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定起跳     
《中国高校招生》2010,(9):12-12
男孩、女孩说:“将来我中学毕业了.离开家去读大学.那时就好玩了,我会很快乐,生活会很美好。”大学生说:“将来我毕业了,获得了学位,找到了工作,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我会很快乐,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年轻夫妇说:“将来我们搬到新房子,得到升职,加入乡村俱乐部,我们会很快乐.生活会很美好。”父亲和母亲说:“将来,这些孩子都中学毕业了.我们的住房贷款还清了,我们会很快乐,我们一定好好享受生活。”会计说:“将来报税时间过了……”老师说:“将来放假了……”农民说:“将来收完庄稼了……”技术人员说:“将来这程序设计出来了……”候选人说:“将来我当选了……”……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摘     
叶圣陶谈“教书”与“读书”叶圣陶在民进招待来京参观学习的外地会员茶话会上就“教书”、“读书”问题发表讲话。他说,我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后来我加了两个字:“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他认为,第二个说法比较明白。不教是因为学生自己能够学习了,不需要教了。世界上的事情学不完。不要说小学毕业就学完了,中学毕业也没学完,大学毕业考上了研究生,也不能算毕业。无论是谁,都要学一辈子。“为了不需要教”,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相似文献   

3.
我们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是想和你说说:什么是创业……段云松18岁那年从职业高中毕业……得!说实在话吧,段云松连职业高中都没毕业呢。他自己说:上学那会儿,特“玩闹儿”。当高级工程师、国营企业厂长的老爸本来认为儿子至少也该拿个差不多的大学文凭,可段云松不光没考上大学,眼瞅着职业高中快毕业了,又因为跟人打架被学校开除了。气得老爸当即从户口本上撕下写着“段云松”那一页.宣布将他开除“家籍”!母亲到底是母亲,尽管极度失望,但也深深为儿子的将来担忧。那天晚上,已经没学可上又百无聊赖的段云松悄悄从母亲门前走过,他…  相似文献   

4.
范德洲 《今日教育》2013,(7):100-100
记得在师范大学读书时,我和不少同学经常用“走对了路,人错了门”来调侃自己的命运—所谓“走对了路”,是说我们总算在高考千军万马挤占“独木桥”时,勉强胜出;而“入错了门”,指的是被师范大学录取了。在谈及未来时,我们总是郁郁寡欢,几乎笼罩了整整四年。可就在即将毕业时,我的心境却一下子开朗起来。  相似文献   

5.
和亲人告别时,我们会说“再见”;和朋友别离时,我们会说“再见”;毕业时,我们会和老师、同学们说“再见”。  相似文献   

6.
我们乡里有几句顺口溜:“上大人,孔乙己,说别人,想自己。”请别小看这几句话,它告诉了人们一个大道理:“说别人”要结合“想自己”,光说别人而不想自己是没有长进的。想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多数情况是在“说别人”,而没有好好引导学生“想自己”。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要求学生在“说别人”的时刻得“想自己”,而且可以借助故事引导学生先“想自己”,再“说别人”。  相似文献   

7.
肯定自己     
小学毕业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多个年头了。小学课本的内容早还给了老师,但有一篇课文的题目却始终难忘,甚至可以说它影响了我半生,直到今天还总是清晰地在脑海浮现:《伟人从小就看重自己。》并不是说从小就想当伟人,但从那篇课文,我获得了启示———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看重自己、肯定自己的存在,又怎么去要求别人来肯定我们呢?初中上生理卫生课时,老师在教完“性”的那篇文章之后说:“想想看。我们都是多么幸运啊。从亿万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父母生下来的,为什么不是别人,而会是我们?在出生之前,我们实在已打了一场大胜仗。所以不论自己是美、…  相似文献   

8.
我从踏进幼儿园的那天起,便决心将自己的爱和心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我所爱的幼教事业。20年来,我用无私的爱滋润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心田,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活泼、健康的孩子。每到毕业时,听到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您真像我们的好妈妈,我们舍不得离开您”,我的心比蜜还甜。可是,每当听到我自己的孩子哭着说“你是幼儿园的妈妈,不是我的妈妈”时,我真的感到无比震惊。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05,(12):4-5
看看社会上盛行的说假话和弄虚作假,其实早在学校的教育中就已埋下了“假”的种子。记得上学时,每逢校领导讲话,总少不了做“四有”的人这样的老生常谈。然而毕业工作后,我才感到,自己除了那点早已记不清的数学公式和各种概念外,我不知道现在自己“有”什么。我只知道自己思想苍白,精神贫乏,连灵魂都是干枯的。我只“有”怨恨:学校什么时候把我们当人培养过?  相似文献   

