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收藏》2016,(9)
正2015年年末,首都博物馆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翰墨华章——新中国以来名家书画文牍大展"。展览共五个部分:大家翰墨、悲鸿精神、可染遗韵、炎黄之胄和当代名家,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在可染遗韵专题中,首次展出了李可染先生过去从未露面、从未著录过的一批珍贵画稿。李可染先生是家喻户晓的国画大师,其所怍《长征》《万山红遍》《韶山》等(图1),迄今单件部已拍出上亿元天价。这不只是一个数字和价格,更多的是体现出他艺术作品内涵的  相似文献   

2.
张忠义 《收藏》2016,(5):128-133
2015年年末,首都博物馆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翰墨华章——新中国以来名家书画文牍大展”。展览共五个部分:大家翰墨、悲鸿精神、可染遗韵、炎黄之胄和当代名家,内容丰富,博彩纷呈。在可染遗韵专题中,首次展出了李可染先生过去从未露面、从未著录过的一批珍贵画稿。  相似文献   

3.
《收藏》2008,(2):48-51
在李可染诞辰100周年之际,当为期10天的题为“世纪可染”的展览于2007年11月4日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庄严的大幕时,人们在向一座纪念碑致敬。这座纪念碑既指李可梁纪念碑一般风格的作品,也指李可染本人。作为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苦学派的倡导者,可染先生强调的只有八个字:“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有了胆、也有了魂的中国艺术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2,(22):23
在北京保利2012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中,李可染力作《万山红遍》以2.55亿落槌、加佣金2.9325亿元成交,刷新李可染个人拍卖纪录,成为今春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从开拍前的万众瞩目到创纪录的成交额,李可染佳作的市场号召力不容小觑。携今春之劲势,北京保利将在此次秋拍中重磅推出《可染家藏——重要李可染作品》,为广大藏家精心呈现十余  相似文献   

5.
正记得当年有人批评徐悲鸿是用西方素描画中国画时,可染先生却对他的学生说:"对于中国山水画,素描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李可染革新中国山水画,其入门途径,就是用西方素描来收拾传统山水画的散、乱、松、碎,把块面和调子引入山水画,借以加强山水画的整体感,以最终达到水墨山水画上墙之后能与油画抗衡的视觉效果。因此,可染先生外出写生时,以西方素描方法,用铅笔画了许多山、石、树木、舟船、瀑布、水口等等自然景物的速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21)
正最近,有幸遇到了李可染先生的公子李庚先生。李庚先生长期旅居日本,为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研究员,现任李可染画院院长,也是李家山水的继承人之一,活跃于当今画坛。从他的言谈间,我们能够真切体会到一个儿子对于父亲的热爱与崇拜,也可以从他的言语中间看到公众视野所无法看到的李可染。李庚先生是李可染先生最宠爱的孩子。比哥哥姐姐们幸运的是,他生于和平年代,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父母没有缺席。他从小就陪伴在李可染先生的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6,(21)
正李可染先生这批绘制于建国初20年的画稿面世,是一件令人惊喜的事情。画稿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从中可以得窥在那样一个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时刻,李可染先生的心路历程。画稿以人物画为主,主题涵盖了白毛女、土改、生产、建设等,反映了李可染先生渴望脱胎换骨的自我成长。在1949年之前,李可染先生是一位书斋画家,画的山水是意笔山水,画的人物以古代士大夫和仕女为主,与人民大众没有  相似文献   

8.
画中游北海     
《收藏》2016,(21)
正在李可染先生这批画稿中,有一组是关于《工农劳模游北海大会》的。这幅画是李可染先生新年画的代表作,创作于1951年,曾获1952年7月文化部颁发的1951年至1952年度新年画创作三等奖。这批画稿中的文字,不仅为我们揭开了李可染先生的创作思路,也呈现了那个年代画家们是如何寻求政治任务与艺术创作之间平衡的。  相似文献   

