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蔚 《成人教育》2005,(7):9-12
远程教育的交互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远程学习环境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与教师和同学、与技术媒体的交互。双向交互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远程学习的效果和远程教育的质量。目前,我国远程教育中存在着人际交互的总体不足和基于技术的交互、个别化交互的缺失等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交互学习是远程教学的基本过程,交互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远程教育教学的质量。本文从远程交互学习形成性考核的含义和作用入手,分析远程教育形成性评价的教育内涵,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并提出建立形成性考核学习档案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3.
远程协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协作学习是网络远程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到远程教育教学的质量。本文在协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协作学习模式的现状,探讨了教师在提高远程协作学习过程质量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视频教材交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方法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而在网络培训下的师生交互问题是制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技术上解决教学交互是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者,教师所具有的素质,所处的地位以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到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基础,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目标的关键,师生间实时/非实时交互教学的科学设计和实施是保障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教育目标归根到底是发展在数字环境中的大众教育和全民教育,远程教育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在网络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网络远程教学实施和教学质量保障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尝试在寻找有效的理论指导的基础上,针对网络远程教学交互的设计与开发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促进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交互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互动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传统远程教育的主要不足之一是师生交互不足,而师生交互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与学习资源交互及生生交互的效果。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在现代远程教育形式下,有效互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远程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交互改变学习者,并使这种改变逐渐接近教学目标。但是,如何通过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学习支持服务活动实现有效的教学交互,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是直接影响现代远程教育实践水平的关键问题。在这一方面,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教学交互模型的三种形式和交互的等效性原理,为我们深入研究教学交互中存在的各种模式,建立远程学习中教学交互的完整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交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远程教育中,交互性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交互活动直接影响着远程课程的学习效果。现代远程教学模式以现代通信网络为支撑平台,是一种以交互式为中心的自学习模式,它是未来教学模式的主流。交互方式的选择与应用,是进行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教育工作和课件开发的共同参与和设计。交互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推动了远程教育的交互方式的变革和交互性的加强。对远程教育活动的交互性评价是衡量远程教育过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从教育的社会本质、教育效果和教育目标、课件、教育和学习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早在1916年杜威就指出交互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远程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本质,决定了远程教育实践的关键是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而以媒体为中介的交互是远程教育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交互的价值一直以来都得到国内外专家和研究者的高度认可。目前网络是最主流的媒体,因此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中教与学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成为现代远程教育教与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核心和重点。系统把握教学交互的基本规律对远程教育实践的开展将起到基础性的指导作用。2004年,承蒙《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厚爱,以"教学交互"为专题刊登了本人的《远程教学中交互规律的  相似文献   

11.
The blurring of distinctions between online and distance education in many parts of the developed world has led to reflections on the strategies and processes by which we create effective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the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er. In this article we argue that the foundational model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that typically inform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online environments do not always support the epistemology and pedagogy that embodies the online environment. Through an analysis of current approaches to instructional design we present a case for adopting principles of emergence theory as a means to best harness the power and potential of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online distance education. Using a prototype three‐phase design model that embodies emergent principles we advocate that to achieve the full potential of interaction and community networks through online communications requires a repositioning of roles and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instructional design.”  相似文献   

12.

