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四岁那年秋天,我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母亲带着我离开小镇,到了陌生的县城,住进了一个陌生男人的家。母亲说这是她的幸福,她希望我理解。我很努力地点点头,泪却涌上来。坐在县城最好的中学的教室里,我一点都不快乐。下课,一个人看着窗外高高的白桦树发呆,再或者,仰头看着天上不停变幻的流云,心飘回了小镇。  相似文献   

2.
徐川 《中学生百科》2012,(34):43-44
我想用一次我所不熟悉的文体来记录这个我不熟悉的地方,那么,从头到尾都可谓是新的,但同时也是陌生的。陌生的地方,陌生的过路人,陌生的事物中却有着让我同样熟悉的感动。很早很早的时候,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在哪里第一次听见了塞纳河,那个时候我认为塞纳河是美的,起码要比外婆家的那条小溪流清爽上许多。听起来也十分洋气,就像我那个很时尚却不经常见到的母亲。比很早很早还要早的时候,母亲与我就已经是聚少离多,外婆总是在我已经有些记忆的时候开始给我灌输关于母亲的一切,她怕我忘记了与我有着无法  相似文献   

3.
1987年7月7日晴 还在襁褓里嗷嗷待哺的我,被母亲放到了一个陌生的大门口.虽然母亲的眼里充满了不舍,但她仍然还是弃我而去.我生下来后第一个熟悉的人、最亲的人走了,我还没来得及把她的模样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她便走了,消失在茫茫人海……  相似文献   

4.
叶老师是女儿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已经退休两年了,然而,我和孩子却永远也忘不了她。是她,把毕的精力都献给了孩子。她,是孩子的好老师。 两周岁时,女儿上幼儿园了。从未离开过我的女儿,就要投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接触陌生的老师,陌生的伙伴,她会害怕,会哭闹吗?她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第一天,带着母亲的担忧与期望,我牵着女儿的手迈进了幼儿园的大门。叶老师迎  相似文献   

5.
那一双饱含深情与慈爱的眼睛令我永远无法忘怀……我刚进幼儿园时才两岁半,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只有她——我的启蒙老师郑老师,她那美丽的笑容、瀑布般的秀发和明亮的眼睛,让我觉得她有母亲般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6.
    
九岁那年,父亲抛下了年幼的我和母亲走了。母亲虽然痛苦,但她还是坚强地站了起来。一天,窗外下着小雨,母亲带我走进了一个陌生的家。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站在我面前,妈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我,并对我说叫“爸……爸”。我愣住了,两行热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我推开妈妈,跑到外面,任雨水打在脸上。我朦朦胧胧地看到妈妈那憔悴的脸庞和弱不经风的身躯,全身湿透了。我扑在妈妈怀里喊:“妈妈,我不要爸爸,我只要和你在一起。”妈妈  相似文献   

7.
化蝶     
我五岁那年死了父亲,七岁那年母亲改嫁,于是随母亲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 继父是个酒鬼,每次醉酒后,我和妈妈都会被无故殴打。我说妈咱回老家吧,她说回去谁能养活你。从那时起,我开始恨她,以至恨女人,为什么她们都那么贱。在我的交往圈子里,几乎是清一色的男生。别人都看不出我是个女孩,因为我抽烟、打架、留平头,还有一个男孩一般的名字:苏小北。  相似文献   

8.
1987年7月7日骄阳似火 还在襁褓里嗷嗷待哺的我,被母亲放到了一个陌生的大门口.虽然母亲的眼里充满了无奈,但她仍是弃我而去.此时,我并不懂得别离意味着什么,今后的生活会是怎样,但我知道我生下来后熟悉的第一个人、最亲的人走了,让我还没来得及把她的模样深深地刻在脑海里便走了,消失在茫茫人海……  相似文献   

9.
家园     
很长一段时间,家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很无所谓的慨念。只是到了父亲去世以后,到了我离开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念书的时候,家,渐渐地真实起来,因为,家中有我的母亲,她会整日整夜地想我,会为我不倦地守候。以前看过一位韩国作家写的一篇散文《移动的故乡》。他在文章中这样说道:母亲全部的家当,是她手中那只  相似文献   

10.
转眼间,我来北川工作已有一个多月了。北川,这个凝聚全球目光的城市,这个满日疮痍、劫后重生的城市,却在这个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季节里与我相约。她好像一个大病初愈的母亲,用她那并不宽厚却刚毅有力的肩膀搂着我,消融着我对她的陌生和对震灾的畏惧;她又好像一个久别重逢的恋人,用她那深情而湿润的双眸凝视着我,诠释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神往。  相似文献   

11.
无字家书     
在我的书桌里,至今珍藏着数十封无字家书,那都是我在师范读书时,母亲寄来的.每每读起它们,仿佛抚摸着母亲清瘦的脸庞,感受着母亲滚烫的心跳. 读师范那年,我才十八岁,突然要远离家门,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母亲很不放心.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未长时间地离开过母亲,就是读初中时住在学校,最多也不过两三天.现在,儿子突然要离开她的庇护,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母亲哪能够放心得下?但是,她又不能将儿子拴在身边.就像鸟儿长大了,会飞了,迟早要去搏击长空一样.  相似文献   

