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书精选了岭南画派梁培龙先生的水墨画作,并收入了岑桑、林墉等名家对其画作的评价和技法的剖析。画作主要有人物画和民俗画两大类,包括儿童、动物、民族舞蹈、三国人物几大主题,描绘了岭南孩童的游戏生活、清新的村野风光、热烈多姿的民族风情,以及慷慨豪迈的三国人物。  相似文献   

2.
一鸣  振斌 《今传媒》2012,(8):158-159
安君,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研究与创作专业研究生,文学硕士。师承著名国画大师陈国勇教授。其画作粗犷雄浑,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以独特的布局和观感,得到了  相似文献   

3.
李建强 《兰台世界》2014,(6):140-141
范宽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雄浑壮厚,峻重苍老是范宽的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其画作中的"道"与"理"对后代绘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范宽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雄浑壮厚,峻重苍老是范宽的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其画作中的"道"与"理"对后代绘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郭熙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面,璀璨于山水画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对中国山水画的研究也有着如泰斗一般的地位.他大多以北方的山水为创作对象,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表现出了旗帜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山间四季景色,为读者传达出特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郭熙在山水画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他打破了传统山水所创作的手法,已经不再局限于隐居山林而是提倡游历名山名景,刷新了中国山山水水绘画的又一个记录.而且他的山水画创作技法和系统理论知识都在中国山水画史上鹤立鸡群,超凡脱俗,然而郭熙的作品能保持自己独特之艺术风格,与他个人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为了能够客观的分析评价郭熙的山水画艺术特点,就必须对郭熙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了解郭熙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点,才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其山水画的艺术之美.本文主要从郭熙的绘画艺术特色出发来分析他的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虞山派"创始人王翚的绘画经历及其为人,并从其习画的四个阶段探讨王翚山水画的画风,从早年画作的清丽和柔、古朴雅致,至后期画风向苍劲老辣、浑厚有力的转变,最后总结王翚画风特点及其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张雨婷 《兰台世界》2014,(5):109-110
本文简述“虞山派”创始人王翚的绘画经历及其为人,并从其习画的四个阶段探讨王翚山水画的画风,从早年画作的清丽和柔、古朴雅致,至后期画风向苍劲老辣、浑厚有力的转变,最后总结王翚画风特点及其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水竹居图》是倪瓒早期山水画作品,此图与倪瓒成熟时期的艺术风格相去甚远,画中物象繁密,笔法工整细致,技法基本属于董源一派,构图也没有后期"一河两岸"的图式特点。倪瓒1345年创作《六君子图》时,其画风与笔法发生了变化,"一河两岸"图式基本形成,但此时的笔墨技法仍有董源一派的影子。直至1355年的《渔庄秋霁图》,才完全形成典型的倪瓒山水画独特样式。倪瓒的山水画风格经历了由多到少、由繁到简、由圆到方、由生机盎然到萧疏枯寂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绝尘冷逸、清雅简淡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其绘画风格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清韵浑厚"与"超然意蕴"之美。他注重以山石、树丛、苔藓、云雾、沟壑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在技法上具备了"黑、厚、润、实"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善于采纳前人各家用笔所长,为我所用,对各种树体画法与山石丘壑表现都有开拓性的成就,其独特技艺皴法成为其绘画艺术的主要风貌。尤其是在山水画的探索中,龚氏独有的艺术皴法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技法,因为他的皴法具有鲜明的个性艺术风彩,其最大的审美特征就是画面中点线应用的温润、圆浑、厚重、透明,使山水画艺术表现极具立体感,这是龚贤对自然山水长期观察体验的结果。龚贤一生期望生活平淡疏放,简洁朴拙。闲情逸致是其精神家园,从而获得超越现实社会与尘世之外的审美心境,其艺术的表现与探研都给后人带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丁羿予 《大观周刊》2013,(12):25-25,29
“融合中西”是吴冠中艺术探索的目标和方向,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其油画作品运用西式技法表现和传达浑朴天成的中国意境美可谓独树一帜,作品含蓄又强烈的表现了中国元素的深刻内涵。本文试图从吴冠中画作对形式的变革谈起,并由此引发其作品带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陈祥宇 《今传媒》2020,(2):134-136
文伯仁是吴门画派和文氏一脉的重要组成人员,与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系叔侄关系。在目前的文献研究中,关于文伯仁山水画技法方面的文献和著作不够全面,大多数研究零散,对于文伯仁的皴法更没有明确的著作书籍来探究,尤其对于文伯仁山水画的真伪鉴定较为困难,文献匮乏。本文集中在文伯仁山水绘画皴法一途,探索文伯仁山水画中皴法类型的多样性,分化类型,究其师学,廓清各种皴法的使用对象及其个性特征,从皴法的技艺特征窥其山水画鉴别路径,尝试分析研究以往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2.
展子虔的代表作《游春图》展现了他所生活年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独特风貌,对该画作款印、题跋、著录、装裱等的考略也映衬出它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的极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其绘画风格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清韵浑厚"与"超然意蕴"之美。他注重以山石、树丛、苔藓、云雾、沟壑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在技法上具备了"黑、厚、润、实"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善于采纳前人各家用笔所长,为我所用,对各种树体画法与山石丘壑表现都有开拓性的成就,其独特技艺皴法成为其绘画艺术的主要风貌。尤其是在山水画的探索中,龚氏独有的艺术皴法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技法,因为他的皴法具有鲜明的个性艺术风彩,其最大的审美特征就是画面中点线应用的温润、圆浑、厚重、透明,使山水画艺术表现极具立体感,这是龚贤对自然山水长期观察体验的结果。龚贤一生期望生活平淡疏放,简洁朴拙。闲情逸致是其精神家园,从而获得超越现实社会与尘世之外的审美心境,其艺术的表现与探研都给后人带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约翰内斯·维米尔是17世纪的荷兰画家,其作品仅有不到40幅存世。美国莱顿收藏《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的作者归属问题在艺术界曾引起很大争议,后通过技术手段分析画布材质、颜料使用、绘画手法等,基本确认为维米尔的作品。本文通过分析维米尔的生平和生活环境,探讨其创作背景。凭借对维米尔其他作品中色彩和光影的运用,分析这幅画作中的相关技法。此外,对画作中的局部细节进行研究,包括女子的发型和发饰、椅子、乐器、黄色披肩等,结合维米尔的创作模式,将《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与其同期画作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画面中的隐喻。  相似文献   