Distance education requires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approach that can lead to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This is characterised by advanced flexibility, learner autonomy and extensiv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enhance learning outcomes. The main feature of such methodology is the physical distance between teaching staff, peer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Various technological tools are used to bridge this distance and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with the aim of highlighting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i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fter discuss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authors outline the factors involved in creating well-structured, interactive and dynamic online courses and programmes for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multi-dimensional aspects of communication i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the differing forms of interaction involved. Using qualitative methods, the authors’ aim is to produce a framework to help tutors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ers develop more effective online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may be of value to researchers and scholar-practitioners interested in communication issues, to online learning designers, and to institutional managers recruiting teaching staff for online educational courses.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交互活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以迈克尔·穆尔(Michael Moore)关于远程教育交互活动的分类为理论框架,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改革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远程英语学习中开展基于网络的学生与学习资源、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在线交互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学交互是实现远程教育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而交互活动的展开又离不开中介,在远程教育中这些中介就是各种教学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中的媒体也在不断丰富、改进,第一代远程教育中所使用的媒体与当前远程教育中所使用的媒体已经存在很大差异。新媒体的引入以及协同原有媒体的合理应用使得教学交互更为有效、完善。目前,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初见端倪,由这些新技术所创造的新媒体的特性让我们看到了进一步丰富教学交互所能使用的媒体的可能性。本文将在对比分析新媒体系统与已有媒体系统的易获得性的基础上,提出新媒体系统在远程教育教学交互中的一些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maps out trends in distanc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from 35 years of publications in the Distance Education journal. Titles and abstracts of 515 full paper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text-mining tool LeximancerTM to identify and describe themes in distance education research covered by these publications in the journal over the period 1980–2014. Analysis of titles and abstracts over 5-year periods reveals the following broad emerging themes over the seven time periods: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onsolidation (1980–1984),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85–1989), quality assurance in distance education (1990–1994), student support and early stages of online learning (1995–1999), the emergence of the virtual university (2000–2004),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online interaction patterns (2005–2009),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MOOCs and OERs (2010–2014). The place of these themes within waves of alternating institutional and individual research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现代远程网络课程不同于传统高校网络课程,它定位于对在线学习的全方位支持,重视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和学习支持服务。为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水平,急需明确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框架。从设计类别、要素组成到具体内容对网络课程的建设内容进行梳理发现,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和课程网站两大类,课程内容以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支持服务为要素,课程网站以课程首页和课程主页为要素。教学设计人员在教师与技术人员之间进行沟通,设计课程整体框架,三类人员共同搭建课程内容与课程网站之间的桥梁,形成完整的高质量的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用于两个教学案例,从教学交互的角度对异步交互中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交互群体的交互模型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异步交互促进在线学习,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在线学习中的交互进行设计和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交互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此外,结合使用多种交互工具,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在线学习中教学交互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境内外学生对网上学习环境的评价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范围内网上教学越来越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之一.然而,我国内地和境外的高等院校建构了怎样的网上学习环境呢?本研究邀请具有网上教学经验的四所内地高校和七所境外高校参加,采用问卷调查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对网上学习环境的评价,比较我国内地和境外高等院校的网上学习环境.本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311份,内容包括八个方面:技术支持、教学设计、内容设计、网站设计、灵活性、学生互动、教师支持,以及学习评估.研究表明,我国内地和境外高校建立的网上学习环境都注重到了以上八个层面的主题,然而,内地的高校提供更多的是技术支持,而境外高校在教学设计、课程设计、网站设计、灵活性等方面则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作者希望,本研究结果能有助于远程教育机构改进网上学习环境,增进网上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面向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勇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0):80-84
网络课件有三种应用模式:面向传递教学、面向自主学习、面向混合式教学。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应当设计和开发面向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面向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包含六种教学设计成分:学习内容、扩展学习资源、教学策略、动机策略、学习指导和学习评价,论文分析了上述六种教学设计成分的设计方法,归纳了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学习参与度调查对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深入发展,关注学习者实际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成为改善与提升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质量与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受远程交互研究中参与度概念的启发,以奥鹏远程教育北京直属学习中心服务的学习者以及一门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教育)的课程论坛为例,采用问卷调查、论坛帖子统计分析、访谈等方法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参与度、参与度影响因素以及所需学习支持服务进行实证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对学习支持服务的根本职能、未来服务重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案例学生的学习行为以课程考核为中心,社会性学习行为较少,学习参与度有待提高。研究建议未来学习支持服务需要更加关注认知或学术类支持,并适当组织人际交互活动促进学生的参与度、改善学生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