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其主要的管理内容一是个体,二是集体。虽然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形成集体之后,身处其中的个体与集体之外的个体会有许多不同。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要改变一个人,首先得让他接受你,他接受你了,你的教诲他才可能听的进去,他才可能在你的影响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一个班级,实际上有两个集体,一个是班级学生集体,一个是班级教师集体。建设好学生集体固然重要,建设好教师集体则更为关键。教师集体如能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地工作,良好的班集体就更容易形成。教师集体的“班长”是班主任,班主任起着沟通教师集体与学生集体关系的桥梁作用。因此,班主任主动取得科任老师的配合,最大限度地为发挥科任老师的作用提供方便就变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了。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取得科任老师的配合呢?实践证明,以下几个环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班级作为学生直接的生活集体,其气氛如何,对教育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位教育家说过:“集体自身就能成为一种极好的教育力量。”而这种“集体的力量”必须通过班级的集体气氛才能直接或间接地实现。任何一个班级都必定伴随特有的集体气氛,它包括这个班级的纪律状况、思想表现、学习风气,还包括这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 学校中首任班主任,对班级集体气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良好班级集体气氛的特征首先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就是要凭藉其学识才能、爱心和经验帮助教育学生成长,在潜移默…  相似文献   

4.
抓好班级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而如何发挥班集体的整体效能,激发学生个体活力至关重要。有人曾把班集体比作一个大火炉,我们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位同学想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必须为集体这个大火炉中不断拾柴,而拾柴的热情来源干学生个体的活力,更来源干这个集体的核心人物——班主任。那么,班主任如何去激发学生的活力,促进整体提高呢?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我对班级管理的感悟颇多,但思来想去,最重要、最有用的似乎只有两条:一是树立充满正能量的集体舆论导向;二是针对个体的教育要满怀包容与慈爱。树立充满正能量的集体舆论导向是班级管理的首要条件2019年,我中途接手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在这个班,班委成员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学生对工作敷衍、草率,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几乎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这个集体每位学生和每位任课教师的努力,以及家庭的辅助教育。如何使这三者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关键在于班主任教师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1.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班级本身就是一个集合体,班主任则是这个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级整体成绩的好与差,班主任责任重大。作为个体的每一位学生,彼此之间都是竞争对手,这就难免使同学之间产生戒备心理,甚至嫉妒,造成单打独斗的局面。而  相似文献   

7.
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单位,班风、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和校风校纪建设。显然,班级日常管理就尤为重要。如何把几十个学生个体凝聚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集体,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刘春荣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学生。实践证明,要做好班级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班主任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特长...  相似文献   

9.
陈燕 《天津教育》2003,(3):28-29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双边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既不是学生个体简单的组合,也不是凭借班主任一番热情和愿望轻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而是借助一种特殊心理凝聚力形成的群体。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集体是教育的工具。”一个健康向上、富有朝气、全面发展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有巨大的教育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凝聚力的产生对加强班集体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目标牵引是班集体凝聚力形成的内存动力一个班级应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它具有强烈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管理理论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索班主任管理规律,明确自身的职责,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形成班级健康的集体舆论与风气,来对班级和学生积极合理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将几十个学生个体组织成为一个有序的集体,考验的是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学生的引领者,致力于引导学生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为学生成长提供一个有利的发展空间,班主任自身的示范作用充分展示了其个人魅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自我管理是个体对自己的管理.班级的自我管理也就是班集体成员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达到班级内部管理自主运行的方式.自我教育它可使学生个体成为集体意志的体现者,以集体带动个人,使整个群体团结一致、朝气蓬勃、进取向上.个性是个体的心理特征,它以独特的结构形式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体现为个体独特的认识、感受和行为方式.因此,个性是个体其独特存在的重要标志,是具有丰富社会性的独特人格.一、目前班级管理中发展学生个性存在的问题首先,传统的班级管理理论,片面强调管理一元化,认为班集体管理的主体就是班主任,只强调主体的单一性、主宰性,而忽视学生不仅是管理的客体,同时还是管理的主体这一客观事实,只强调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进而导致班集体管理只突出一个“管”字.重视集体化教育,而忽视个性发展的教育,重视“集体人”的培养,而忽视具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其次,教育者常以居高临下的阵势横加干涉,使用一些过时的、不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纪律手段,如体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谴责等,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第三,教师是团体工作者,因而很难只对一位学生工作,学生个人在集体形成中的认识不够,导致“无权”则“无责”这种缺乏社会义务感、集体责任思想的存在,由自卑导致冷漠,产生抵触情绪,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3.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带领全班学生,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建立起健康、和谐、积极的班级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得到重视,成长体验将得到珍惜,情感的波动将得到关注。塑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需要班主任具备班级管理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班级的学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铸造班级精神”是学风建设的内核,班主任通过日常管理在班级内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建设班级文化”是学风建设的外化,班主任带领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小组”是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一、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发挥集体教育功能班级舆论关系着班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班级干部,是班级集体的核心和中坚力量,被称为班级的“小主人”“、主心骨”、“班主任的好帮手”。班主任要开展工作离不开班级干部的联络贯通,积极配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任用班级干部,是班主任比较费心思的事情。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最常见的就是任命制、选举制和轮值制。前  相似文献   

16.
班级是学校教学丁作的基本单位,学校中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要通过班级来进行、实施和完成。管理和负责这个班级的则是班主任。他(她)既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又是学校行政领导对学生进行思德教育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学校中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来完成的。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组织的纽带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桥梁。那么,如何当好这只领头雁呢?  相似文献   

17.
班干部是集体的核心,也是班主任的耳目与得力助手。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就好比是“柁梁”一样支撑着班级这个“大厦”,因此,高效的班级管理离不开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本文立足中职学校的特点,从明确班委责任,确定班委人选;帮助协调,发挥班千职责;精心培养,提升班委能力,三方面简要论述了中职学校班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建设一个高效率的班干部群体,成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左膀右臂。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学生。实践证明,要做好班级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而。班主任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环境等等,对学生个体进行综合了解、全而分析就能够了解学生集体,了解学生集体,除德、智、体、美、劳儿方而的情况外,还要重视研究班集体的发展情况、干部状况等。具体方法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班级是学校组织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其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及成效,也直接决定着班级中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班主任通过建构特色班级管理团队,进而以班级活动强化集体凝聚力、增强集体认同感,实现对班级的科学管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戴婷玉 《江苏教育》2023,(21):10-12
班级生活是极为丰富的,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班级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要看到班级生活和学生群体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班级生活场域中互动、对话,用集体影响个体,让个体在集体的影响下健康发展。班主任基于学生群体的真实困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生生和师生的平等对话,通过公共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道德的自主建构,进而提升公共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