15.
卢德璋 《新闻世界》2013,(11):188-189
研究山水面的技法,应该先了解中国山水_面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艺术智慧的宝贵结品,是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艺术体系。因此可以说,民族性是中国山水画最显著特征之一。中国山水画还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简练、恬淡、含蓄和韵律美。  相似文献   

16.
画家写意     
郭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画作曾入选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及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等大展,出版有《郭辉作品》、《学山水画》、《郭辉写意人物画精品集》等个人专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思想理论渊源、技法传承脉络和美学价值三方面入手,对魏晋墓室壁画作了详尽的作品评析,阐明了魏晋墓室壁画特别是人物画创作对当代国画人物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界山 山东省青州市人。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大地画会秘书长。现任军委空政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 1988年,其国画作民《寒山访友》获亚太地区中国画大赛金牌;1992年,中国画《破晓图》.《海岛晨曲》入选庆祝建军六十五周年美展;1994年,山水画《金秋无闲人》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1097年,中国画《流金岁月》参加全国庆祝建军七十周年美展;1997年,山水画《不畏浮云遮望眼》荣获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迎香港回归中国画大赛银奖;1998…  相似文献   

19.
作为"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石鲁将陕北地区特有的山水风貌作为自己山水画创作的重点,并独创出一套磅礴大气的作画技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石鲁画作的特点,探寻他作画风格之源,并进而总结他的艺术创作理念,为当代美术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皴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形式.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皴法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皴法,是表现山石结构,营造出山石阴阳向背立体空间的一种绘画技法.作为中国山水画中非常重要的形式语言,它的演变过程,既是中国山水画审美意趣的演变过程,也是中国山水画笔墨形态的演变过程.因此,对于“皴法”的探究是中国山水画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