12.
母亲     
〔编者按语〕我们的刊物需要陌生作者。有陌生作者的加盟,我们的刊物才能充满新的生机。陌生作者有两层含义,一是这些作者以前没在本刊发表过文章;二是本刊人员没有谁与这些作者相识。我们要团结更多的陌生作者被泪水浸泡,被苦难铸炼,脸上满是刀刻般的皱纹,骨子里透出超乎常人的韧性,她,就是我的母亲。生于民国十六年的母亲,少女时代正赶上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刚刚对生活怀有憧憬,未婚夫却被强拉壮丁,一去不返。嫁给一个不相识的男人,生下一男一女,日子刚刚顺心,丈夫却又病故。为了孩子,母亲她只好颠着一双被裹过的畸形小脚…  相似文献   

13.
上学的路上,我总会与一对陌生的母子“邂逅”。这位母亲总是稳稳地骑着自行车,后车座坐着她的孩子,或是背着书包,或是扛着画板。与吃着“肯德基”,穿着耐克鞋坐着轿车的小学生不同,后车座上的孩子只是将脸轻轻地贴在母亲的背上,睁大了一双纯净的眼睛平静地观察着“移动的风景”。那位母亲似乎显得有些吃力,急蹬了几下车,却也消失在车流中了,留给我她模糊而熟悉的背影,又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年仅16岁的私生女,她想通过我的笔端,向父母多年来对她的关爱表示敬意和感激之情。其实,我对于有关私生子的故事并不陌生,大多是面对私生子的事实,夫妻一方无法容忍,要么追根溯源,要么反目成仇,原本幸福的家庭“风生水起”,妻离子散。可是,在听了她的故事后,我被她的父亲、母亲那超越血缘的爱深深地感动了……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电话     
我们家安上电话,对于我和妻子来说只是高兴,而对于母亲来说,便是十二分的新奇了。母亲别说见过电话,连听都没听过。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世面见得不多。住到城里来,也只是我好说歹说让她为我带娃儿。母亲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不喜欢墙上贴的画,不喜欢花花绿绿的地板,不喜欢进厕所里找不到一点要上厕所的感觉。她说,城里人住的房子像火柴匣子,人与人之间门关得那么紧,心封闭得那么严。有一次母亲问我:“对面那人姓啥?怎不见来往过?”我便说我也不认识呢!母亲这时候就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望、惊讶、陌生的表情来……母亲极喜欢的去处便…  相似文献   

16.
就像她妈妈说的,像一场梦一样,转眼之间,那么大的一件事,烟消云散了。13岁的儿子,上初一不到两个月,我就意外得知,他竟有了女朋友。告诉我这个消息的,不是老师,而是和儿子有了朦胧感情的那个女孩的母亲。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儿子去学校出板报。我在家中接到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我也不知怎么说好,我女儿于艳芬是你儿子的同学。”一种不安的感觉在我心头涌起—凭着做母亲的直觉,我觉得儿子(强强)大概是惹事了。果然,她告诉我,强强在追求她的女儿。她在一个月前就发现女儿有点神神秘秘的,她偷偷翻查了女儿上锁的抽屉,找到了女儿的日记,日记中…  相似文献   

17.
    
我嗜茶,而且瘾大,成天端着半缸子茶叶一缸水。在办公桌抽屉的角落里,放着一包我最喜欢喝的精制茉莉花茶。一年多过去了,我一直没舍得喝它。因为它留给我的不仅是绿色飘香的诱惑,更是揭开心灵灰暗角落的隐痛,让我惭愧,催我自新。这包茶叶是一个几年前早已辍学的学生回校看望我时送的。那是一位文静、端庄的小女孩,能歌善舞,同学关系也很好。每次见面她总要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她很不幸:八岁时被一个混蛋堂兄给糟蹋了(这畜牲出狱后恶习不改,被判了死刑),九岁上又死了父亲。后来母亲改了嫁,她随母亲到了一个陌生的家庭。继父待她不好。她…  相似文献   

18.
阅读手帕     
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五月了,母亲照例收拾起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看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梅儿,你看,这里有好多手帕哩!”母亲转过身来,似乎很兴奋。“手帕?”我喃喃道,心中泛起一丝陌生与温馨。我望望母亲,她正在很细心地叠着每方手帕。“快看这块蓝色的,你四岁那年,我常用别针把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玩累了,用它擦擦汗。你常戴着它,在草地上颠颠地跑,手帕就像一只花蝴蝶一样……”母亲絮絮叨叨地说,并不看我,她完完全全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我静静地听着,不…  相似文献   

19.
母亲     
母亲的腰弯了, 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母亲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母亲的皱纹深了, 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母亲老了, 她把年轻的心灵给了我。  相似文献   

20.
化蝶     
五岁那年死了父亲,七岁那年母亲改嫁,于是我随母亲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