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单臂类”动作的价值: 我国运动员童非、邹利敏,苏联运动员特卡切夫在沃思堡世界体操锦标赛和我国第四届全运会体操比赛中,成功地完成了单杠单臂向后大回环。这个新动作的脱壳而出,不但使观众喝彩,而且引起了体操界的普遍重视。在全运会后不长的一段训练中,我国有的运动员能在单杠上连续用单臂打二周、三周向后大回环,有的运动员试做了单臂向前大回环,有的运动员用单臂向后大回环接后空翻转体180°抓  相似文献   

2.
单杠是男子体操项目中弹性强、位置高,容易获得较大动力的器械。器械的这些特点,使运动员能有较充裕的空间、时间,完成各种大幅度的回环、高腾空的脱手再握动作、转体和高难度的下法。因此,它也是一个技术和难度发展都较快的项目。在美国沃斯堡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单杠前六名选手中就有三名(中国的童非、日本的监物、苏联的特卡切夫)首次使用了单臂大回环,震动了体坛。它不仅打破了过去一向认为做单臂大回环在杠下垂面会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脱手的看法,而且很快被许多优秀选手加以发展,创造了许多单臂类的难新动作,这可谓是惊人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高低杠各类动作技术的飞跃发展,作为潮流动作的向后大回环已成为高难动作的连接、高难动作腾越、空翻抓杠及下法的基本动作、基本难度、基本技术之一。自七十年代末期,男子单杠出现了单臂大回环,这给单杠的技术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在越来越趋向于男子“单杠化”的高低杠上能否做单臂大回环?这一课题自然的提到了教练员、运动员及科研人员的面前,据说苏联、东德、罗马尼亚、美国等运动员均在试攻这一难度;国内也有几个省的运动员在试做这一动作,但是从国内外所有资料中均没有看到  相似文献   

4.
<正> 1 前言高低杠向后大回环动作在现代高低杠项目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动作的出现使高低杠从绷杠、腹弹动作为主的时代进入了大摆类、高空翻、高腾越的时代。虽然女子高低杠向后大回环动作是从男子单杠大回环动作移植过来的,但由于高低杠不同于单杠,决定了高低杠大回环动作在某些技术环节上与男子大回环不同,并且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  相似文献   

5.
<正> 自一九七八年斯特拉斯堡第十九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日本监物以双杠大回环这一创新动作获得该项冠军之后,双杠大回环已成为新的潮流动作。它的出现不仅丰富双杠杠下动作的内容,而且使双杠动作的类型在结构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合双杠器械的特点,把绕横轴旋转的单杠回环动作巧妙地、创造性地进行了移植,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创新。因为这一悬垂前摆类型动作起伏大,变化多,惊险优美而且符合规则的要求。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双杠大回环动作出现较早,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目前已能完成双杠大回环转体180度成倒立,大回环后空翻成悬垂,大回环接  相似文献   

6.
单杠向后大回环是连接下法的常用技术动作,也是发展回环转体、腾越、空翻再握等高、难、新“飞行”动作的基础,是单杠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动作.怎样使男子儿童既快又好地掌握这个动作?本人拟将多年来的教学训练实践和经验作一些归纳,与体操界同仁们共同探讨一下有关男  相似文献   

7.
单臂大回环在当前国际体操比赛中还没有人在高低杠上完成过。范学英在全国六运会上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动作,并获得国家体委创新一等奖。她用实践证明了单臂大回环在高低杠上发展的可行性,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单杠项目对运动员的绝对力量要求不高,但对运动员的协调用力和肩、髋关节的柔韧要求却较高。而儿童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好,协调性强,关节的灵活好,肌肉又富有弹性,因而单杠是最适合于儿童运动员进行早期系统训练的项目。根据单杠项目这一特点和儿童的生理特点,我把单杠列为了儿童早期重点训练的项目。又根据单杠动作的结构是由两个大半径的回环所组成的。可以说,单杠的一切高质量高难度的飞行,腾越和空翻动作,以及各种多轴转体和复合转体的下法,都是由大回环来完成的。因此,我又确定了把单杠大回环作为儿童早期训练的主要内容。它既是训练运动员前臂肌肉的力量;锻炼前庭分析能力;增加肌肉的弹性和  相似文献   

