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欣赏学生习作,是一种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它将有助于改变传统作文教学过于注重甄别和否定,目标过高,要求过死,缺乏亲切感、成就感,学生怕、教师烦的状况。使作文走向本真、走向生动、走向愉快。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把作文定位于"写话"与"习作",这就表明,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练笔。教学中,教师应放缓坡度,降低难度,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流程,按照"观察积累—指导试写—评改完善—习作欣赏"的流程来开展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积累习作素材和知识,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力倡导真实的写作思想,引导学生习作走向创新,走向个性化。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通过评选"作文之星",使更多的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作文的兴趣。2.通过欣赏佳作,修改病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状物的基本方法,提高习作的水平。3.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轻松作文,一直是我们作文教学追求的目标。笔者依托日常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积累、阅读、交际、成功中不断丰富习作的素材。生成习作的火花,体验习作的快乐,为学生铺设了一条走向作文成功的大道。  相似文献   

6.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习作教学的综合功能,运用能实现评价综合功能的"发展性评价",让作文评改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以此来发现学生的习作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习作水平上的发展。本文通过"书信传递心扉"来代替传统呆板的作文评改,真心地赞赏学生的生活和文章,令每一名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感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欣赏和被欣赏"的愉悦情感充盈整个作文评改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纵观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虽然产生了许多模式,但仍呈现不景气的局面,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有的敷衍成篇甚至抄袭范文,导致语文教师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学,已无计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让学生大幅度提高作文成绩。实践证明,若能调动学生作文激情,欣赏学生习作,让其享受到习作成功的欢乐,那么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8.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习作教学的综合功能,运用能实现评价综合功能的"发展性评价",让作文评改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以此来发现学生的习作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习作水平上的发展.本文通过"书信传递心扉"来代替传统呆板的作文评改,真心地赞赏学生的生活和文章,令每一名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感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欣赏和被欣赏"的愉悦情感充盈整个作文评改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习作教学唯有契合学生写作过程的内在发生机制,与学生的情感储备、知识储备“和谐共振”,才能激活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思维之泉”。习作教学起于学生言语发展需要,习作过程展开的不同阶段紧紧关联学生的言语发展需要,习作教学最终走向学生言语生命的养护。“需要”作为习作展开的核心关切,犹如一根链条联结起儿童作文持续增能的“动力回路”。  相似文献   

10.
开放性习作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作文内容的开放、作文形式的开放和作文批改的开放一作文内容的开放作文内容的开放、是指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写作之源.①走向大自然,观察自然景物.每年的春复秋冬四个季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自然景象和风光.学生通过  相似文献   

11.
生活即作文,作文也是生活。作文应是学生感受生活、发掘生活中真善美的过程,并在这过程中主动去学会欣赏,学会沟通,学会合作。而这正是当前小学生所缺少的。因此,本次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再现生活。收集习作信息,整合习作信息,激发习作的兴趣,感受作文的过程,积累习作的素材和  相似文献   

12.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语言是基础性工具,而目的是服务于学生今天和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确立"围绕学生的生活需要进行习作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生活为切入口,畅通作文的"源头活水",让习作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作文过程生活化".通过对统编教材中高段习作教学课堂的实践,探究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优化习作教学,以提高小学生语言建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肖敏 《考试周刊》2014,(4):41-41
<正>"作文真烦人,不作又不行"。经常在孩子们口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的确,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教师怕教,学生难写。这已成为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个瓶颈。因此,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必须突破传统习作教学的窠臼,积极开拓习作空间,定位于更宽广的视野,走出习作教学的小天地,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和活动为主线,让学生面向生活,自由创  相似文献   

14.
理论网页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就是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过去,学生习作来源于教材或教师的预设,中心思想已被框定,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去寻找或编造素材。这种“立意本源”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在作文中大话、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他们逐渐练就了一套奉命作文与应试作文的本领,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和儿童的情趣。我们摒弃“立意本源”并不是说学生习作不要立意,而是教师…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材走向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勉为其"教"的困局。"童化作文"工作室以写人类习作教学内容建构的研讨活动为例,深入探讨了从习作教材走向教学所经历的置于"文体场域"、厘清"教学边界"、精准"习作知识"三个阶段,试图破解当下的习作教学之难。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体验为基础,实施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是作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于刚开始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数的个案告诉我们:品尝失败滋味并不能促使他们走向成功,反而使他们逐渐丧失习作的信心。一次表扬、一次成功的习作,能唤起孩子积极的成就动机,能促进学生走向习作的成功之路,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写作态度。所以,对于三年级起步习作教学来说,我们更主张“成功是成功之母”,应帮助学生尽早品尝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乐于表达,树立习作自信心。如何促成学生成功呢?我们以人教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的八次习作来试作讨论。一、把握标准,降低门槛,减少作文畏惧感《语文课程标准》中,…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体会到在评价习作时,要珍视学生习作中闪烁着的个性光彩和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要努力弘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有效地促进习作评价的改革。一、互相欣赏,给学生少些批评1.欣赏与摘录相结合,在欣赏与摘录中品评。每个人都期待被认同、被肯定,学生尤其如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作文展示栏"上,引导其他同学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寻找作文中的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学生习作之源,习作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因此,叶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和神经.这恰恰是"生活即教育"的最佳诠释.生活教育理论为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所以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将习作教学的目光投向窗外,让课堂外的生活和习作教学有效链接,让真实的生活场景来活化习作内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让生活和教育自然交融,从而摒弃将学生关在教室里,用枯燥的章法技巧讲解或大量的空洞命题来塞满他们的写作教程的窗内习作教学的单调做法.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更是让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结合实践,探讨小学起步作文的教学方法:回顾主题,温习课文;引入课题,明确要求;佳作引导,章法导写;梳理行文,静心写作;展示习作,欣赏指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学习写作,消除了三年级学生对习作的惧怕心理,学生从想写、愿写到乐写,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