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传统体育课考核与评价模式,构建符合《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要求的新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传统的体育课考核与评价模式,是以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主;重终端评价,轻过程评价;压抑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发挥,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制约了大多数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学生体质下滑、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柔性化"教学、"客气化"考核以及终结评价的片面性、多元评价的繁琐性等一系列问题,分析当前体育教与学的评价误区。提出以"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为主线,将体质健康测试、学生参与体育社团、俱乐部、体育文化节、校队等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课程考核,创新课程考核形式和手段,开发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构建科学简便的结构化考核内容体系,促进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变革,以评促练,增加课堂练习密度、课后锻炼强度、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加强负荷与激发兴趣相结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3.
吴刚 《体育教学》2002,(3):11-11
成绩考核评价是《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前的体育课成绩考核评价中,一些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以取得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先天优势就能取得优异成绩(“锻炼身体,学习技术”以分数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学校教育目标的  相似文献   

4.
魏毅 《体育师友》2005,(3):42-43
体育课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成绩考核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实施手段。而过去传统的成绩考核评价存在弊端:  相似文献   

5.
杨林知 《体育博览》2011,(7X):115-11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按照新标准如何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成绩进行科学评价是广大体育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重终端评价,轻过程评价的模式。它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发挥,制约了大多数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该文旨在按照新课标的评价要求,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成绩评定的实践与探索,力求构建一种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成绩评价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在对我校学生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评价体系、教材进行了改革,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考核方法还进行了实验研究,创立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考核与监督评价体系,开设了作为课堂教学有益补充的网络课堂,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成绩评定模式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基于新的大学体育教育形势和教育理念,构建了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成绩评定的创新模式,提出了以技能、健康、行为、情感为主体的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考核模式,并对此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陈涛 《体育师友》2007,(4):41-42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为新标准)是新课程标准的产物,是保证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推广的重要利器。新标准也是教师考核评价学生体育成绩  相似文献   

9.
析大学健美操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对传统的健美操教学考核评价与现行考核评价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现行的考核评价方法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考核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有助于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中存在的弊端,提出终身体育理念。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内容上应以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为重点,着重考核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创新思维和具有一二项健身项目能力与特长的评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了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旨在探讨未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发展思路。结论认为:目前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存在着评价目的不够明确和指标体系不够完善两个问题。提出明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目的、完善指标体系的途径和全面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形成学校健康教育、学生体检和学校体育教育三者相结合的学校健康促进模式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学习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核心。本就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与考核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把评价重点转移到调节学生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上.注重评价体系的灵活性、参与性、健身性。  相似文献   

13.
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丹 《体育世界》2007,(10):87-88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体育的单纯功能发展到体育与健康的定位,因而对体育课程的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模式,教学评价与考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及其实施,进行思考,以期促进体育教学。提出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改革考核方法 优化体育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冲  刘谨 《体育教学》2000,(4):13-14
学生体育成绩考核是整个学校体育工作考核的主要组成部分,搞好学生体育成绩考核对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改革体育考核方法在“结构考核、综合评定”的前提下,我们逐步探索出一套三维考核评价方法,该方法可用以下示意图大致说明:  相似文献   

15.
高校羽毛球课考核评分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验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北京体育大学羽毛球普修课正手发高球和正手击高球达标考核进行研究,旨在探讨高校羽毛球普修课中达标考核的最佳方法。认为:现行的羽毛球普修课考核评价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单项技术达标考核的标准竞技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进行了考核评分方式改革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体育的单纯功能发展到体育与健康的定位,因而对体育课程的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模式,教学评价与考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及其实施,进行思考,以期促进体育教学。提出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现行的体育课考核评价方法不但没有起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反而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它显然已经不能顺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因此改进现行体育课考核方法,建立新的评价方式势在必行。本人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自己多年的一线工作体验设计了一份学生体育与健康课成绩综合评价表(见附表)。对设计的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综合评价表的操作解析:(1)考勤情况,以每节课教师或体育委员的考勤为准,无故缺课每年累计达10课时评为不合格;(2)参加锻炼情况较积极以上为合格,经…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新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构建体育教学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新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重新构建了体育教学新体系。这种体系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健身理论知识和科学健身的方法;通过大学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1~2项体育特长,培养了学生健身锻炼的意识、兴趣和习惯,为学后体育、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改革了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了从终结评价到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过渡,从内容单一的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过渡;注重学习的过程,把学生进步的幅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实践证明,这种体育教学新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研究法、教学实验法等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80名2006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内容、方法和考核评价的改革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准确全面的评价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知识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评价是教师或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发展状况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活动。为逐步完善石河子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构建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体育课程的改革,依据对石河子大学《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和基本思路等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本校学生学习评价问题日显突出,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课程发展要求,制约了本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