9.
王鲁湘 《收藏》2016,(11):108-111
李可染先生这批绘制于建国初20年的画稿面世,是一件令人惊喜的事情。画稿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从中可以得窥在那样一个新旧交替的特珠历史时刻,李可染先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李可染     
魏华 《收藏界》2011,(10):139-139
李可染是20世纪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已成为近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如果再加上名师的教诲与引导.那就更是如虎添翼了!不管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李可染都具备了,李可染从小喜欢绘画,少时考入蔡元培办的国立杭州艺专。  相似文献   

11.
画中游北海     
王金坪 《收藏》2016,(11):121-127
在李可染先生这批画稿中,有一组是关于《工农劳模游北海大会》的。这幅画是李可染先生新年画的代表怍,创作于1951年,曾获1952年7月文化部颁发的1951年至1952年度新年画创作三等奖。这批画稿中的文字,不仅为我们揭开了李可染先生的创作思路,也呈现了那个年代画家们是如何寻求政冶任务与艺术创作之间平衡的。  相似文献   

12.
王金坪 《收藏》2016,(11):132-133
最近,有章遇到了李可染先生的公子李庚先生。李庚先生长期旅居日本,为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研究员,现任李可染画院院长,也是李家山水的继承人之一,活跃于当今画坛。  相似文献   

13.
王金坪 《收藏》2016,(11):138-141
本次这批李可染先生遗稿的发现,应归功于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藏协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忠义先生。  相似文献   

14.
王金坪 《收藏》2016,(11):112-116
在李可染先生这批画稿遗作中,最珍贵的当属(《白毛女》画稿,共计30余页,是当年李可染先生看歌剧《白毛女》时,在剧场熄灯的情况下摸着黑画的。  相似文献   

15.
艺术大师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上个世纪初期,“五四”运动如一声春雷,冲击了数千年的封建束缚,给中国画坛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从而诞生了徐悲鸿、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李可染等一批艺术大师(这里艺术大师指的是:能继承中国画传统,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能创造格调高雅的个人艺术风貌,三者缺一不可的人。而非当今那些:或自称艺术大师,或哪个画院主席,或画作能卖上百万甚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6,(21)
正在"文革"的特殊时期,很多知识分子如处炼狱。对那段日子,李可染先生后来只字未提,我们只能在别人的回忆里找到关于他的蛛丝马迹。1966年"文革"开始,李可染先生被作为反动权威关进美院的"牛棚",被剥夺了作画的权利。虽然没有受皮肉之苦,但他在精神上备受摧残,每天除了背语录、扫校园、洗厕所、早请示、晚汇报以外,就是写认罪交代材料。直到1968年12月,李可染先生才从"牛棚"中解放出来,1969年奉命为北京饭店作布  相似文献   

17.
王金坪 《收藏》2016,(11):117-120
在李可染先生这批速写中,《咱们有了土地》《村干部会议》(图1)《新分黄牛牵到家》《学习》(图2、3、4)应该都是李可染先生1949年和1951年先后去北京大兴和广西参加土改后创作的。如今,当年他创作的作品已经很难见到,这些画稿无疑为我们了解他当时的美术创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21)
正本次这批李可染先生遗稿的发现,应归功于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藏协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忠义先生。张忠义先生长期从事书画鉴赏工作,也是中国书画和近现代名家信札、画稿、书稿的资深藏家。这两年,他与这批遗稿频繁接触,促成了两次公开展览,也曾专门撰文介绍这批遗稿。他对李可染先生了解颇深,与李家也有深厚情谊,因此与这批遗稿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6,(21)
正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广东得到一册《李可染画论》。篇幅虽不太多,却每有精辟之论。例如,可染先生说到:"有人说,学中国画的学了素描有碍民族风格的发展。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画中国画已有几十年了,早年也学过一段素描。现在看来,我学的素描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假若我的素描修养能再高一些,对我的中国画创作会带来更大的好处。"在当时,能出画册以至理论专著非同寻常。这很可能是荟萃  相似文献   

20.
刘曦林 《收藏》2016,(11):136-137
我曾有幸拜观过李可染先生家中所存近干幅素描、速写及有关资料,还有一些形象笔记和学习笔记,其数量及精湛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1991年,我发表过一篇《从自然到艺术的跋涉——李可染素描、速写论评》,述及李可染先生五六十年代的素描、速写,以及七八十年代的速写和研究性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