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贬潮后,韩愈思想与信仰世界中的鬼神观念日益凸显。韩愈在潮州频繁的祀神活动不仅是尊重地方文化的表现,也是他以后推行儒家意识形态的必要前提。《鳄鱼文》集中表现出韩愈宣扬国家意识形态的立场。鬼神信仰在韩愈晚年的思想世界中不可或缺,它既是佐成儒家思想实现统治的有效手段,又是延续儒教在人民信仰世界的监督系统。在儒家思想力量遭受打击之时,鬼神信仰又能暂时补救个人信仰空间的失落。鬼神信仰的生成离不开韩愈儒墨并用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2.
韩愈所写的碑志现存七十五篇,占其全部散文四分之一左右。它们不仅具有史传价值,是研究中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韩愈本人思想的珍贵材料,同时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篇篇读来,独具风韵。正如近人钱基博所说“随物赋形,各肖其人”。其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于道衰文敝之时,林纾大力推尊韩愈,欲以韩愈复古之道匡正社会秩序。他对韩愈的承续,主要表现在道统思想、卫道济世、文道观念、古文与小说创作等方面。对韩愈其人其文,林纾有沿袭,又颇具选择,既有时代之因,又由其迥异的个人际遇。探讨林纾与韩愈的这种关系,亦可廓清不同时代下思想与文学的因袭与沿革。  相似文献   

4.
孟学思想是韩愈儒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尊孟与非孟是韩愈孟学思想的一体两面。其孟学思想不仅是孟学转型的开端,也是论“道统”、重“心性”的宋学的重要思想课题,更是宋代“四书”得以升格集结的重要推动力量。概而言之,韩愈的孟学思想是探讨“唐宋儒学转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系统地了解韩愈经学思想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论变盐法事宜状》体现了韩愈的民本思想,即他以国为体,以民为本,反对官吏扰民,利国利民的政治主张。体恤民情的仁爱思想。韩愈在讲到社会分工时,指出大中城市的出现,商贸经济的繁荣,商贾阶层的形成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应当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唐代中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发展的转折时期 ,因而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领域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韩愈身处这一时期复杂的思想、文化斗争的旋涡中 ,在诸多方面代表了时代的先进潮流 ,起着引导和开拓作用 ,从而在文化史上确立了不朽的地位。韩愈是唐代出身庶族的先进人物的代表 ,他用自己的文章对这一阶层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加以肯定 ,客观上反映着这一阶层的政治要求 ,也表现了强烈的自信 ,这对宋代建立起不分品级的地主阶级政权 ,起了积极的作用。韩愈对于促成时代思想、学术的演变和转折起了重大的作用。他提出了关于文、道关系的新观念 ,大大提高了“文学辞章”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汪鹤龄 《学语文》2002,(3):7-17
《师说》是最能代表韩愈散文风格的名篇。韩愈说本文是为他的学生李蟠而写的,实际是针对当时社会上不重师道的坏风气有感而发,表现了他提倡师道的坚决态度、反抗流俗的极大勇气以及辩证地对待师生关系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的文学思想与韩愈、柳宗元有着明显不同 ,他认为 ,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是作者居高位时所就 ,反对韩愈等人的“明道”思想 ,并出于实用性的考虑 ,对骈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因此而引来韩愈等人的不理解。除此之外 ,刘禹锡与韩、柳等人思想信仰亦不同 ,韩、柳重视孔、孟“仁政”的社会理想 ,并受孔、孟思想及人格的影响 ,而刘禹锡则对儒学真谛缺乏应有的认识 ,因此缺乏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韩愈-历史转折期中的文化伟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中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发展的转折时期,因而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领域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韩愈身处这一时期复杂的思想、文化斗争的旋涡中,在诸多方面代表了时代的先进,起着引导和开拓作用,从而在文化史上确立了不配的地位。韩愈是唐代出身庶族的先进人物的代表,他用自己的文章对这一阶层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加以肯定,客观上反映这一阶层的政治要求,也表现了的自信,这对守代建立起不分品地主阶级政权,  相似文献   

10.
韩愈散文的传奇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奇色彩是韩文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韩愈散文创作中一项重要的艺术追求,前人却很少触及。传奇色彩有韩文中的出现跟中唐经济、文化和韩愈的思想性格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韩愈《原道》一文中设计的儒家理想社会模式厦其君臣民相生养观、四民并重尽职守分观出发,对其《送许郢州序》、《论变盐法事宜状》等文章中所体现的经济思想进行了重新审视,主要分析其中所见之韩愈对农、商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从中可以看到韩愈一以贯之的社会经济思想,即四民并重、各得其所,各致其能。  相似文献   

12.
韩愈的“五原”思想,基本上代表了韩愈哲理思想的整体内容。细究之,韩愈的哲理思想严格意义上不能被称作哲学。韩愈重点讨论“仁”“义”问题,甚至他津津乐道的道也紧紧围绕着“仁”“义”大做文章,试图构建实践行为的道德律令。故而,韩愈的思想与其叫作哲学,不如叫作仁学。韩愈竭力将思想与自身的实践,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联,力搏佛老的同时,使其“五原”,甚至韩愈的整个思想跳出了纯理论的窠臼,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轼对韩愈的接受是韩愈接受史中重要的一环,迄今为止,学界尚缺乏关于苏轼接受韩愈的深入研究。苏轼对韩愈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韩愈的人品与学问的褒赞与接受。研究苏轼对韩愈的接受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作品呈现出奇崛、求新的审美倾向.这种审美倾向除了与韩愈的性格、思想相关外,与中唐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也是密不可分的.因而有必要在研究其作品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因为.  相似文献   

15.
苏轼对韩愈的接受是韩愈接受史中重要的一环,迄今为止,学界尚缺乏关于苏轼接受韩愈的深入研究。苏轼对韩愈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韩愈的人品与学问的褒赞与接受。研究苏轼对韩愈的接受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愈是中唐儒学思想的坚决捍卫者和振兴者,他对儒学思想的贡献具体体现在攘斥佛老、建立道统、领导古文运动与重视“师道”四个方面,宋人对韩愈的思想颇为重视,宋代儒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进行接受自不待言,欧阳修、苏轼作为文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也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接受,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们在接受中又有创新,这种发展创新是北宋古文运动之所以能在他们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韩愈的《师说》是一篇阐述“师道”的经典传世佳作,并集中反映了韩愈的教学思想。透过《师说》,对韩愈的教学目的观、教学内容观、学习观、教师观及师生观等教学思想进行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8.
韩愈是朱熹所推崇的"五君子"之一,朱熹在思想、文学等方面对韩愈多有接受。在思想方面,朱熹对韩愈的"道统观"、"心性论"、"师道"都做出不同程度的接受;在文学方面,朱熹对韩愈的接受则更多,特别对韩愈古文创作做出了充分肯定;对于韩愈的人品,朱熹是较多地予以否定和指责的。我们可以从朱熹对韩愈各方面的不同接受中认识到朱熹的双重身份与双重成就,即朱熹是一位具有理学家身份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与韩愈友善。柳宗元死后,韩愈为其撰写了祭文和墓志铭后,又写了《柳州罗池庙碑》一文。由于此文包含大量荒诞不经的内容,后人因此或者指责韩愈或者为其辩解。这些评论大都是错误的,都不是韩愈写作此文的真正心态,其实质是对韩愈思想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韩愈是儒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地位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儒学思想包括道统观与心性观两个部分,并是其教育思想的来源和基础。在道统观的基础上,韩愈作《师说》,大力倡导师道尊严;在心性观的基础上,韩愈提出了以教传道、育才兴国、因材施教、兼采众家等一系列教育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