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红旗之所以在鄂东地区三十年不倒,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在鄂东人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而先进知识分子更成为马克思主义在鄂东传播的生力军。董必武、陈潭秋、林育南是马克思主义在鄂东传播的先驱,旅汉鄂东籍青年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在鄂东传播的主力军,李汉俊、恽代英等非鄂东籍先进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在鄂东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不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党员的构成中工人、农民的人数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更多的知识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队伍中,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的由知识分子信仰发展到为广大的工农群众所接受,马克思主义也经由从"沿海到内地""从中心城市到农村"的路径,扩大了它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并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从文化因素来看,一是中国面临的文化危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广泛的传播提供了历史契机;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价值契合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4.
刘鹏成 《文教资料》2011,(21):97-10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由报纸杂志简介到知识分子在"书房"里深入解读和研究,再经由先进分子的"书房"到工农大众"厅堂"的过程。早期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按其思想理论基础分,大体可以分为封建主义者、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先进分子的前身)等,这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态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留下了许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湘西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历程中的主体之一,他们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革命军事战争、妇女解放运动、统一战线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湘西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历程中的地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以课堂为传播阵地,开启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以社团为传播平台,增进了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以刊物为传播载体,唤起了人民对"改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的道路认同;以革命活动为传播场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在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传播路径从课堂传播、社团传播、刊物传播到革命活动传播的演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传播方式从认知逻辑到实践逻辑的转化。传播效果从情感认同、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到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具体运用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从思想启蒙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日益成熟,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不仅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而且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爱国运动时期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上舞台,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及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对中国的帮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及团体的出现、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大量翻译和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形成,有力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古代大同思想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是一代又一代先进中国人努力探索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李大钊以其睿智和勇敢,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旗手,他的思想引领时代前行,一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因此走上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的光明大道。李大钊的"根本解决"思想,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提出的改造中国社会的最初方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走进中国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也与当时不少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传播有关,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论争,不同形式的讨论、论争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本文意在揭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及与当时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相互吸收。  相似文献   

10.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了广泛地传播。究其原因,除了当时深刻、复杂的社会背景(国家落后挨打、民族危亡,有识之士苦苦寻求中国出路,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理论来指导)外,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因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自觉或不自觉地感悟到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大同思想相契合、可融通的文化基因。共产主义理想与大同思想中相似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制度、平等观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沟通了近代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对近代知识分子传播、接受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由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入,中国思想文化界非常活跃。但究竟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却没有真正弄清楚。在各种思潮中,瞿秋白最初是受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特别是受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影响的,后来又转向憧憬社会主义学说,然而也是朦胧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还处于“隔着纱窗看晓雾”的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较晚,绝大多数革命知识分子没有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从一些报刊杂志上学得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20年12月18日到苏俄的赤塔后,瞿秋白第一次得以接触俄文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与俄共(布)的政治理论读物。所以说,五四时期,瞿秋白的政治信仰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包括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在内的各种思想的大杂烩。瞿秋白是在赴苏俄考察之后才最终选择并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  相似文献   

12.
《新青年》角色转换与“五四”同人的分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知识分子主要以《新青年》为宣传阵地 ,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使他们广泛地团结起来 ,形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新增的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新思想的宣传淡化了反传统角色 ,五四精英群体开始分化。普遍的马列主义宣传及《新青年》成为共产党的喉舌 ,导致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裂。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可分为"硬塑造"和"软塑造"两个方面.到五四时期,由于社会基本面的变革和传统文化的衰落,其中"硬塑造"的作用已基本消失,但"软塑造"的作用却顽强延续下来,其表征是传统文化先验地决定五四知识分子看待西学的思维逻辑和评判依据,其重要影响是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首个传播高潮.  相似文献   

14.
论“五四”知识分子与基督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不同态度:启蒙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推崇,民族主义意识下知识分子的非基督教的倾向,基督教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弘扬。“五四”时期有关基督教问题的论辩,促进了中国社会对于救国救民问题的思考,促进了国人对于基督教问题的了解,促进了中国基督教会本色化的进程,加强了非基督徒与基督教知识分子的交往,也应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著者提出应将人类文化视为一个整体,不仅要站在本土文化之中观照异域文化,更要超脱本土文化观照理解异域文化,观照与理解本土文化与其它文化之间的联系与接触。  相似文献   

15.
试论五四时期施存统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研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论著中 ,施存统是一个被冷落的人物。事实上 ,施存统不仅对于促进共产党人进一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是当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位。施存统认为 ,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才具备了科学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底特色 ,在于注重物质的条件”。但是“马克思主义底本身 ,并不是一个死板板的模型” ,要注重同各国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挽救支那” ,至于具体的操作 ,“一定要参酌中国情形”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其中也有些不正确、不彻底的观点。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的社会史发展问题及社会文化问题,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大发展,从宣传旧民主主义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大批宣传社会主义刊物出现,创办了共产党报刊的雏形--《共产党》月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五四”前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轨迹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从何时开始? 最初动因是什么? 宣传形式、内容有哪些? 当时产生的反响和作用有多大? 宣传特点是什么? 对这些问题本文谈了一己之见。核心是:李大钊由认识了俄国十月革命实践之伟大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真灼,而非先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歌颂十月革命实践。他在中国第一个把马克思与工人阶级联系在一起。他先于其他人接受、引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虽没有在当时引起大的反响,但为五四后广泛传播和树立马克思主义起了引导作用。当时他对马克思主义某些观点的理解还存在着不精当之处。  相似文献   

19.
受桑格夫人来华及其生育节制理论广泛宣传的影响,生育节制问题成为五四时期思想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对生育节制的重要性及其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在近代中国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时期是思想文化剧烈变革的时期。不少学说、思潮传入中国 ,引起一些争鸣、争论。由于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争论中越辩越明 ,广泛传播 ,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 ,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