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肯定而明了,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果让为人师的我们扪心自问:你爱学生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为了学生,我们呕心沥血;为了学生,我们废寝忘食;为了学生,我们……可是,我们的爱,学生知道吗?他们接受吗?他们同样爱我们吗?回答或许就不那么肯定了。有些教师不是常常哼唱那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吗?我想,这恐怕就是那种由于自己对学生的爱不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的遗憾又无奈…  相似文献   

2.
爱心、细心、耐心,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没有爱就没 有教育’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全心 全意地去爱所有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但在实际 教学中’老师总是容易接纳成绩好的学生’他们是老师的荣誉 和骄傲;相反,老师往往很难接纳后进生,他们调皮捣蛋,学习 成绩差’是班里的“后腿”。因此’老师在经过多次教育仍不见 好转之后,就会对他们逐渐失去耐心,失去信心,直至失去爱 心,对他们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而严重影响了全面育人目 标的实现。因此’充分认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用教师的爱去 激励他们,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 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里有句生动而富于哲理的话:“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花的。”教师对学生必须真诚,最根本的是心诚,就是对学生的爱、深沉的爱。有位教师,一天放学后,他让几个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留下来补课,他对学生说:“你们的数学太差了,老师帮你们补课,好象一只只‘破锅’,补好就是好锅……”他满以为学生会听话、甚至会感激他。结果呢?“老师、我去拿书包。”“老师、我去小便。”“老师、我去……”学生一个个溜走了,教室里空空的。他苦苦思索:老师放弃了休息,诚心诚意帮他们补课,他们却一个个溜掉,为什么?感到很恼火。  相似文献   

4.
老师: 您常教育鼓励我们要争取当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生,您也常批评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差的“双差生”。可是,从您的言行中我们看出,在您的心目中还有一种“三好生”,也有一种“三差生”。您心目中的另一种“三好生”就是长相好、穿着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您心目中的“三差生”就是长相差、穿着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令我们  相似文献   

5.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6.
散步的乐趣     
当准备让吃完午饭的小朋友去散步时,我们就能听到他们这些请求:‘老师,带我们去小亭子里坐坐好吗?’‘带我们去草地上看蒲公英球好吗?’当老师答应他们的请求时,他们是那么地欢快雀跃。有几天因为下雨,不能出去散步时,他们又充满了希望地问:‘老师,今天还能出去散步吗?’我也不正面回答,反问道:‘你们说呢?’他们说:‘下雨了,不能散步,是吗?’‘等不下雨,再去散步,好吗?’三岁多的孩子对散步竟会产生这样强烈的兴趣!他们希望感知周围的一切事物,他们希望探究大自然的一切奥秘。那些飞舞的蝴蝶,嗡嗡叫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为语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阅读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语课怎么“讲”?叶圣陶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的‘讲”’。吕叔湘先生也强调:“讲的要击中要害,学生哪个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给他讲一下,点一下,学生懂的呢,就不讲。要是学生懂了,你还老在那儿逐字逐句地讲,学生就不爱听,只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班级管理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共同进步呢? 一、用爱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班上成绩好的学生,除了肯定他们的成绩之外,我还鼓励他们三个一组分带一个学困生,让他们明白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并且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首先和他们多交流。对于他们的落后情况,我从不轻易下结论,更不挖苦。例如,刚开学不久,我发现班上的一位男同学即使在我提非常简单的问题时他也不举手回答问题。我找他谈话,问其原因。他说他的成绩一直不好,他怕回答的不正确,老师会批评。我就对他说:“你现在是一名初中生了,初中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小学的成绩不好不代表你现在乃至以后的成绩,只能说你的基础有点薄弱。‘勤能补拙’,只要我们努力,终会有所进步。我相信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一定会克服困难的。”在我的鼓励下,他有了点滴进步。所以说教师只有用爱与信任滋润学生的心田,对学生充满爱,才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王荣生老师在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口头应答和反应,是以回答老师所组织或诱导的问题为主呢,还是努力在拿一种‘有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其根本问题也是他在文中提到的“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吗?我们可以从教学预设这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教学开展都涉及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学的必定是语文教师的“语文”。  相似文献   

10.
由于职业习惯,喜欢和小学生在一起谈天,交谈的过程中常常听到孩子们谈论自己的老师。说到自己喜爱的老师,孩子的脸上荡漾着笑容和自豪的神情;说到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孩子的脸则是一种不屑和无奈的神情。问其原因,孩子说:“我们有时候犯些小错误老师就骂。‘死皮子’、‘不要脸’、‘什么东西’……上课有时回答不上来老师的提问,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讽刺我们。我们特恨这样的老师,上这样老师的课我们就发愁,这样的老师我们就不想让他教我们……”小学生,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作为教师,你是否懂得孩子的心?孩子一整天都在学校学…  相似文献   