9.
“单杠单臂大回环转体1080度”在目前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绝招。早在三年前,马适教练就看准了杨岳山单臂力量好的特点,为他设计了这套具有惊险之类的动作。由于这是个创新之作,经验只有在训练和失败中去摸索。师徒俩每天杠上杠下反复琢磨。偶尔做好一次,就要把刚才的角度、感觉记下来。单臂做大回环,运动员全身的重量将集中在一条胳膊上,肩膀负荷加大,练的次数过多会引起伤病反而欲速而不达,所以要巧练才行。就这样,整整耗费了两年的心血,杨岳山终于攻下了这个高难动作。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纵观体操发展史,在单杠项目中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每一次发展、变化和突破都是与新的较为先进的大回环技术分不开的。如果说老式的挺腹大回环只能完成直体空翻下,而较为先进的“鞭打振浪”大回环技术却产生了众所周知的“特卡切夫”“京格尔”等飞行动作的话,那么在今天应用崭新的“盖浪鞭打”大回环技术,将会使单杠的飞行动作带来一个令人瞩目的飞跃。对于“盖浪”技术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体操男子单杠的难新动作中出现了单臂大回环的动作,这为单杠的新动作编排和单杠动作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从1979年初开始国家体操集训队先后开始攻克这个难新动作。有的运动员由于初学,未掌握动作要领,在练习三、四次以后每个队员都出现胼胝(老茧)撕脱的现象。由于露出神经末梢非常丰富的真皮,运动员感觉很疼痛,严重地影响练习的顺利进行。如何通过治疗来保证运动员不间断地训练,成为攻克这个难新动作急待解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八十年代以来,“旋”类空翻、“飞行动作”和“单臂技术”已成为行家们评估队和个人单杠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纵观近年的国内外大赛,我国运动员在单臂技术和下法上一直保持着优势,如杨岳山的单臂大回环转体1080°和童非的侧空翻两周转体270°下等。但是,在“飞行动作”方面,无论在难度、幅度和稳定性上,与体操强国相比确有差距。为此,加强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体操的生命。我国的竞技体操运动素有创新的传统,但是,信息交流较慢,影响了“创新”的发展。这里介绍六篇“创新”动作的文章。其中,单杠单臂后翻空转体540°成悬垂、双杠横杠后空翻两周下已用于比赛,单杠后空翻转体900°抓杠经过试验,鞍马立式回环、单杠前空翻成倒立和双杠正吊前摆上等动作正在试做。希望我国体操动作在“创新”上有更大的发展,并应用到大型国际比赛中去。  相似文献   

14.
低单杠后倒挂膝回环上这个动作并无太大难度,是一个借助惯性来完成的动作,但技巧性比较强。从动作要领上可看出,后腿后摆移重心,目的是加大回环半径,增大转动惯性,然后再借助已获得的惯性用力回摆上成骑撑。但这个看上去简单做起来也简单的动作,多年来在高中女生的单杠教学中,则成了较难完成的动作之一O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存在下列问题:1对于女生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或体重较大者,在做向后的大幅度重心位移所产生的加速向后下倒动作时,容易产生较强的恐惧心理,因此多数初学者容易出现坐臀下滑动作而无回摆惯…  相似文献   

15.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的力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是发展单杠高难动作的基础,本文将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按接做不同动作的需要,分成大回环型、下法型、空翻再握型和空翻越杠再握型4种。对各种振浪动作、人体受力情况、能量贮备与转换、振浪速度、用力方向、脱手时间部位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人体力学模型的单杠大摆动振浪动作的计算机模拟对比,指出当前很多运动员采用的大屈体振浪动作与直体大摆振浪动作相比较,能量浪费多,动作不流畅,还易造成运动员肩、腰部损伤,振浪的效果几乎相同。建议在做下法时以不采用大屈体振浪动作为宜。  相似文献   

16.
大回环是单杠项目中最重要的基本动作之一,几乎单杠上的高难动作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变化而来或用它来连接的。而单杠又是一个必须从儿童抓起的先行项目,根据新的教学训练大纲的要求它应在初级训练阶段就开始学习(7—8岁)。然而在这个年龄段学习大回环一直存在三个难以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前言体操运动的发展日新月异,动作的不断创新、技术的不断改进,对每个从事体操工作的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低杠,作为女子体操中的一个典型项目,其动作技术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多变状态。随着动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运动器械本身的改进(如杠距由原来的80-90厘米,增加到120厘米),进入80年代以来,高低杠上出现了许多类似男子单杠项目的动作,例:前后大回环、各类腾越、空翻动作等等。向前大回环就是一个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基本难度动作。目前这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50格/秒电影图片,结合力学分析的方法,对李月久单杠三周下进行初步的分析,从而找出其主要环节技术上的优缺点。並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后空翻周转数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实践时参考。单杠后空翻三周下是运动员在单杠上用大回环来连接的一种高难下法,目前国内外能完成此动作的人並不多,我国运动员李月久已能在成套动作中质量较高的完成这一下法。团身后空翻三周下,是运动员从单杠撒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体操运动发展的生命线。随着我国竞技体操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急需培养大量的优秀体操运动员,以使中国能持久地立于世界体操运动之巅。笔者运用生物力学简析法,粗略设计了男子单杠单臂侧向分腿大回环动作,仅供同行参考。一、动作要领(图1) 由反握手倒立部位开始,推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单杠支撑后回环时,有一部分学生完成动作时,出现后摆高度不高,回环时屈髋太大甚至掉杠、上成支撑困难等错误动作。经过较长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出现这样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随着技术环节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头颈姿势,以致影响整个动作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