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仟策  刘立涛  刘剑  李胜功  白晧  刘刚 《资源科学》2018,40(12):2341-2350
钢铁存量的准确估算可为预测钢铁需求量、理论报废量、制定资源环境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重庆市全行政区面积为研究边界,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估算了1985—2014年重庆市钢铁存量及其行业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的钢铁总存量及人均存量在过去30年间分别增长了10倍和12倍,于2014年分别达到0.59亿t和1748kg/人;在钢铁存量的行业分布结构上,建筑钢铁存量的历年占比均达到50%以上,该结果与邯郸市、美国纽黑文市的钢铁存量行业分布模式相似。基于钢铁存量的估算结果,本文利用IPAT模型对重庆市钢铁存量的变化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是重庆市钢铁存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经济发展始终是最强劲的驱动力,而技术的负向作用表明,重庆市未来对钢铁的需求将降低。  相似文献   

2.
韩中奎  文博杰  代涛  李强峰  王欢  冯旭光 《资源科学》2018,40(12):2351-2359
建筑业是中国最大的钢铁消费领域,动态分析建筑中的钢铁存量的变化特征,有助于把握其二次资源回收潜力,为铁资源的循环利用及相关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本研究以动态物质流分析结合生命周期分布函数,测算了1949—2016年中国房屋建筑中的钢铁存量。结果显示:经过缓慢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三个阶段后,中国房屋建筑中钢铁存量从1949年的10.0万t增长到2016年的28.1亿t,房屋建筑中人均钢铁存量也从0.2kg/人增加到2029kg/人;受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影响,中国四大经济区域房屋建筑中人均钢铁存量差别明显,2016年东部地区房屋建筑中人均钢铁存量最大为2526kg/人,其次是东北地区2128kg/人、中部地区1732kg/人和西部地区1605kg/人;受城镇和农村的生活环境、经济水平差异影响,中国城乡房屋建筑中人均钢铁存量差异显著,2016年中国房屋建筑中城镇人均钢铁存量达3145kg/人,农村为530kg/人。  相似文献   

