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氧化还原滴定误差公式的推导方法。该误差公式分别用终点组分浓度及终点电位表示,适用于任意电对间的氧化还原滴定。  相似文献   

2.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中终点电位的求算公式,一般教材只介绍了适用于对称电对的公式。而氧化还原滴定中不对称电对的反应类型极多,逐一推导公式非常繁琐,本文根据氧化还原平衡及能斯特方程式,推导出一个能适用对称电对和不对称电对的计算公式。在实际分析中可以很方便地求算出终点时溶液的电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遵循氧化还原滴定各个阶段的浓度与电位变化规律,运用能斯特公式,探讨了能适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对称电对的林邦误差公式,具有便于记忆与应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满定分析中,酸碱、络合准确滴定的判据可以直接由误差公式得到,或者根据已知数据代入误差公式直接求得终点误差,而对于氧化还原滴定文献中得到的误差公式较为复杂,并且缺乏准确滴定的判据。本文通过数学推导可以得到更为直接的滴定误差公式和准确滴定判据。对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由文献(1)得其终点误差公式:化学计量点时:将(3)式代入(2)式,得:将(4)式代入(1)式,得:上式即为滴定终点误差公式,等式两边取对数:当TE≤0.1%,Δpe≥0.2时,则氧化还原准确滴定判据为:讨论:()当nx一n、一1时,a—b—l时,C&…  相似文献   

5.
在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中,对于参加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应电对的标准电位的大小与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电位突跃范围的大小及滴定误差、反应中两电对半电池电子转移数目之间的定量关系,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对以对称电对参加的氧化还原滴定体系进行讨论,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公式。并进行了氧化还原滴定分析可行和性滴定曲线电位突跃范围大小的定性定量描述,且应用于计算滴定曲线电位突跃范围。均得到了满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导出了一个新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公式。该公式把终点误差(TE)与滴定反应平衡常数(K或K′)、滴定突跃(△PE)、被滴定物浓度(C)以及电极反应电子转移数(n)五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讨论了它在判断氧化还原滴定的可能性、求一定误差条件下的滴定突跃和计算终点误差等重要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校正误差公式出发,讨论了氧化还原滴定中指示剂的用量与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文献在酸碱滴定,络合滴定中多采用林邦误差公式进行终点误差计算,文献用林邦公式计算了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陈兴国等在沉淀滴定中也推导出林邦公式,但其仅讨论了莫尔法的终点误差计算。本文探讨了两种银量法(莫尔法和佛尔哈德法)的终点误差计算。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弱酸(碱)滴定终点时溶液中离子情况的基础上推导弱酸(碱)滴定的误差公式。本方法可广泛用于各类弱酸(碱)滴定的误差公式的推导。  相似文献   

10.
刘雯  丁伟 《化学教学》2023,(7):69-72
基于碘量法原理,采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被测物中碘元素的含量。借助氧化还原电势传感器和液滴数传感器获得滴定曲线图并确定滴定终点,从而测得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含量。与传统实验相比,运用数字化实验数据进行表征使氧化还原滴定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公式的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推导出Eep与Esp之差△E的两不对称电对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公式,结果不仅适用于两不对称电对的得失电子数及系数都不相等的复杂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也适用于一般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电位的计算公式。公式对任一氧化还原反应均合适,且公式中不含浓度项,使公式大大简化,计算简单,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学习氧化还原滴定一章时,经常向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氧化还原滴定的反应体系里,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电位差需要多大才可以用于氧化还原滴定反应呢?当然一个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案是经过反复理论推敲与多次实践才最后定下来的.关于氧化剂还原剂的电位差能否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一个可供参考的范围呢?可惜现在的一些文章中对这个问题讨论不多.我们偿试着在特定条件下推导出一个公式用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试题分析看,以考查计算能力为主的第18题的命题趋势基本上是以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重量法测定等原理为背景,利用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方法对特定物质的质量、浓度、质量分数、化学式等进行相关计算.同时还会根据试题的情景考查滴定误差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相似文献   

15.
在讨论微型滴定装置和滴定误差的基础上,探索了微型滴定在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中应用的可能性.利用自制的微型滴定装置进行滴定分析微量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测定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与常量滴定法相当或更好,但该法可节省大量试剂和时间,同时大大减轻了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在配位滴定分析中,对于直接配位滴定过程最佳终点的问题,已有文献论述[‘]。本文在此只对配位返滴定过程的最佳终点,作较为详细的讨论。所谓最佳终点:就是在滴定过程中考虑了指示剂的存在,滴定达到终点时,化学计量点和指示剂的变色点同时到达。在这一点上的误差为零,而且在该条件下指示剂的反应最为敏锐。一、考虑指示剂存在时最佳终点的选择为了讨论和书写方便,离子的电荷略去,并且以溶液中不存在副反应的情况来讨论。若溶液中有副反应存在时,只要将公式中的K。y,K。,,K。;。分别用K’。y,K’。y,K’。;。代替即可。…  相似文献   

17.
和酸碱滴定与络合滴定一样,在氧化还原滴定中也有一个终点误差的计算问题。它对于滴定分析的研究和分析准确度的估计是十分重要的。国内的一般教材中,在氧化还原滴定部分对终点误差计算的讨论很少,报刊上虽有报导,但主要是讨论对称或半对称氧化还原反应的终点误差。本文拟在他们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通用的终点误差计算公式,以计算对称的或不对称的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  相似文献   

18.
利用林邦的副反应思想,把一个半反应看作是另一个半反应的副反应,以此建立了氧化还原滴定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使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和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的表达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关于酸碱滴定中终点误差的推演,目前国内教材[1-3]一般举强酸强破和一元弱酸弱碱为例进行计算,对于处理一元弱酸弱碱终点误差时,忽略水的离解,进行近似计算,误差的正、负要从滴定曲线的走向(pH值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等当点的pH值和终点的pH值联系起来考虑,比较麻烦;对于复杂体系(如多元酸、混合酸等)的处理更感不便。此外,亦有通过选择“质子参考水平”直接得到质子条件,以代数法或误差公式处理各类终点误差D-’],亦有以对数浓度图解法进行处理[6]。本文对络合滴定误差公式[7]稍加改变,作为处理各类酸碱滴定中终点误差…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要能符合容量分析的要求,必须具有较高的反应速度,并且滴定方案还要设计得使滴定剂加入的速度能与反应本身的速度相匹配。所以氧化还原滴定的过程将是一个溶液不断地由老的平衡态向新的平衡态过渡的过程,或者说整个滴定过程是由一连串的、不同的氧化还原平衡态所构成的。对于氧化还原滴定过程这一特殊结构的认识,可以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