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平素时常告诫自己或者劝慰别人:别和自己过不去。意思是说:人生苦短,何必总和自己过不去,累不累?尤其是对当今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想想似乎很有几分哲理,其实呢?国人或许还记忆犹新:跨世纪的两次中日小学生夏令营的比拼,我们的孩子均以很大的悬殊败北。这令国人震惊了!我们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说     
“过不去”是一个耐人琢磨的词语。从正面理解,“过不去”可能意味着严格要求,体现出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就好像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一样;从反面理解,“过不去”也许是老跟自己找茬子、挑毛病、设置障碍的人。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自己。作文时,一定要突出跟自己过不去的那股别扭劲。在大量的来稿中,我们选发了下面三篇佳作,孰优孰劣,请大家关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建宪教授的点评及亮分。下期赛题:《我们怎样结尾》。主持人说@王玲  相似文献   

3.
6月17日晴"人之初,性本善……"耳中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学堂中学童的朗读声。我忍不住拿起床头的那本三字经来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第一次看到以后,粗俗的以为是:"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是善  相似文献   

4.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某人经常和别人发生矛盾,刚开始以为是人际之间的小摩擦,但时间久了,就发现这个人和很多人都有矛盾.这时就需要反思一下了:为什么总是和别人过不去? 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仔细想过之后就会发现:之所以和别人过不去,是因为和自己过不去.  相似文献   

5.
毕加索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绘画是上帝给与幼儿的一种天赋,而且儿童画饱含着人之初的纯真与质朴,与艺术之间有着天然之合。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在绘画中幼儿达到精神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为何不让我写春节对联。""你的字太干太瘦,不喜庆,留着清明时写吧。"●跟你过不去那就是跟我过不去,跟我过不去那就是跟我姑父过不去,跟我姑父过不去那就是跟朝廷过不去,你问他敢跟朝廷过不去吗?低调,低调,都低调啊。  相似文献   

7.
注定无法完美的职业教师,倍受关注又倍受冷落、倍受期望又倍受批判的群体,难免碰见各种"过不去"的人或事。分析为什么和老师过不去、又有哪些人和老师过不去,才能真正知晓没有谁真的"敢"和老师过不去,因为教师的十足底气。  相似文献   

8.
心灵相约     
<正>别和小人过不去,因为他和谁都过不去;别和社会过不去,因为你会过不下去;别和自己过不去,因为一切都会过去;别和亲人过不去,因为他们不会不让你过去;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别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相似文献   

9.
补白     
尤今 《学习之友》2011,(11):63-63
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实际上,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  相似文献   

10.
适合自己的写作之路,大多会选择"第一人称"的写作姿态。用"属我"的方式来写论文,可以解决"隔""空""掰"的问题。"属我"的方式,是一种最有把握、最贴近自己、最能表达自己思想的优等方式。运行"属我"的写作方式,需要关注三种策略:一是适时回望,明见"我"的成功指针;二是为"我"而写,写出"有我"的文章;三是自我突围,也需要和自己"过不去"。  相似文献   

11.
微语录     
《今日教育》2015,(2):7
独创先要自我质难,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范洪义在谈论研究生教育时,表示至少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生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一个"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的过程。如果你只靠别人的什么"指南"一下子把你引领到核心的地带,你会被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还是中学生模样的蔡依林,怯生生地唱着《怪我太年轻》,脸上带着纯真的红晕出道了。那时候,蔡依林真的是太年轻,总是和自己过不去,就像她在《空白》中唱的一样:"不甘心不情愿,不好聚不好散,宁愿强求夏日的街头,一片空白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3.
若学校对你来说很难适应,其实不用改变社会,改变自己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可以了。让"内在的老师"不再总是跟"内在的学生"过不去,不再总是彼此制造挫折。内心若充满信任和善意,相信自己总是有选择的,那么学校便会处处与你方便,提供无限的资源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人之初,性本善."古人的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一读完<野风车>小说集,就有了这想法.因为,书中许多"人之初"的儿童,都是心灵纯洁无瑕,朴质而美的.  相似文献   

15.
小楼是初中一年级的女生。她经常不高兴,因为她总觉得周围的人都与自己过不去,特别是本班的同学和老师。她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小芬也不是个好人,前两天还跟我有说有笑,今天在校园里看见我居然跟没看见似的,不和我打招呼!准是自以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晚年后,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年,俞平伯在一篇随笔中写道:"《红楼梦》好像断纹琴,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文章的发表在红学界引起不小的震动。朋友老孙跑来关切地问:"你是红学界的泰斗,外界并没有人向你施压,你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况且学  相似文献   

17.
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一种洞察人性中恶的能力,一种把别人的痛苦完整的理解为自己痛苦的能力——【小引】人之初,性本善。从晋陶侃之母"剪发待宾",到今天"一个母亲的情怀,足以感动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情  相似文献   

18.
好书快读     
导读:怎样看孩子?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有了这个先人之见,中国的家长、教育者对孩子的看法往往偏"善",说起孩子的未来眉飞色舞,遇到问题避重就轻,有意  相似文献   

19.
<正>进得庙里会发现,每个大殿门口都有一道门槛。人生就像这门槛,须过得自己过得人。然而,人偏偏都要追求完美,于是许多时候,就过不得自己、也过不得人。说得再白一点,就是不仅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和别人也过不去。譬如画家,要求自己的画从构图、用色、立意都完美,画到最后肯定要撕掉。谈恋爱,都想找门第高、人品好、  相似文献   

20.
朱敏娟 《学子》2013,(6):163
苏格拉底说:"美德是知识,美德是人内在的灵魂。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教育能使人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已有的美德。"我想我还未必能完全理解这位伟大先哲的这句话的真谛,但它却已经给我的班主任工作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是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孟子不也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我尽量避免空洞地向学生灌输真善美或生硬地向学生提出真善美的要求。我要用我的耐心,用我的爱心去引导学生、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