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古人读书的经验总结。小学语文教材大多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不必每篇课文都逐句串讲,关键在于教师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  相似文献   

3.
妈妈总希望孩子能多读书,可是,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就一定会成功。换句话说,就算读再多的书,如果无法把它吸收并变为自己的东西,也是无用的。  相似文献   

4.
廖锦 《贵州教育》2009,(16):1-1
通过顽强拼搏、奋力攻坚,我省“两基”工作取得辉煌成果,顺利通过了“国检”。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事业整体推进、孩子们有书读、上学难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了让孩子们上好学、读好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事业整体推进,适龄儿童少年有书读,“上学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之后,教育事业已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巩固“普九”成果,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林秀琴 《教育》2014,(3):52-53
学生怎样阅读,就会怎样生活。“师生共读一本书”就是让教师成为诗意的点灯人,让教师和学生过…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什么书、怎么读、如何彰显共读意义就显得尤为蘑要,而激发兴趣、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挑选读物;  相似文献   

7.
讲“爱心与教育”?我此刻面对的每一位教师都比我做得好,还用得着我去教训他们吗?讲“民主与教育”?他们现在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坐在教室里,谈“民主”似乎太遥远了些。讲什么“建构主义”、“对话”、“共享”、“基于网络的教学”等所谓“新课程理念”?对于他们的学生来说,现在首先是要有书读!要有书读!  相似文献   

8.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决定了河南必须充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现从教育大省到教育强省的跨越。长期以来,在“科教兴豫”、“人才强豫”的战略路线指引下,河南各级各类教育无论在供给的“量”,还是“质”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离教育强省的目标还相距甚远。文章认为,教育强省的标准是“人人有书读”、“人人读好的书”、“人人读好书”;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及科技创新与转化的方式使教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方式。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河南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读书无用”,无论在任何背景下、任何社会中都是一种悲哀。知识之所以没有产生力量,不是因为“读书无用”,而是因为“读无用书”。只有将“读无用书”变成“读有用书”,只有真正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公民,我们的教育才会长久进步。  相似文献   

10.
时至今日,仍有相当多的人(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进学校就是来读书的;书读好了,就称得上是好学生,将来就有光辉灿烂的前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这种观点是要不得的,至少是失之偏颇的。1983年7月5日,他撰写了《读书和受教育》一文,文中明确指出:“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这三个‘真能’极为重要。学生果真‘真能’了,才是真正受到了教育。”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反复证明,叶圣陶的教育目标思想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1.
温暖的绘本     
近几年来有教育专家一直提倡孩子读绘本,也就是读图画书。国内这方而书较少,市面上的图画书几乎全是国外引进的。我一向自诩为“爱国背”,对这类书始终无法接受,总认为这是“崇洋媚外”。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难道就无书可渎吗?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读这些“舶来品”?  相似文献   

12.
在朱熹的教育思想中,“为学”的基础就是要穷理,而要想穷理就必须读书——朱熹坚信“天理”就蕴涵在圣贤书中,读圣贤的经典之作,是穷理的主要途径。他有关读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朱子读书法”之中。“朱子读书法”是关于读书方法的阐释,其中包含了前人智慧的结晶以及朱熹本人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近期,与教师教研谈话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读书学习上应改变方式,特别是读什么书,怎样用书上的先进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有的老师说:“我读了很多书,但就是用不上。”还有的老师说:“我学习了很多方法,但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不起作用。”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读书呢?  相似文献   

14.
一、为什么要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新进行修订和颁发 一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我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任务。而对于今天的教育,人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要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2010,(2):70-75
“有书读的人生,才是阳光的”。这是我们遵循的教育理念。 “让孩子们和教师、家长一起读书。做快乐读书人,成为书友”。这是我校的特色。 学校的老师努力做“幸福的读书人”,大家听100场报告,读100本好书,品100节好课。集100篇案例,写100个教育故事。并邀请众多专家共话读书。老师们感受到在喧嚣的潮流中。做一名思想者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什么?是征服。或是书征服人,或是人征服书。一本书,读了就放不下,读了就再也无法依然故我,这是书征服了人。一本书,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看了一遍就摸透了底蕴,就洞悉了作者的全部“家当”,这是人征服了书。这些都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阅读的最高境界先是人被书征服,最后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必要的,这就首先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而“渗透性”、“隐蔽性”极强的无意识教育是最常用的,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具有有意识教育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无意识教育”是“有意识”与“无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培养成新一代的城市小公民,使他们不但拥有自己的课桌椅“有书读”,而且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受“同城待遇”“读好书”。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从办学一开始,就把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重要内容,尤其是当前结合新课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了刘英陶、彭贤智、高智军先生撰写的《河北省农村初中教育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一书,对农村初中教育的认识有了一些新的感受。该书是唐山师范学院刘英陶教授主持的河北省教育科研“九五”重点课题“河北省农村初中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读,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领略祖国语吉文字的美;通过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