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爱米丽悲惨的一生。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其悲剧的根源,归纳为三个方面:南方社会以父亲为首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和统治;清教思想下的妇女观和贵族观的束缚使女性不能享有正常的权利;重重压力下爱米丽反抗的不彻底性。内因外因的双重作用下,爱米丽的希望彻底毁灭,最终杀害自己最爱的人,取得女性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作者福克纳对主人公爱米丽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表现出无尽的同情和怜悯。从女性主义视角,包括社会、家庭和婚姻制度三个方面对爱米丽的悲剧人生进行解析,从中可以看到南方非人道的道德观和男权社会对女性精神世界的控制、摧残和扭曲。  相似文献   

3.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是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的短片小说。他在小说当中刻画了一个浑身散发着悲剧气息的女性角色。而造成这一女性角色命运悲惨的原因,以女性主义视角来看,是因为当时社会由于受父权制的影响而忽视且压迫女性,此外,人物所处而的阶级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因素。通过对爱米丽这个悲剧角色的描写与铺展,福克纳在自觉与不自觉当中透露着他对爱米丽这一女性角色的关注,关注她的生活状况,关注她的爱情,也关注她的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4.
试论《简·爱》中的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十九世纪杰出女性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由于书中塑造了一位敢于反抗男权话语、努力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女性形象简·爱,因此《简·爱》这部作品一直被女权主义者们奉为反抗男权话语体系的女性主义代表性著作,在女性文学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特殊的文化意义。筒·爱这一敢爱敢恨的勇敢而坚强的女性形象也被人们赋予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成为了那个时代女权运动中新女性的代表性人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解读了《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分析了爱米丽之所以具有困惑性与悲剧性意义的原因,试图补充一种以往被践踏、被压抑和被忽视了的不同的声音——女性的声音,让人们可以从女性心理和思维出发,学会构建自我,更加关注女性的心理健康与人类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6.
从女性主义角度,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剖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女主人公爱米丽,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这篇充满恐怖色彩的哥特式小说,窥视小说的魅力。小说叙述了一位深受父权制社会压抑的女性人物——爱米丽的人生悲剧。她的一生是孤独的,身心长期受到压抑,在恐怖的氛围中实施了她的疯狂行为。主人公的孤独人生和悲惨生活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旧传统、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特别是对妇女的摧残。  相似文献   

7.
郭亮 《海外英语》2013,(9X):187-187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长篇和中短篇小说见长,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则是其中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运用女性主义基本观点进行分析,爱米丽则拥有"女性"这一性属身份和"贵族女人"这一社会身份,而压迫在其身上的是父权制,清教主义,阶级身份这三座大山。希望通过对角色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引起社会给予女性问题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鬼故事是反映伊迪斯·华顿内心深处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体裁。通过展现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苦难命运和男性被异化的境遇,华顿抨击了残酷无情的男权体制,揭示了她深刻而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他的短篇小说中的精品。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角度,主要着眼于父权统治、社会压力、时代因素、爱米丽的性格、荷默的背叛五个方面来分析爱米丽的悲剧成因。爱米丽的命运被一种无形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支配,最终导致了一场爱情悲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李君 《文教资料》2013,(31):118-120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为其南方文学的代表力作,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力,其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禁锢和父权制度压迫的典型南方受害女性形象。本文拟从文本结构入手,剖析人物形象,并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究女主人公爱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变的悲剧根源,进一步阐明女主人公爱米丽没落的贵族身份和其悲剧性结局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作为一个偶像她必须接受旧南方道德规范的制约;同时父权制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使女性丧失自己的主体性,令女主人公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下呈现出扭曲了的可悲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1.
何丹丽 《海外英语》2011,(8):295-296,303
Although Katherine Mansfield never claimed that she was a radical feminist, she showed her concerns and pondered on females through her life of pursuing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her creative writing skills and her short stories. She had her own feminism consciousness and viewpoints. She believed that man and woman were different and living in a different world, and it’s very hard to understand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other sex. Man dominated the society in the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areas in tradition that they had the speech right and ranked above woman. However, Mansfield saw the hope of the awakening of the feminism awareness.  相似文献   

12.
论梅娘的知识女性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娘的知识女性小说中凸显出鲜明而自觉的女性意识。对于女性的悲剧性寓言,梅娘从社会时代、女性心理构成以及历史积淀等方面追根溯源,并试图探究女人解脱苦海的具体出路,同时以一种幽默嘲讽的叙事风格解构了所谓的男权神话。  相似文献   

13.
14.
《傲慢与偏见》描写了女性的生活和婚姻,成功塑造了具有时代反叛精神的女主人公形象伊丽莎白。作者简.奥斯丁的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性,为女性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艾德娜不满足于无聊乏味的家庭生活,希望摆脱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种种枷锁,从最初的压抑和困惑走向最终的觉醒和反抗.艾德娜的觉醒过程经历了性意识觉醒、爱情观觉醒、人生观觉醒和彻底觉醒四个阶段,艾德娜痛苦的心路历程和觉醒过程,是女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Donna Jo Napoli changes generic conventions and reworks discursive formations in order to retell traditional tales. Discussed are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she uses in telling her stories, her representation of male and female characters in regard to gender and gendered relationships, and the way she renegotiates ideologies and value systems encoded in the traditional tal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se three areas are useful in defining and discussing feminist fairy tales for youth.  相似文献   

17.
唐群英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女权运动领袖 ,她率先加入同盟会 ,影响了一大批妇女人才 ,在当时形成了一支重要的妇女革命力量 ;他领导组织了民初妇女参政运动 ,使中国近代女权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她办女报 ,兴女学 ,唤醒了广大妇女的思想觉悟 ,亦为女权运动的发展 ,培养了一大批妇女人才  相似文献   

18.
回避作者创作角度,而从读者接受与作品本身出发,站在女性主义的本体立场之上,对《神雕侠侣》文本中的李莫愁人物形象进行定位分析,并对其悲剧进行探因,能够发现金庸小说中女性创作的独特魅力。事实上,抛开李莫愁的残酷滥杀,她其实是一位追求爱情与个性解放女权主义的先驱。她的悲剧由男性中心主义造成,金庸对该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对男权主义进行反思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写作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意义,她始终处于一种与时代语境和自我理想相背离的话语状态中,但这种背离却是她关注女性命运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独等方式。我们通过对张爱的本及写作语境的分析以验证他的写作与当下十分热门的女性主要学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郝思嘉的本性无法容忍男人爱上别的女人;她蔑视传统敢于挑战男权统治,虽然后来在与瑞德的战争中失败了,但仍然埋下了反败为胜的伏笔。这一切与米切尔时期的女权运动有关,可以说,郝思嘉即是20世纪女权主义旗帜下的米切尔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