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是小学最重要的学科。对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文学知识有着显著的作用。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着小学时期的学生识字、阅读、培养兴趣的发展,还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改革,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情感教育成为语文学习中的指路明灯。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让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语文方面的学习能力,对小学语文学习效果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把阅读课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符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全方位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建志 《福建教育》2005,(6A):19-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落实“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如何达到培养阅读兴趣、丰富语言积累、领悟和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要求?我们提出以学生主体实践为基础的“自主阅读”的教学观点,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体验为中心、生活为中心的新的教学观,把知识、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于学生“自主阅读”实践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主要以分析阅读教材内容及句子和段落为主,使教学内容变得格式化,减弱了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侧面丰富学生自己的写作能力和阅读情感,并延伸自己的精神世界。进一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从多个层面对阅读和写作有效契合的途径进行研究,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三年来,小学语文界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以来,语文教学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课标”提出一系列的新理念,如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重视识字教学和口语交际的教学;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阅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明确了各年级段的阅读量;作文教学要求合理,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从设置问题,留下悬念和读中感悟,激发情感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7.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语文的基础,是阅读与写作的前提,在识字教学方面,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机械识字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新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效率,使识字教学真正有效。同时教师要认识到识字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多识字、有利于学生提早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为学生打开了一个丰富的文本世界,同时对小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情感体验一直是阅读教学的灵魂与主线。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激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阅读教学区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为此,我们要认真上好大纲规定的阅读课,在阅读课教学中要精心指导,保证阅读质量。一、激发兴趣,克服惰性,培养勤奋执著的求学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应富有情感地介绍某些书籍对自己的启示,以自己切身的体会说明书籍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同时可引用历代名家名言增强说服力。  精神财富是靠勤奋劳动创造的。教师应向学生讲述一些中外名人勤奋读书写作的故事,培养学…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知识的来源,兴趣是前进的动力.小学语文之所以以课文为向导来传播新知识,是因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而教师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引领人.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兴趣,他们也乐于吸取知识的养分来满足成长的需求,他们尚处于教育启蒙阶段,此时也正是培养他们阅读兴趣的良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一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也是在阅读和理解当中完成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他们奠定良好的语文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我就自己对小学作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活跃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是写作的前提。因此,我把兴趣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高年毁学生学会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并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让学生生出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必须以课外阅读作为基础,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梁建兵 《天津教育》2020,(1):153-15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在阅读中挖掘课文的深意,掌握课文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阅读方面的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和阅读需求出发设计教学内容,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感悟,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使他们逐步学会阅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拓建军 《学周刊C版》2014,(1):159-159
正《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培育语文素养。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感教学,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把握课文内容有着积极的作用。其实,培养语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阅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等。这些新理念已逐渐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使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思想活跃,师生、生生积极合作。成绩必须充分肯定,但同时出现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圈子里,确实存在着…  相似文献   

17.
王妍雯 《课外阅读》2011,(11):329-330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训练是语文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就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本人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小学老师十分棘手的问题。同时它也是学生学习上讨厌的一个环节,不想上作文课,不想写作文。小学的作文教学就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针对这样的情况,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对作文教学的重视力度;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留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去大胆想象,构建蓝图;广泛阅读,积累语言和素材,使学生有东西可写,也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如何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阅读上呢?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最主要的内部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可以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索和学习,进而发展他们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把“比较”看作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作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近有不少作者来稿都对比较阅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特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篇,以供大家学习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