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字正腔圆”是汉民族的传统声乐理论之一。今天,它仍然是现代演唱艺术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探讨现代汉语歌音的“字正腔圆”的问题,对我国现代声乐的民族化,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一)关于字音的纯正“字正”又叫“字真”,是指字音的纯正.“纯正”者,即字音纯净、清晰、真切、准确也.因此,凡是歌音中字音不纯净、不清晰、不真切、不准确,皆谓之“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的唱论中说“字领腔走,腔随字行,只能以字行腔,不可以腔盖字。”,也有不少当代声乐工作者主张“字在前,腔在后”,并认为这是“字正腔圆的科学法则”.本人无意更新这一观念,但从自身教学前后对照中感到,单纯的“字在前,腔在后”观念对气情深入和腔体开放是不利的。这是因为:(1)我国汉语语  相似文献   

3.
“字正腔圆”是一个戏曲音乐的术语,在现在声乐范畴中,使用得十分普遍。就怎样才能做到“字正腔圆”,作者在文章中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对于学生而言,"读"和"唱"似乎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在歌唱教学中,"读"和"唱"是形影不离的,歌曲中有语言,语言离不开"读",只有先"读"好了才能"唱"好,因此在歌唱教学中一般都贯穿着朗诵教学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中,历来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动听,讲究"字正腔圆"、"以字行腔"。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借鉴一些朗诵的训练方法,可以增加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声乐表演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戏曲声腔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训练中的吸收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戏曲声腔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韵味,很多演唱的方法与技巧可资民族声乐演唱训练借鉴。吸收和借鉴“字正腔圆”这一戏曲声腔艺术精华,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声乐艺术是音乐表演形式中唯一直接运用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在歌唱中要达到字与声的协调统一和完美结合,就必须做到“字正腔固”,使语言成为声乐艺术中真正的音乐化艺术语言。同时“字正腔圆”还是衡量演唱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戏曲艺术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精华,主要包括"气、字、腔、情、味"五个方面,许多声乐论著论述了这五个方面。荆州花鼓戏是中国三百多种剧种中的一种,作为地方戏种,是集唱、念、做、打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体,唱腔有着独特的魅力,其中旦角的演唱给我们很多启发。民族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借鉴西洋美声发声技术训练的同时,应注重向戏曲的综合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声乐艺术,是以声动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在声乐教学中,要突出“轻”、“情”、“美”。所谓“轻”,就是引导学生不论视唱还是练唱,都采用轻声唱。这种轻声唱,由于声音感觉量不大,呼吸平稳,气息流量小,支托感强,有利于以气息支持声音,发音位置高而且集中,较纯净,符合变声期学生嗓音的特点,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音高、音准。例如,教《蓝花花})这首陕北民歌时,以前总有部分学生唱不出这首民歌婉转悠扬的陕北情调。为此,我在教学中纠正学生扯着嗓子喊和硬着喉咙唱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轻唱。这样,学生既听清了自己练唱…  相似文献   

9.
字正腔圆,是对演唱者唱好一首歌曲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演唱者将歌曲的内涵正确地表达出来,影响感染观众、听众的最基本手段.声乐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发音的准确到位,又要兼顾对歌曲内涵、情感的探究、理解与正确表达.使学生的声乐水平在短期内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声乐教学中有的学生常常急于唱高音,认为音唱的高,音域宽就是出色的演唱,因而常常出现高音挤撑、低音虚晃这一较难教难解决的弊病。古语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学习声乐亦是如此,只想唱高音,不把中低音区的基础打好,往往"欲速则不达"。  相似文献   

11.
学前期幼儿活泼好动、爱唱爱跳,此时是幼儿兴趣培养的关键期,因此声乐教育在学前期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比较科学的对幼儿进行声乐教育呢?这是我们声乐教育一直以来不断追寻的方向。我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游戏式的练声方法、歌曲的选择、字正腔圆的发音方法等方面对幼儿进行引导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与西方戏剧的“写实”和“再现性艺术”不同,中国古代戏曲的很大一个民族特色是“写意”的”表现性艺术”。而虚拟化,又是“写意”民族特色的最重要表现。在中国古代戏曲舞台上,“唱一个慢板五更天,走一个圆场百十里”,“五六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师”。这种虚拟化的表演,在古剧里比比皆是,这也是中国戏曲区别于外国戏剧的一个特  相似文献   

