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里有三员女将: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眉粗眼大,胖面肥腰"的顾大嫂诨号"母大虫",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母老虎”,其凶悍可见一斑。在十字坡开人肉包子店的孙二娘被唤作“母夜叉”,  相似文献   

2.
10期答案     
1、 丽江2、democracy, science即民主与科学3、贵州4、杭州西湖5、唐寅或唐伯虎。参考:唐伯虎是著名的风流才子,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如《唐伯虎点秋香》等。6、靴子:亚平宁半岛;两球:西西里岛、撒丁岛7、母大虫顾大嫂、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8、脾和扁桃体9、 《魂断蓝桥》10、 敦煌10期答案  相似文献   

3.
导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妇女是被界定为"阴柔"的,向来是以三从四德为行动纲要.然而在《水浒传》中,有三个女将是很引人注目的.尽管她们的地位都不是很高,但她们冲锋陷阵,却一点也不落在后,有时候,她们的作用甚至还比起其他一些好汉要高得多,她们就是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三位美女英豪,看他们在梁山的男人世界里怎样巾帼称英豪的.  相似文献   

4.
<正>合上《水浒传》的这一刻,我内心思绪万千。刹那间,我说不出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水浒传》中没有那么多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司马懿那般运筹千里的人,也没有像《红楼梦》关于四大家族的凄美爱情故事,更没有那妖魔鬼怪光怪陆离的《西游记》神话背景,但是它有自己的不一般,它有那女中自有豪杰在的"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和"母夜叉"孙二娘,有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等人,  相似文献   

5.
哈哈哈……我打开“幽默四大名著”,第一反应就是这种震动屋顶的巨响! 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如今都忙些啥?发挥特长,大办学习班:智多星吴用讲授“生活中的三十六计”,入云龙公孙胜教授“腾云驾雾”,圣手书生萧让开办书法班,就连铁臂膊蔡福也大刀换成手术刀,对着母大虫顾大嫂割起双眼皮!结果,真假不分,良莠(yǒu)不齐,及时雨宋江只好下令:管他真班假班正班歪班,一律“休克”!——《幽默水浒》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场了,好汉们的“包袱”还在后面呢。  相似文献   

6.
梁山危机     
近几日,梁山流行感冒,一连病倒了好几个头领,寨主宋江也多日卧床不起,梁山上下一片慌乱:今儿林冲来打针,明儿武松来抓药,把神医安道全累得也险些病倒。宋江一病不起,闭门一月未管寨中事务,众好汉们因无人看管,乐得轻闲,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过得轻松自在,好不快活。这一日,宋江病情好转,便到“忠义堂”走动走动,正见神算子蒋敬打着算盘向玉麒麟卢俊义报账:“上个月,忠义堂命名三周年纪念花费黄金一百两,智多星吴用生日庆典,用去白银二千两,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三位女将美容保养费开支铜钱一万贯,…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几乎是不正常的.如果说对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的"淫妇"形象进行刻画是一种丑化的话,那么它对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所做的"男性化"的描绘同样是一种丑化.  相似文献   

8.
本论述了《水浒传》中孙二娘,顾大嫂三位英雄女性塑造特点,认为三位女性英雄形象塑造,表现了作进步的妇女观,具有着深厚的思想化内涵,寄托作的政治思想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结合《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概括了水浒女性形象的三种类型:以潘金莲、阎婆惜等为代表的“祸水”般的女人,以孙娘子、顾大嫂等为代表的英雄化的女人,以王婆等为代表的邪恶的女人。用比较的方法.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并从对比中显现出《水浒传》作者鄙视女性的封建妇女观。  相似文献   

10.
施耐庵的《水浒》是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极少有的一部歌颂农民的反抗斗争的文学杰作。其史学价值、文学价值、美学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水浒》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认为,其最主要的不足是回避对封建礼教迫害妇女进行揭露以及女性形象塑造的偏颇。一统观全书,你会发现:在整部《水浒》洋洋百万言中,先后出场的女性几乎无一善类。水性杨花,淫荡阴毒的潘金莲、阎婆惜等自不必说,即使是作为正面人物的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作者也是把她们男性化了的。在她们身上,不但丧失了所有女性…  相似文献   

11.
“女霸王”     
她,姗姗而来,又翩翩而去,留给大家的是一张张苦瓜脸——又有人“遇难”了!她是谁?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冷面无情、天下无双、人见人怕、花见花谢、打遍天下无敌手、学场杀敌鬼见愁、称霸我班无人敢言的学习委员——乔莎!(对不起,话太重!)……哎?咋没人影儿了?呵呵!似乎某生已经躲在桌子底下了。我将他锁定为采访目标:“嘻,请问你对乔大委员怎么看?”某生胆怯地向四周望了望:“说实话,简直比‘母大虫’还凶!”他又怯怯地说,“好恐怖哟!”忘说了,她是我同桌,因此我近水楼台先得“揍”!从许多小事里就能知道她的“霸”。一天,我们正在写作业…  相似文献   

