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并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与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精神是构建大学精神的总前提;构建大学精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弘扬民族精神与构建大学精神及其统一,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有重要作用,加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大学精神、实践活动、制度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6,(4):30-33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以受教育者民族文化生成为依据和根本目标的文化育人活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处于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融和独特的大学文化所构成的文化场域下。同时,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通常需要经历一个由文化浸润到大学生主体自我内化的文化过程,而且民族精神文化机制需要通过搭建文化育人的网络平台,营造大学文化的育人场域和开展民族精神实践活动等路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是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民族地区高校的大学精神培育现状令人堪忧,而其承担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重要使命。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精神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培育途径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是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民族地区高校的大学精神培育现状令人堪忧,而其承担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重要使命.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精神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培育途径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大学精神是在大学校园文化的基础上生成、发展的,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弘扬大学精神,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确保校园文化的方向;培育主体文化,增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活力;打造特色文化,提升和谐校园文化的品位。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大学产生发展的时代、地域紧密联系,是民族精神与学人精神相互融合的结晶。本文试论述构建校园文化与培育民族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为促进二者发展略有助益。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精神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体现了大学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现代大学精神基本内容包括民族精神、自由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熏陶的作用.要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培育一流校园文化、坚持内涵发展之路四个方面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9.
试论大学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要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央十六号文件也指出,要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可见,大学教育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建构大学精神,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林娜 《江苏高教》2015,(2):22-25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在实现办学目标、贯彻办学理念和形成优良校风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大学精神的内涵及其特征以及大学精神的作用,并进一步从面向社会与行业、营造校内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扎根地域文化和提炼有特色的校训四个方面阐述了培育大学精神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得以存续的精神血脉。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地域优秀文化孕育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有着战略意义,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井冈山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探析井冈山精神在培育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大学生如何发扬井冈山精神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化选择与民族精神培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从语义学上看,民族精神本身就有文化选择的意蕴;从发生学上看,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长期的文化选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流文化的确立,对于导向、规范社会发展,铸冶民族精神有着巨大而特殊的作用。因此,培育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要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扬弃,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当前大学精神的缺失呼唤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浙江工商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注重凝炼和培育大学精神,融汇民族文化精神,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求索大学精英品格,实施文化品牌工程,等等,让文化意识植入每一位师生心中,建立了一种适于学生发展的生态环境,推动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内容而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是和谐社会保持文化认同的一股重要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古代、近代、当代精神传统的辩证统一,是政治意义与文化意义的辩证统一。体现民族性与普世性的辩证统一。民族精神建构需要注意几个重要环节:第一。积极概括与提升在当前群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精神和新经验,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第二,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学术研究与创造性阐释,凸现民族精神的深层次内涵;第三,鼓励一般民众参与民族精神的自由讨论;第四,让民族精神内化为个体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16.
略论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必须弘扬民族精神.要把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当作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开拓创新,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汪洪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0(6):125-127,13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人文素质培养计划,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发现与培养先进典型,重视人文环境和网络平台建设是当前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试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因此必须加以大力弘扬和培育。为此,应把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公民遗德建设结合起来;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社会赦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另外还要不断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9.
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误区,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探索构建和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提出了高校培育创新人才要进一步提升大学教育理念,拓展大学教育功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渗透人文精神培育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精神培育环境;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