论中,教师首先指定一名学生说出他的解法:6+4+6+4=20。之后,问学生是怎样想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计算?学生说出:“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它的四条边长的总…  相似文献   

9.
正课前思考"周长与面积"是上海版《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整理与提高"中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建立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长、正方形面积和前一阶段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之上,是面积与周长的简单的综合。从教材的要求看(下图),学生只需要根据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或宽)能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即可。  相似文献   

10.
一、缘起:周长能摸、能描吗?笔者近期去基层学校教学视导,先后观摩了四位教师执教的"周长"一课(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例3)。四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其中都有一个摸周长、描周长的教学环节:在揭示周长概念之后,先让学生摸周长——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等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描周长——描树叶、长方形等不规则或规则图形的周长。这引发笔者的思考:周长能摸出来吗?能描出来吗?教师采用这个教学环节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几何教学,从教具演示到学具操作;从形式推导到对公式意义的理解;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能不能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笔者就周长与面积关系中“长方形周长相等时,什么情况面积最大”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教学片段创设故事情境:小熊和狐狸各有一段长度相等的篱笆,它们准备各围一块长方形菜地。小熊向狐狸请教:“狐狸大哥,我该怎么围才能使菜地最大呢?”狐狸眼珠子一转:“熊老弟,反正我俩的篱笆一样长,不管怎么围,菜地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师:你从故…  相似文献   

12.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三小节的教学内容。它是继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之后的又一知识扩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好这部分知识尤为重要:第一,能排除周长“负迁移”对学生思维的干扰,把学生“三混淆”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二,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加以完善和发展;第三,注重比较面积和周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我根据本书课的教学任务,制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巩固、深化概念,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学会比较面积和周长的…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识记目标】本单元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有: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相等,圆柱两底面间的距离叫高,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②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c),宽等于圆柱的高(h);③圆柱体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表面积就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④圆  相似文献   

14.
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重点是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为了化解难点、突破重点,我对教学各环节做了精心设计.课堂上,直接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周长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究,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自然地,在分别推出每个公式后介绍它们的字母公式.周长用"C"表示,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正方形边长用"a"表示,那么长方形周长公式为"C=(a b)×2",正方形周长公式为"C=a×4".在我的意识中,这是个无需太多言语的环节,只要学生记忆一下便可.因此对这两个字母公式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后,便针对这两个公式开展了练习.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再现: 出示习题:王大伯用16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块长方形的菜地,怎样围面积最大? 在教学中,我分以下三个层次处理这道习题. 层次一:制造冲突,激活思维 师:王大伯用16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块长方形的菜地,怎样围面积最大? 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很快得出此题的解答方法:围成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即16÷4=4(米),4×4=16(平方米). 师:王大伯发现,这块菜地的面积还是不够大,怎么办?同学们能帮他想想办法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终于达成一致意见——靠一面墙围) 层次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师:用16根1米长的木条靠一面墙围一块长方形的菜地,怎样围面积最大?小组合作,并将结果填在表格当中.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先让学生测量出长方形贺卡的长和宽,再让学生探索、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最后让学生根据贺卡的周长选择长度适当的彩带美化贺卡。乍一看,这一教学片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测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体  相似文献   

17.
学生年龄虽小 ,但不能小看 ,他们常常会有出乎意料的想法令为师者惊叹。教例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等 ,其中面积最小的是()。师 :解答这道题目可以采用假设法 ,假设它们的周长都是16 ,那么 ,可以画出如下三个图形 :这样我们可以分别算出 :正方形的面积是16 ,长方形的面积是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比长方形更小 ,因为虽然长与底相等 ,高却比宽小 ,所以面积比长方形小 ,因而这道题目的答案是平行四边形。(孩子们都赞同地点点头 ,只有小明除外。)小明 :老师 ,我能不能画一个周长是16而形状与你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给…  相似文献   

18.
<正>在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全等》一节课本里,我们有这样一个结论: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且面积相等.这个结论是学生非常容易理解的.但是这句话反过来说对不对?周长相等且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以下通过一堂数学活动课的简介,让我们从中看到数学活动课的重要作用.一、回顾知识,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且面积相等",那么这句话反过来说对不对呢?即周长相等且面积相等的两  相似文献   

19.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的教学难点,采用以下方法,可以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直观演示,比较面积和周长的意义 通过动眼观察图形,动手指认方位,动口说明意义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含义,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空间方位不同。  相似文献   

20.
"尝试教学法"是通过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这五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教法.我运用它教学第四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效益十分显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牢固地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现将其教学过程简介如下.新课开始,我先出示第一个尝试题:"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问题提出后,我便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观察课本中的图形,让学生初步获得"用绳子把长方形围一周,这一周的长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