10.
毕亢 《班主任》2013,(6):55-55
一个午后—— “毕亢,来看看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吴姐,还有您想不出来的题啊?”“怎么跟你们老师说话呢?这么没大没小的!”“没事,这是我的小朋友,我们是忘年交!”……毕业多年后,我曾问过“吴姐”为什么允许学生这么称呼自己,她说:“真正的尊重是要放在心里的,嘴上说‘老师好’心里却在骂你那不是尊重。我宁可学生嘴上没大没小,只要心里敬我就行了。”我说:“吴姐,在我心里您永远是我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踏上了幼教工作岗位一九五七年暑假,我初中毕业,那时家乡办了幼儿园,我就当了幼儿园的教养员。一当教养员,就受到了不少的讽刺和嘲笑,有的说“这个姑娘没出息,别人都去考高中,进工厂,她却做个猢狲王”,有的说:“自己年纪轻轻,还没结婚,怎么会带孩子?”也有的好心人劝我说“不要去自找烦恼,去当老猪管小猪”。特别是我母亲,认为替我上到初中毕业,却去当个小孩王,是不  相似文献   

12.
离学生毕业只有一周的时间了。这天是班务活动课,同往常一样由班干部主持,学生值日生总结。我在办公室里给学生写毕业鉴定。突然,听见教室里有哭泣声,我忙起身赶到教室,只见学生李××低着头站在讲台上用沉痛的语调说:“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全班同学。给我们班级抹了黑,我——该怎么办啊?”说着,他大哭起来,并用拳头捶打自己的胸脯。该生是  相似文献   

13.
蒋光宇 《课外阅读》2009,(15):12-13
22年前,畅销书作家海岩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每天晚上八九点钟准时回到自己的小屋,偷偷摸摸地写一部长篇小说。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写呢?因为海岩只读了四年书,连小学都没毕业,他怕别人说自己“不务正业”,怕别人说自己“好高骛远”。  相似文献   

14.
老黄     
从小学到大学,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高一时的班任黄老师。那年,黄老师刚毕业,可看上去却像个饱经沧桑的老者。他在介绍自己时毫不隐讳地说:“我的大学同学都叫我‘老黄’。我知道我长得老了点儿,毕业时我对同学说, 20年以后我还这样,到那时你们该叫我‘小黄’了。”同学们被他的幽默逗乐了,那一刻我们一下就不再陌生了。   打那以后,我们就叫他“老黄”。   当时,全市中学正兴健美操。在这股热潮中,我们班荣幸地被选为校健美操试点班。那天,我们全班 40多人在操场学健美操。看热闹的同学把我们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指指点点…  相似文献   

15.
隔阂     
XX年X月X日今天无意翻出小学时的同学录,上面已布满了灰尘。从小学毕业后就再没动过了,记得临毕业前我到处找人写同学录,生怕落下一个人,而他们给我的留言也几乎都是“勿忘我”、“我们永远是朋友”等等等等。那时我们都相互承诺,说毕业后谁也不忘记谁,还很认真地勾了手指。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6,(1)
如果要概括我们这个民族的特点,我首先想到的是健忘。尤其是民族的下一代,几乎要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忘记得差不多了。高中毕业说不全“四书”“五经”的大有人在。他们的头脑里可以装得下“四大天王”,甚至记得他们的主打歌曲,惟独容不下“唐宋八大家”。不要说记住他  相似文献   

17.
他们带着生气的口吻说:“你给了我们一台只能靠英语动起来的电脑,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教自己英文,才能用得了。”那是我作为教师,第一次听人如此随意地说“教自己”。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子沐在邮箱收稿的时候,看到一封读者来信说,曾经觉得班上有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儿,恨不得赶紧毕业,赶快离开他们。等到现在真正毕业了,却无比怀念他们。我想,她的话应该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吧。记得上初中那会儿,我们班有四大“门派”,经常有门派领导人过来互相挖墙脚。作为“吃货”的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创立了“蛋黄派”,最终一统江湖,终止了江湖纷争的局面。代价就是——每礼拜  相似文献   

19.
抒情     
“又是星期一了!”我叹道。我呆呆地望着操场上的风筝,我多想像风筝一样去亲近蓝天白云,去享受三月和风啊!但这可能吗? 寒假如白驹过隙,转眼我又返校了。“到了学校要遵守纪律,要好好学习。我们全家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华哥大学都毕业了,健儿也上了大学,几弟兄就只剩下你了……”“学不学是你自己的事,我们不能天天跟着你。反正高中毕业后考不取大学,你自己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历史的沉淀让我们习惯了“听话”。习惯了“听话”的我们往往发不出自己起初的“声音”,有时即便发出一点,也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时代的发展让我们明白了沟通、对话的重要,不但要求我们自己,尤其是我们的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起初的“声音”。有这样一个例子,说的是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