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职能定位:日本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政府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控制的评估模式难以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职能明确,与高校、社会既相互分工又相互配合,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体系,为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权力与市场:两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等教育资源权力配置模式就是通过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及学生权力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分配和使用;高等教育资源市场配置模式就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政府有限的资源供给能力以及权力配置资源的缺陷给市场配置资源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在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的权力配置模式转变到权力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配置模式,而且市场配置大大激活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介入资源配置消解了权力配置资源的“垄断性”,同时增强了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3.
"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威三角协调模式"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伯顿·克拉克在198年提出的,此模式是比较和分析各个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经典模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教育也不再只属于本国政府和市场,而是受到全球市场、国际组织的关注,在这种转变之下,新的高等教育研究理论视角也随之诞生。本文重点分析了几种新的理论视角,旨在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职能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对高等教育研究在推动学科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政府决策以及提高研究者自身专业发展水平,促成研究团队的形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旨在凸显高等教育研究工作的社会职能。强调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职能,对于指导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介组织: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当前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 ,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中介组织 ,应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 ,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将有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转变观念、赋予中介组织以合法性、提高中介组织的素质、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理论研究 ,则是当前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分权是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常态,高等教育分权是由高等教育系统自身先天的组织和文化特征决定的。高等教育分权的内涵可以厘定在:政府向市场分权,增强高等教育的市场取向;政府向大学分权,扩大大学自主权;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权,实施高等教育地方化。同时,还需从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分权进行价值观限定:转变政府职能,扬弃政府干预;市场有限介入,加强市场监管;大学坚守内在逻辑,加强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7.
陈兴 《文教资料》2014,(22):78-79
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实行的都是全面管控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对于走进21世纪全面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这样的管理模式显然是与时代脱节的,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可以说是势在必行。本文确认“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根本前提,尝试从政府的角度,谈谈转变高等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的分类、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投资模式可以分为政府直接控制模式、政府间接控制模式、院校控制模式和市场控制模式,其投资的行为方式将预示着相关的办学方向.在对高等教育投资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美、英、法三国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的特点、类型及我国投资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应趋向于政府闻接控制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9.
伯顿·克拉克提出的"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威三角协调模式"是分析和比较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经典模式。但是,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高等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不再仅仅受制于本国政府和市场,而被置于国际组织、本国政府和全球市场等更加广阔的视域内;这一转变也催生了新的高等教育研究理论视角。本文主要介绍了四种新的理论视角:以新制度主义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同质化理论视角;以策略选择和转化理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异质化理论视角;调和同质化和异质化之争的"组织的同质异晶"理论视角和"全球国家地方机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英国大学与工业关系发展进程的历史分析,阐述高等教育职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自我协调与自我演变的特征。大学与工业合作关系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经济的推动、政府的干预甚至高等教育自身规律的转变与影响。同时,高等教育职能也随着大学与工业关系的进一步加强而逐步得以完善,使之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政府与市场——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竞争性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欧洲,市场概念是高等教育讨论中一个有趣的新元素.在高等教育的放松管制、资源供给的绩效导向模式、鼓励高校间的相互竞争和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甚至在考虑高等教育的"私有化"等方面,这一新元素都引起了一系列新的革新方案.所有的这些发展变化给处在正对自身的资源供给模式、控制权的掌握、相关责任的担负等方面探索中的高等教育财政的影响特别大.在此背景下,展望欧洲高等教育的未来,在高等教育的逐项拨款到集中拨款的转变、公式拨款、激励的作用、校外资源的组织、学费的使用、私立高校的创建、对高校掌控策略的转变以及高校资源的内部分配等8个方面,政府与市场对高等教育关系会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2.
钱伟 《高教探索》2007,(1):14-17
本文试从WTO的基本规则和GATS的教育服务承诺入手,分析WTO和GATS对我国政府高等教育管理的挑战。最后,试图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如何从政府控制模式向政府监督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加入WTO的进程中 ,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若干发展走势 :逐年大幅扩招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大众化发展的走势 ;从强化政府行为转变到强化市场行为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市场化发展的走势 ;从单一政府办学格局转变到多元化办学格局、从精英教育质量观转变到大众教育质量观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更加切合实际的多元化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显著特点是政府控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控制必须是适当的、合理的。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相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模式中政府的职能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传统的控制职能向以服务为理念的服务职能转变,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受到政府、社会、市场、高校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政府是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主导者,从主导模式的类型、运行机制、调适机制、新形势下的转型、发展目标等方面对政府主导模式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探讨中央和省级政府管理、决策、服务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机制,使高等教育区域化政策更加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发展方式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体、客体和环境的现状及要求,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为什么转变"以及"如何转变"等问题,力求使高等教育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自身内涵发展水平的提升,并能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英国大学与工业关系发展的历史分析,阐述高等教育职能的自我协调与演变特征。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甚至政府的干预都会促进大学与工业的联系与合作。同时,高等教育职能的转变也伴随着大学与工业关系的进一步加强而逐步得到完善,使之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论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转型的背景下,政府必须转变其高等教育管理职能,但转变并不意味着放弃,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将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承担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财政,培育高等教育竞争市场,发展教育中介组织,构建教育法律体系,均衡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引导高等教育价值观念,是政府必须承担的主要高等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19.
张侃 《山东教育科研》2013,(11):25-27,38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变迁过程是学术、政府和市场三股力量相互博弈不断调整的过程。我国转型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经历了两次大的制度变迁。我国高等教育只有立足于自身的学术性,努力扩大高校自主权,使高校成为真正的办学主体;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宏观调控能力,发挥好政府的关键性作用,才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变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把握知识经济内涵的基础上,从三个侧阐述了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挑战,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应确立“创造性人才观”、“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齐头并重的社会职能观”和“以市场为导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模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