13.
本阐述在声乐艺术中如何做到“字正腔圆”。“字正”包括字准、字真、字纯三个含义;“腔圆”指的是声音的圆润、腔调的婉转。字正是在腔圆基础上的字正,腔圆是在字正前提下的腔圆,二需融合统一在演唱中。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在我国民族声乐中把字正腔圆作为美学宗旨,而中国的汉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要求我们在唱歌咬字时要注意咬清字头,延长字腹,咬准字尾。其中在收音归韵时强调普通话中的十三辙与民族声乐的咬字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传统戏曲作品中,表演者十分重视每一次的咬字和吐字,是否能通过表演清楚地演唱出每一个字音对演员来说非常重要,这在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当中也有着明确要求。翻阅古典声乐典籍可以发现,只要是关于歌唱技艺的内容,都会着重突出"字"的重要意义。唱腔特色表现的是通过"字正腔圆"的唱法展现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16.
歌唱家应该是能够发展到足以响御整个宏大剧场的音量和魅力 ,应该声音甜美 ,音高准确 ,使音乐作品有淋漓尽致的表现。而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 ,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 ,更应具备那种“有人情味”的演唱 ,要求他们在正确要求其他方面的基础上 ,更要有正确“字”“情”的结合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 ,字正腔圆”说明了这个道理。一、“字”“情”的关系“词”在歌唱中是用来传情达意的 ,要想使歌能感人 ,就要做到“字里传情” ,这就要求在“字”上下功夫 ,声乐是语言与音乐高度结合的艺术。我们平时说话中有高低、强弱、快慢的变化 ,…  相似文献   

17.
歌唱是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无论任何人,任何唱法无不需要听众了解他们所唱的内容,以取得听众的理解、同情和共鸣。我国的戏曲和说唱艺术就有这个优良传统。戏曲和说唱是用大段唱词来表达长篇和复杂的故事情节的,这就需要把每句唱词都清清楚楚地送到听众的耳朵里,使听众毫不费力地领会到它的内容。所以我国的演唱传统一贯主张“字正腔圆”。训练方法则是“以字行腔”突出咬字,达到“字领腔行,腔随字走”之效果。当前美声唱法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其它唱法也大都以美声功夫为基础。因此,美声唱法的好与坏是事关…  相似文献   

18.
作品赏析 这首歌曲调流畅,音韵优美。全曲中有多个小节重复出现两次,且音域在八度之内,适合于中班教学。 歌曲表现的是孩子们庆“六一”时欢快、幸福的场面,所以应使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歌曲中的衬词“啦啦啦”要唱得一字一音,清楚有  相似文献   

19.
所谓“民族声乐”,并非单指传统的民族唱法,而是包含各种地方戏曲,民歌,民间唱法和民族化的美声唱法等几个方面,我国民族声乐有科学,系统的传统理论和讲究“字,腔、声、情、味”的唱技特点,建立和形成新的中华民族声乐学派体系,既要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的优良传统,保持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又要借鉴,吸收外国古典和近代声乐精华,同时要坚持“双百”方针,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为了发展和提高民族声乐艺术,必须大力加强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康丽 《成才之路》2010,(5):55-56
优美的歌声离不开“丹田气”的支持,“字正腔圆”全靠“气口”的巧安排我国古典声乐论著及现代的戏曲艺术家、歌唱家们,都把“丹田气”看成是一种正确的歌唱运行气法早在我国的唐朝时期,段安节其人就在《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明代的魏良辅也在《曲律》里指出:“但是沙喉响润,发于丹田者,自能耐久、”由此可见.“丹田气”在歌唱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