3.
我国技术知识存量的构成与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国外技术知识存量的计算方法,确定了技术知识的陈腐化率和R&D时间滞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以自主研究开发和技术引进为主的知识存量的构成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中国技术知识的总量及其占GDP的比重等方面与美国和日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有效利用外溢技术是近期提高我国技术知识存量重要途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孔子科  刘晶茹  孙锌 《资源科学》2019,41(4):681-688
近20年来,中国私人汽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其引起的物质存量的代谢格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代谢分析方法,对中国1997—2016年城镇家庭乘用车消费的材料存量进行了动态分析,量化了家庭乘用车消费引起的材料代谢结构与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乘用车消费的物质存量快速增加,2016年城镇家庭乘用车消费户均物质存量已达466.62 kg,比1997年的2.29 kg增长了200多倍。乘用车物质代谢仍处于存量净增加阶段,2016年户均输入量是输出量的9倍以上。同时,存量的材料组成也在不断变化,普通钢材和铁的比例分别由1997年的46.72%和11.79%下降到2016年的37.96%和6.80%,逐渐被高强钢和铝金属替代。虽然目前材料输出还是以普通钢铁为主,但是随着存量的逐渐报废,高强钢和铝等材料会成为报废资源的重要组成,其资源的回收管理值得关注。由于汽车报废的滞后性,高强钢和铝材料等资源大量输出不可避免,这为汽车报废拆解行业资源管理和回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钢结构建筑因自重较轻、施工方便成为主流的建筑类型,但过去对该产业评估研究较少,缺乏对其资源生产率及环境影响的充分认识。本文选择中国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的15个钢结构建筑设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物质流分析钢结构建筑物质流动过程中输入、输出物质种类和重量,结合钢结构建筑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核算其资源生产率,同时对钢结构建筑中钢铁的物质流全过程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①生产过程中95%的钢铁得到利用,5%成为废钢铁,钢结构建筑中单位建筑面积资源消耗量从高到低排序为矿物、水、氧气、化石能源、生物质,其中东北地区钢结构建筑的矿物质消耗量最大,达到107 kg/m2;②根据钢结构建筑直接输入物质所占比例,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钢结构建筑资源生产率分别约为692元/t、512元/t、610元/t;③钢结构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大的阶段为钢铁生产阶段;如果考虑循环利用,其环境影响最大出现在钢结构加工阶段,且钢铁循环利用可显著降低钢结构产业的环境影响。依据以上研究结果,东北地区钢结构建筑资源生产效率最低,应提高其资源生产效率,大幅度促进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武汉市8个城区29个季度的住宅增量、存量销售价格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随机效应变截距模型,研究了住宅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的价格关系。结果表明,在以住宅增量交易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中,增量住宅的价格对存量住宅的价格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增量住宅价格变量是存量住宅价格变量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增量住宅价格每上升1%会带动存量住宅价格上升1.06%,增量住宅销售价格的上升,促进了存量住宅销售价格的快速上升。政府在严控房地产投机行为的同时,需要从中介制度、金融、税收等方面完善住宅交易制度,促进住宅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陈伟强  石磊  常皛宇  钱易 《资源科学》2009,31(11):1887-1897
基于金属元素物质流分析的"存量与流量"框架,本文定量分析了1991年~2007年我国铝的全生命周期进出口规模及其结构.研究发现:我国是铝的净进口国且净进口量不断增长,从进出口结构上看,我国日益成为铝土矿、氧化铝、铝废料等原材料的进口国和未锻轧铝、铝中间产品、铝最终产品的出口国.导致铝进出口结构变迁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实行的产业政策.未来几年内,我国铝进出口政策的重点应该是:继续鼓励进口铝土矿、氧化铝、铝废料等国内短缺的原材料;限制出口并鼓励进口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低附加值的原生铝、再生铝和部分中间产品如铝挤压材;暂时不对高附加值的铝中间产品如高端铝板带、铝箔和铝最终产品的进出口实行管制政策;同时国家应支持我国企业到国外购买铝土矿山,建立全球性的铝废料回收与运输网络,开办氧化铝、电解铝和再生铝厂并将产品运回国内.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伟强  石磊  钱易 《资源科学》2008,30(9):1320-1326
以2005年为时间截面,以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地区为空间边界,定量地刻画了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静态图景.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国内消费的原生铝为726.2×104t,再生铝(仅考虑来自旧废铝的量)为166.3×104t,再生铝占国内铝消费总量的18.6%;中国已经成为铝的净进口大国,2005年从各个环节净进口纯铝438.3×104t,铝的总对外依存度为43.7%,在各种舍铝物质中,属于净进口的有铝土矿、氧化铝和废杂铝等原材料,而属于净出口的有未锻轧铝、铝加工材和铝金属制品等初级产品;排除含铝产品的制造环节以及使用阶段,各个环节损耗纯铝348.2×104t,其中来自铝土矿开采环节的占54.0%.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改善进出口结构、减少铝损耗量、增加铝循环利用量的政策建议.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可以从多年演化、空间分布等角度进一步定量地刻画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图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协4月29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历时两年完成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05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4200万人。  相似文献   

10.
袁野 《华夏星火》2010,(1):37-38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0%。在农业用水中,灌溉用水约占90%,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水分生产率不足1.0kg/m^3,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80%相比远远滞后。因此,发展节水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1.
李霞  陈琦  贾宏曼 《科研管理》2022,43(7):1-10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并嵌入到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智慧表现。本文构建基于“资源效用-技术结构-应用领域”的智慧城市政策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内容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11年以来我国智慧城市政策进行演进脉络、政策网络关系、阶段性共现主题词和政策工具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智慧城市政策经历了感知基础架构与顶层设计、智慧产业培育与创新驱动、智慧应用领域异构化发展三个演进阶段;(2)第一阶段政策主题涵盖政策目标、基础技术、政策特征和组织体系四个主题词群,第二阶段政策主题是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资源协同、创新驱动环境构建、技术标准化与评价,第三个阶段政策主题是数据深度融合、异构领域应用和政策作用效应;(3)我国智慧城市政策存在结构性非均衡,相较于演进初期衡稳使用的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导向政策工具稳步增加,需求导向政策工具动态匹配;(4)相较于以供给型政策工具为主导的云计算支撑产业层,物联感知平台政策倾向于供给型与环境型组合效用,并深化推动与环境型政策工具适配耦合的智慧应用领域政策。  相似文献   

