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网络游戏被称为"电子海洛因",提到网络游戏总是与网络游戏成瘾导致学业成绩下降、离家出走等负面消息联系起来,网络游戏作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工具是不需要禁止的。文章对聊城大学18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网络游戏并非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另外,以网络游戏为出发点,分析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探讨如何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游戏的正面价值和教育意义改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针对独立学院工科生的特点,就当前独立学院工科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和现状进行探讨,认为独立学院工科生课程连贯性强、对计算机技术相对熟悉、不善人际交往等特点加剧了网络游戏成瘾过程;就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危害进行分析,并就游戏管理、思想教育、心理引导等数个方面提出了与之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网络游戏以新奇性、互动性、参与性特点在大学生中风靡,并使部分学生成瘾。本文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调查了503名大学生的网络游戏成瘾情况。结果显示网络游戏成瘾者占10.32%。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游戏动机与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者利用<网络游戏动机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调查了湖北省546名参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以探讨青少年网络游戏动机和网络游戏成瘾的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大学生网络游戏动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并且男生比女生有较高水平网络游戏动机;参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中成癌者比例为4%;网络游戏动机中的成就满足维度对网络游戏成癌的预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网络游戏成瘾标准及其症状的基础上,对十省市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和大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了我国不同学段青少年网络游戏的参与程度、成瘾比例、游戏时间、上网场所及占课余生活比例等多项数据.我国青少年中有79.3%玩过网络游戏,成瘾比例为3.2%.青少年时期的特殊心理、网络游戏本身吸引力,以及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与管理、社会监管等方面都是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是网络游戏媒介本身在丰富的视听盛宴、平等的社会地位、游戏的快乐感觉、对现实的超越性和体验的自由性等方面迎合了青少年受众的游戏心理意识;二是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满足了情感交流、释放压力、自我实现和好奇探索等心理需求.因此,应该从立法、游戏本身、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防范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癌,且尤其应该突出网游成瘾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网络游戏的致瘾因素与教育游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网络游戏与教育游戏的关系,以及对教育游戏的影响入手,通过分析网络游戏在时间、金钱、情感三方面致人成瘾的特性,力图为教育游戏的发展提供参考,甚至警醒。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家庭依恋、朋友依恋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青少年依恋性与网络游戏成癌的关系.为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以500名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适合我国青少年现状的依恋问卷和台湾学者陈淑惠所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积差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焦虑性因素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正相关;亲和性因素与网络成瘾基本上无显著相关;家庭依恋与朋友依恋中的焦虑性因素均能显著预测网络成癌.  相似文献   

9.
吴少利  李静 《考试周刊》2012,(23):163-164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结合网络游戏的特点,从大擎生自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较大。使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调查问卷对昆明地区617名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非常普遍,对待网络的态度较积极,能积极使用网络服务项目;上网原因主要为朋友怂恿、无聊和好奇;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学生上网次数、时间和进行网络游戏有差异。应根据大学生网络使用特点,利用其积极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干预,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对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采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和攻击行为倾向量表对77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指数、攻击行为倾向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言语攻击和敌意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二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2)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和攻击行为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对攻击行为倾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网络游戏成瘾得分越高,攻击行为倾向的总分就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计算机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现状令人堪忧.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具有内部、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本文探讨了网络游戏成瘾的外部抑制性因素对成瘾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使能条件、监控与追踪、警示、成拳和劝阻等五个外部抑制性因素,并开发了一套有效的量表以测量各因素对成瘾行为的作用大小,初步调研结果显示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令人满意.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提出应对抑制大学生网络沉溺的具体措施和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尽可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1500名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问卷调查和大七人格测试,探讨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和中学生大七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人人格形容词评定量表(简式)(QZPAS-SF)和线上游戏成瘾量表对广州市近1500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中学生网游成瘾与大七人格存在显著相关:大七人格各因子中的严谨自制、淡泊诚信、热情豪爽、善良友好对网游成瘾倾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精明干练对网游成瘾倾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认为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具有某些特殊的人格特质倾向,提示应加强网络游戏成瘾者的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引起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严重关注.网络游戏迎合了青少年的审美观、好奇心、好胜心、成就感,并具有可反复性等特性,少数人学生因自制力差、追求成就感等原因而上瘾.加强管理,积极预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人际交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等,是防治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瘾包括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聊天成瘾,除网络本身原因外,家庭和学校教育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马斯洛高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是根本原因。大学生网瘾有生理、心理于口社会三方面的不良表现,可以据此诊断是否网瘾。网瘾的预防和矫正,有管理引导、传统文化、学习迁移和聆听疏导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今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了社会管理和高校教育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探究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和危害,寻求对策预防和改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症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了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及时关注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动态,提出有效的对策,是当下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2009年网络"偷菜"游戏风靡校园,催生校园"集体无聊化"情绪,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材,本文客观分析大学生沉迷网络"偷菜"游戏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并相应提出解决大学生沉迷网络"偷菜"游戏的教育干预,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摆脱网络游戏的束缚,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游戏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游戏已成为大学生们身份认同及心理满足的一种存在和情境。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游戏群体痴迷网络游戏成瘾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危害,找出做好这类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从而真正把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通过随机抽取上海市5所高校495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人际疏离感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有显著性别差异;网络游戏偏好、人际疏离感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信息获得偏好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负相关;游戏偏好、交往偏好及社会孤立感对网络成瘾倾向的正向预测效应显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网络游戏偏好、交往偏好、人际疏离感密切相关。为大学生创设团体深层交往的环境,增加社会支持,将会有效预防或矫治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中职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237名在校中职生问卷调查发现,中职生网络游戏成瘾比率高于同龄青少年;男生上网游戏成瘾的比率高于女生;学业成绩差的网络游戏成瘾率高于成绩一般的,而成绩一般的高于成绩优秀的;二年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率高于一年级,一年级高于三年级;网络游戏成瘾者的社会支持低于非成瘾者,在社会支持利用度上二者存在显著差异。解决中职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多管齐下,加以预防,以促进他们的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