11.
单纯从亲属、朋友和同志的关系网络看,教师与他的学生们可能存在着亲疏之别;单纯从教师个人的观点、兴趣和爱好出发,教师对他的学生的评价可能有高低之别。但是作为体现党和人民对学生关。。爱护的教师,必须以极大的努力排除这些干扰,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应热爱自己所教的全体学生,不能只爱自己所喜欢的几个“得意门生”,厚此薄彼。爱好学生,爱聪明活泼的学生比较容易,但是要爱全体学生,特别是爱“差生”可就不太容易了。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讲得好,“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作为一名人…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有这样的议论:他们喜欢这个老师而不喜欢那个老师;这个老师教的好,那个老师的课不爱昕等。对于学生的这些议论,说白了就是老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喜欢自己和学生凭什么喜欢的问题。以笔者之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也就是说,教师除了完成传统的“授业、解惑”等本职工作以外,不能忽视了比为师者更为重要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我不止一次听我校老师说,低年级聋哑学生比较听话,到了中年级就开始变了,特别是高年级的聋哑学生不听话,个别学生很不听话,而我却持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只要我们教师能用真心爱聋哑学生,一定能换得学生的爱;只要我们教师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也一定能教育好聋哑学生。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人问一位教师同志:“你知道人造地球卫星吗?”这位教师面红耳赤,好半晌才回答:“我只听说过‘人造肺’,却没听说过什么‘人造胃’、‘人造心’!”有个小学生跟他母亲去参观了梅山水库,回来写了篇游记;可是他的老师却硬把“梅山水库”改成“佛子岭水库”。这个小学生一再申述他参观的,确实是“梅山水库”,但这位老师却坚持说:“安徽只造过一座“佛子岭水库”,根本就没有什么“梅山水库!”  相似文献   

15.
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耳听几个学生在前面议论着什么,循声跟上,正听他们说:“子迎是老师的亲戚,老师才特别喜欢他。”“要是老师与我是好朋友,那该多好啊,我什么都不怕,犯了错老师也不会批评,课上老师一定多叫我回答几次问题,多表扬我几句。”“要是老师与我家是亲戚多好,我一定请他为我多讲几个我爱听的故事,为我多画几幅我喜欢的画。”“要是老师是我的亲戚,我一定好好努力,争取每天什么都得‘优’,让老爸老妈高兴,让爷爷、奶奶更开心。”……第二天到校,我便急忙找来学生登记表,详细地查找并记下了那几个学生的家庭…  相似文献   

16.
夕阳 《师道》2004,(6):17
一次,笔者在参加某教学公开课时,发现上课老师神采飞扬,不时提问,而学生均举手频频。但能被老师提问到的学生不多,面不广。有部分学生被连连提问到,而大部分学生则没有那么幸运。课后,有几名学生连说没意思,笔者当即询问了几名学生,回答的是:“因为要上公开课,老师要求我们,提问时大家都要举手。能回答的举左手,不能回答的就举右手。不然的话,要被老师‘秋后算账’的。”那么举手情不情愿呢?不少学生回答说不愿意。再问其原因,回答说是不少老师平时很少或从不提问他们,举不举手都一样,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问了也白问。这一情况引起我的…  相似文献   

17.
爱是教育亘古至今不变的主题。教育之爱,是百年树人的阳光雨露。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除了应该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外,更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他们爱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如果教师不特别关注他们,就会造成他们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学习没有兴趣,自卑心理越来越重,最终成为班上的差生。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人说过:“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座右铭。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作为学生,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然而由于现实中存在着太多的功利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爱也随之变了“味”。一位高中学生曾这样抱怨:“数学老师经常要求数学不好的同学课后到他家里补课,按‘约定俗成’,一节课收费80元”。这样的举动让人心寒。谁能相信这样的老师对学生会有爱心…  相似文献   

19.
这学期,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要请学生站起来个别朗读时,他们就会一下子矮半截——头都埋得低低的!没有几个愿意站起来朗读;然而叫他们集体朗读时,他们一个个都精神饱满,读得有滋有味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找来陈涛同学询问,他是个胆大的孩子,回答问题挺积极的,可最近也不肯主动站起来读课文了。他的回答令我吃惊。他说:老师,你检查我们朗读时,总先说:‘请大家仔细听,××同学有没有读错的地方?’于是,大家都扳着手指头数他读错了几处。想到将要接受同学的‘弹劾’,我就会特别紧张,越紧张就越读不好,就不愿读了。”啊?问题竟然出…  相似文献   

20.
齐小健 《河北教育》2005,(10):10-11
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感情投向‘好”学生,而往往对“问题生”抱有偏见,甚至反感。其实这些‘好学生”也只是学习成绩比较好,其他方面未必很好。久而久之。学生和老师之间就会形成一种不正常的情感状态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我认为,负责任的教师.应做到对“问题生”特别深情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