12.
政策形态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基于城市应用服务的智慧城市政策推动了城市技术创新。应用核密度估计与核函数分解,分析智慧城市引导型、支持型与均衡型政策的动态演化,明晰异质引导与协同溢出两个演化特征阶段,基于政策传导领域因素构建智慧城市政策推进城市技术创新的机理模型,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智慧城市政策演化具有阶段差异,智慧城市政策能够促进城市技术创新且产生技术正向外溢;智慧城市物联网络基础设施结构嵌入与城市技术创新呈现正相关关系;信息服务价值嵌入、智慧应用资源配置与智慧产业结构性竞争呈现正相关关系;智慧产业结构性竞争在信息服务价值嵌入与城市技术创新、智慧应用资源配置与城市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导向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8年IBM提出智慧城市理念及愿景后,建设智慧城市很快成为世界各国及城市在金融危机后寻求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智慧城市不仅能引发新一轮技术创新及物联网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智慧化,而且能促进城市建设管理智慧化,使人类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城市生产与生活,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简要介绍智慧城市产生背景、内涵和特征,分析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和面临问题,提出包括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智慧化、重点领域应用示范等发展策略,为智慧城市赢在未来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市矿产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昶  徐尖  姚海琳 《资源科学》2014,36(8):1618-1625
城市矿产变废为宝,可有效替代原生矿,减少能源消耗,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本文首先回顾了城市矿产的概念发展,并将其与循环经济、再生资源、固体废弃物3个相近概念做了对比辨析。然后,从城市矿产资源的发展潜力、开发价值、开发主体行为动机、回收网络以及政策工具5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城市矿产资源理论研究进展。实证及案例研究表明,城市矿产中含有多种有价成分并且在城市当中资源蓄积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尽管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但是在现阶段开发城市矿产对个体企业来说并不经济。而经济利益是驱动企业回收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回收网络以及应用政策工具来协调回收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后,本文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上海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检验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胡畏  范龙振 《预测》2000,19(2):61-64
本文以上海股票市场的指数和选取的一些股票的价格行为对象,用单位根和方差比方法检验其是否服从随机游走过程,从而判断其弱式市场有效性。结果发现除个别小公司股票价格行为不服从单位根过程外,指数和大多数股票价格的行为均显示出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弱式市场有效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成金  张岸 《资源科学》2012,34(9):1688-1697
任何区位的土地属性都存在分异和区别,由此形成了不同水平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而交通设施规模及空间网络是影响土地属性与建设适宜性分异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构建了交通优势度的评价方法,宏观尺度侧重各类交通设施综合优势水平的总体评价、物理空间分析与大尺度分异特征。微观尺度采用栅格方法进行精细评价,注重地形高程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对交通优势度的修正影响,形成集人文与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然后,选择玉树地震灾区作为案例区,从地震影响区和重灾区两个空间层级,深入分析交通优势度的等级结构及空间分异。最后,根据交通优势度的分异性,分析各区位土地资源对人类社会活动的适宜性差异,尤其是充分考虑地形高程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并以建设适宜性突出和明显的土地资源为主体,对建设适宜水平较高、空间连续且面积较大的区域进行划定,相对精准地勾勒出城镇建设、居民点选址及产业布局的适宜区位与范围。  相似文献   

17.
房岩  孙刚  刘倩 《现代情报》2010,30(12):51-54
按照安全性与开放性并重、领先性与成熟度并重、有效性与易用性并重原则,开发了基于GIS和网络技术的长春市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平台包括硬件条件、软件环境、网络支持和管护人员,数据库包括基础数据库、方法数据库、模型数据库、动态数据库、地图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子系统包括系统控制子系统、数据维护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动态监测子系统、分析预测子系统和信息发布子系统。系统的应用将使城市水资源管理由经验管理、定性管理转向科学管理、定量管理,为建设节水型城市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