12.
国槐     
以钟楼为交点,西安成千上万的道路向四方辐射,一生二,二生三,街巷毛细血管似的布满其城。花草给城以绚烂,但城之魂却以树木守。杨,柳,梧桐,合欢,银杏,松,柏,皂荚,樱桃,云杉,楸,皆是嘉木,有的也年岁悠久,德高望重,不过我还是喜欢槐。学有国学,医有国  相似文献   

13.
绿萝     
对于花草,我向来不那么热衷,养花,更是糟蹋生物,总是等不到花开便夭折,不是渴死就是涝死,颇有一种负罪感,于是,暗自决定不再养花. 单位搬迁时,新办公室突然多了一种不知其名的植物,绿葱葱的,赏心悦目,一片片心形的叶子甚是肥硕,油光发亮,像抹了蜡油似的,茂盛得也很快,没几天就会有新叶冒出.只是它们只管生长不开花,我不禁纳闷了:这究竟是什么花?长得如此欢喜,春去春又回,就是不开花,完全无视春天的存在.出于好奇,后来问了浇花师傅,才知这种植物叫绿萝,又名黄金葛,也叫抽叶藤,原产热带雨林,性喜潮湿半阴环境,可水植,也可泥栽,可谓水陆"两柄",生命力十分顽强.  相似文献   

14.
儿童三字经     
冯萌献 《少年月刊》2014,(10):22-23
我中华,五千春,好儿女,德为根。要立世,先修身。如建楼,地基深。根本固,负万钧。人之初,最纯真,自童年,怀爱心。爱祖国,为人民,践于行,铸于魂。岳武穆,怀忠丹;林则徐,烧鸦片;郑成功,复台湾;戚继光,抗倭蛮,名千古,功齐天。水有源,树有根,孝父母,敬老人。黄温席,莱悦亲,子和女,当报恩。蜡烛光,情最深,导言行,塑灵魂。对老师,敬而尊。杨立雪,传至今。学人长,补己短。常省身,莫自满。犯错误,不遮掩。做好事,要争先,讲公德,品行端。善帮困,乐助残。是非观,泾渭分,事求实,理求真。讲原则,树公心。言守信,意诚恳。无诚信,亲友分。季布诺,值千金。  相似文献   

15.
明月欲圆时节,情绪波动,似海水那般,潮起潮涌;莫名的愁绪,剪不断,理还乱,惹人烦恼;犹似家有小女初长成,平添了心事。脚蹴着石子,闷头赶路,忽视了路边的风景。今早,海风送凉,倍感清爽。沿着那五里河岸小径步行,飞起一脚,猛然抬头,但见两岸合欢,一树火红,绒花满树,活色生香。放眼望去,飞焰横天,红  相似文献   

16.
再回首     
正2014年6月5日晴再回首,你虎目圆睁,天子宴上毫无畏惧,护送丁原离虎口,京城外大败董卓,威震八方。再回首,恨你一时利欲熏心,为一己之利,杀义父投董贼,为恶虎再添双翼。功虽得,却已留下骂名。再回首,看你纵马舞戟,虎牢关前战三英,毫无惧色。霎那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只听见人喊马嘶,刀光剑影。你虽败,却败得光彩,败得威武,败出一身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对于人的排泄问题,其实很看重,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农村的人,一粪一溺,都浪费不得,要肥自家的田。因此,无论马桶也罢,厕所也罢,总而言之最后都要沤了肥田,所谓肥水不落外人田,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出门来不及回家方便,粪便掉在别人家地里,无论如何都会有点懊悔,特别敬业的,往往会找个家什捧回来。南方大一点的集镇,也有人建公厕,这种公厕,跟公益无关,属于私人的赢利事业,用来专门收集赶集人的粪便,然后卖给农民。当然,对于赶集的农民,一般都指望不上,但是对于那些走街串巷的艺人、手艺人和商人,却也是个便利。一些坐商,在买卖商品之余,卖点白拣的粪便,也是小补。  相似文献   

18.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想: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字词的建筑,但是字词之于文学,是两个距离遥远的端点,二者相提并论,多少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确,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若将文学与字词联系起来,非得架设两座桥梁不可,而且,这都得是一头宽大,一头窄小,由宽至窄,迅速递减,  相似文献   

19.
蒲萍 《快乐阅读》2011,(25):3-3
书、本身就有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上,摆在枕边,需时随时可取查阅。好的书,尤其可爱,书而且香,所谓书香,从前的书,所用纸张不外乎毛边之类,加上松香油墨,天长日久在柜里不通风,自然沁出一股气味,似沉檀非沉檀,更不是桂馥兰熏,并不沁人脾胃,并不特别触鼻,无以名之谓为"书香"。我喜欢看书,聊以自慰,喜欢逛书店、书行、书肆、书摊,为一快  相似文献   

20.
细胞祭     
呜呼!供尔血清,供尔环境,静候室内,盼尔早成。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养汝不足半月有余,便似天崩地裂之态,竟染杂菌,培养之心血毁于瞬息之间,劳心操肺,却换得片片狼藉,悲恸之情,哀叹之心,断断不能在片刻之间抚平!弃之?余心何忍,日日皆为心血!养之?恰成鸡肋,已无回天之力!曾记否,清明之时,于庙堂之内,金佛之前,为尔烧香拜神,不求其他,唯独望汝,天天健硕,提得蛋白,成实验之需。悲乎,天有不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