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拜湃  梁峥 《报林求索》2009,(1):48-49
<正>从古至今,石油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生活在北宋时期的沈括发现了一种褐色液体,当地人叫它"石漆"、"石脂",用它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沈括给  相似文献   

2.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因父荫任沭阳县(今江苏沭阳)主簿时,县境内沭水长期漫流成灾,沈括修堤筑坝,并用十几条水渠加以疏导,使沼泽变成七千顷良田,造福一方。  相似文献   

3.
《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公元1031~1095年)是钱塘(今杭州)人,但他和淮南路管辖区有很深的因缘。 北宋的京都在东京开封。从钱塘到开封,淮南是必经之路。沈括从入仕到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退职闲居,在三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他当过多种京官,从馆阁校勘、史馆检讨、集贤校理、知制诰、龙图阁待制直到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职,又多次外放,当过县令、河北西路察访使,知青州、延州,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谪均州团练副使,徙秀州,晚年居润州。从地方官到京官,又从京官到地方官,沈括多次奔忙于京都和外地之间,也多次经过淮南地区。  相似文献   

4.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但以其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因利用档案赢得宋辽边界谈判,在世界外交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沈括晚年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6.
在湖北英山县发现的毕昇墓碑,笔者曾根据该碑的形制与纹饰特征以及年款残存字迹,断定此碑立于北宋仁宗皇祐四年,即公元1052年,并依其镌刻内容所留下的历史信息,考证英山毕昇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所载之庆历(1041~1048年)中为活版的“布衣毕昇”,在姓名、身份、所处时代、职业、卒  相似文献   

7.
北宋的毕昇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创造活字印刷的发明家。关于他的发明,与他约略同时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专节介绍,这也是仅有的文字记载(江少虞的《皇朝事实类苑》也有类似记载)。但这个记载着重介绍毕昇发明的制作方法,对发明者毕昇本人只提到他的布衣身份,不及其余,连籍贯也没说。了解毕昇的生活环境和生平事迹,是研究中国出  相似文献   

8.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但以其科学巨著&lt;梦溪笔谈&gt;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因利用档案赢得宋辽边界谈判,在世界外交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在被世人称道的同时,我们也体验到它的价值,同时也领略到沈括的博学多才。本文针对沈括与他的《梦溪笔谈》作一简单阐述,重点探讨沈括对管律律数的研究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宋科学家沈括与大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主持过治理汴河工程,发明了分层筑堰测量法。他的著作《梦溪笔谈》详细记录了最早的复式船闸真州闸的修建过程及价值作用,成为中国大运河河工技术领先于欧洲的有力例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印刷术主要分雕板印刷和活字印刷两种。雕板印刷始于唐朝初年,至五代时已非常成熟,在近代印刷术传入前,一直为我国印刷术之主流,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两宋文化的辉煌与印刷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活字印刷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同雕板印刷相比,应该说活字印刷更适合于书籍的多种类、大批量复制,但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特殊背景,未能得到广泛推广。 最早关于活字印刷活动的记载见于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一八“技艺门”,书中详细记述了北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布衣毕昇用泥活字印刷书籍的全过程,包括泥活字的制作方法、印刷的技术和程序等。沈括与毕昇时代接近,且记述完整合理,其可靠性不容怀疑,可惜的是未记述毕昇印过哪些书籍。这是关于活字印刷的最早的文献,在毕昇之前是否还有人做过类似尝  相似文献   

12.
李静 《兰台世界》2014,(2):133-134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在被世人称道的同时,我们也体验到它的价值,同时也领略到沈括的博学多才.本文针对沈括与他的《梦溪笔谈》作一简单阐述,重点探讨沈括对管律律数的研究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元10世纪末,在结束唐末五代长期战乱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北宋王朝,实现了全国统一。发展生产,奖励农桑,科学技术又出现一次发展高峰。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及其名著《梦溪笔谈》所取得的成就,就是其中的代表,在中国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蔡葩 《海南档案》2010,(2):38-39
中国“八景”文化缘于北宋嘉祜年间(公元1060)年前后)。其时湖南长沙驿步门外曾建一座八景台,上面描摹当时名胜一时的画家宋迪的“潇湘八景图”。沈括《梦溪笔谈》称,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此八景图为其得意之作。”其后,各地文人雅士纷纷仿效,也用四言八旬列称其地方景物为“八景”。  相似文献   

15.
沈括与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祖籍钱塘县(今属杭州市),母亲是苏州人,他曾长期寄居苏州舅家读书,并参加苏州发解试,还作为苏州举子代表受到宋仁宗召见。因而苏州是他第二故乡。一说后来“随母入籍吴县”(民国《吴县志》引同治《苏州府志》)。  相似文献   

16.
夸张的故事     
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做夸张。夸张修辞法,在拘泥的人看来,很容易认为言过其实,违反客观真理。殊不知文学作品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客观事物合情合理地给予夸大或缩小,并不象科学论著主要用准确的数字和严密的推理来说明问题. 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由于不理解夸张这一修辞法在文学中的作用,因而在评价杜甫的诗的时候就出过洋相。杜甫的《古柏行》中有“苍皮淄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两句.沈括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又称"延一井",位于我国陕西省延长县石油希望小学操场内。1985年10月,时任国务委员的康世恩为其题词:"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延一井"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是发现和使用石油最早的国家之一,"石油"一词最早见于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  相似文献   

18.
我国毕昇研究情况和观点综述蔡学俭北宋毕是举世公认的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然而他的有关事迹,仅见于同时代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所著《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其中又只述及了毕的身分“布衣”,创制活字版的时间“庆历(1041~1048年)中”,...  相似文献   

19.
鬼馗对答     
钟馗的故事起源甚早。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岁首画钟馗于门,不知起于何时。”但到了《补笔谈》中,沈括又补叙了吴道子画钟馗的故事。据说钟馗原是一名不第武举,现在也是一个鬼,不过是一个“大鬼”。虽然不第,还是忠心耿耿,决心为唐玄宗“除天下之妖孽”。唐玄宗病中见鬼,就叫吴道子画了一幅钟馗图,张扬他祛邪魅、静妖氛的功业。据此,沈括以为画钟馗似始于开元间。不过,后来的学者,也有以为钟馗的故事更为久远,可以上溯先秦。自唐以后,天下画钟馗的多了,丁聪画的这幅钟馗却有点特别。“别”在何处?当初吴道子画钟馗,蓝衫戴帽,袒臂跣…  相似文献   

20.
毕舁,北宋时人。他的生平事迹,除同时代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中简略地说他是“一介布衣”(平民)外,已无从查考。我国唐代(618~907年)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就是把字反刻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然后刷上墨,铺上纸,印出正字。到五代时(907~960年)甚至用雕板印刷了“五经”。但雕板印刷有局限性,它既费时又费料,难以应付社会上日益增长的对书籍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