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2005年5月3日,18岁的四川省乐至中学高三学生刘博文以其在电脑软件开发方面的出色成就和初步成功的商业化运作,从全国一亿多中学生中脱颖而出,荣获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授予的“全国十佳中学生”的光荣称号。乱按电脑,他被老师罚站半节课★1987年4月14日,刘博文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从小便聪明好学,深得父母和老师的喜欢。刘博文第一次和电脑亲密接触,是在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天,正好上微机课,8岁的刘博文面对眼前的286电脑非常兴奋和好奇。在老师还没有开始讲如何操作的情况下,他就开始在键盘上胡乱地按了起来,结…  相似文献   

2.
刘博文出生于1987年4月14日,从小聪明好学。10岁那年,在小学三年级的第一次电脑课上,刘博文特别兴奋和好奇,在老师还没有开始讲解如何操作电脑的情况下,他就在键盘上胡乱地按了几下,结果使他面前的那台286电脑出现了黑屏现象。老师十分生气,罚刘博文在教室里站了半节课。这件事使刘博文很不服气,他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个“电脑高手”。从此以后,刘博文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好学是父母十分高兴的事情,当时电脑很贵,父母就为他买了一台流行的带软驱的小霸王学习机。这台学习机给刘博文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仅仅一年时间,学习机键盘上的…  相似文献   

3.
走自己的路     
5月4日,北京,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由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十佳中学生”表彰大会隆重举行。来自四川省乐至县乐至中学高三(3)班的电脑编程高手、同时也是一名“商人”的刘博文与其他九位同学获得了“全国十佳中学生”荣誉称号。本刊记者第一时间来到乐至中学,采访了刚刚从北京返回学校的刘博文同学。  相似文献   

4.
他在8岁时第一次接触电脑,13岁时拥有 自己的第一台电脑,自己研究电脑知识, 自己编程序。 他在高中时代就开始办公司、开发 电脑软件产品甚至还负责产品营销。 他成绩平平,两度成绩下滑,最后却被保送进了大学, 撰写这个传奇的,是四川乐至县的男孩刘博文。  相似文献   

5.
刘博文:中国第一个在网上卖自己的软件的15岁的四川中学生。廖晶:中国第一个出版《自己动手编游戏》一书的18岁北京中学生。刘冠良:中国第一个开发学英语软件的19岁的山东中学生。十几岁,当同龄孩子都囿于循规蹈矩的校园为考大学、考重点而疲于奔命的时候,刘博文、廖晶、刘冠良等少年却在软件开发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对此,人们赞叹、羡慕,甚至感到神秘,人们迫切想知道,这些“少年软件大师”的成才秘籍——  相似文献   

6.
物竞天择,这是大自然中万物进化的铁律,而物竞又是天择的先决条件,胜者、强者得以生存,败者、弱者将被自然淘汰。大自然对于一个物种如此,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也不会手下留情。因此,作为一个国家的教育、一个民族的教育,我们到底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明白什么,这还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真理吗?许多年前,在我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曾经读过一篇作者回忆他的老师的文章。其中就有一段作者与老师的对话。作者说:“老师,我们来到学校,对于我们来说学习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知识,还是技能?是学会如何生活,还是学会如何处世做人?”作者的老师非常坚定地回…  相似文献   

7.
作文课上,一个中学生在描述他的理想,他想将来要做记者——无冕之王,多威风啊!可“冕”字不会写,就问他左右的同学。一个同学说:“王冕学画的冕,日下一个避免的免字。”另一个同学说:“不对吧?好像是曰下一个免字。”老师听见  相似文献   

8.
成语长城     
正2月25日晴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成语长城",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含义呢?难道是成语接龙?老师的最终解释是:一人说一个成语,不能重复。还真不简单呀!活动开始了,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自己心中那个成语。突然,同学们的"砖"开始停运了,哦,原来是一个同学在成语上卡住了啊!只见他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成语。后  相似文献   

9.
小明是一名勤奋好学的中学生,最近家里买了一台电脑,他在网上认识了来自河北的石小辉老师,经常向石老师请教问题,石老师也很耐心地对小明进行辅导.这不,小明今天放学回家,打开电脑,发现石老师也在线.于是又和石老师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早教QA     
林怡 《母婴世界》2011,(6):108-109
问题1 Q儿子去年上的幼儿园小班,可老师反映他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做错事被老师一说就开始大哭着找妈妈.而且还极力否认是自己做的,有时甚至还推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他说是因为害怕被老师骂。我应该怎么帮宝宝改正,又如何和老师沟通呢?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生在"名著阅读"上明显落后于武侠小说、流行杂志、漫画等,对文学名著越来越"无动于衷"。中学生轻视名著,热衷武侠小说、流行杂志、漫画等这些被老师、家长们视为"快餐文化"的读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老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呢?一、原因追击文学名著虽然有很高的价值,但是由于时代、文化的差异,这些名著与中学生有一定  相似文献   

12.
我当了40年的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一个很清楚的回答——在我的有生之年,这件事肯定是不可能的。电脑可以帮我们去做我们要做的事,它只是扮演一个帮忙的角色。而教育并不是把已知的事填鸭、灌输给学生而已;教育也不是出作业,改习题而己,这些事电脑可以做得很好。但是有一件事情,电脑是做不到的——老师在课堂上看到了每个学生的表情、反应后,他马上可以调整他的说话语调、教学内容,这些事情电脑做得到吗?外,老师怎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如何对学生表达关心等等,再强的软件设计也没有办法做到。言传不如身教,言传可以通过电脑帮助,但…  相似文献   

13.
我叫杨哲,我的名字是外公取的,他想让我长大后成为一个很有知识的人。我今年8岁,在二年级三班,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写日记。我的绰号数都数不清,我自己最喜欢的绰号是“日记狂”。3月6日天气:多云心情:雨挨整的滋味不好受今天上微机课的时候,我被人整了。是这样的:当时微机老师被另一个老师叫走了,教室里一下子就变得乱哄哄起来。而我专心在电脑上做一张小鸭子的图。这时候我听见陈源源在我背后叫我的名字,于是我就一转身,电脑椅也转了过去。陈源源跑过来,神秘地问我,想不想知道旋转的滋味?我还没回答她,就感到自己飞快地旋转起来了,原来是她…  相似文献   

14.
喜子 《小读者》2011,(1):47-47
10年前.一个山村中学的少年,随老师到县城参加全县中学生数学竞赛。考试开始后,少年心中窃喜,因为考场的监考老师恰好是他的老师。他想:在关键时候.老师一定会照顾他的。  相似文献   

15.
赖细兰 《师道》2004,(6):40-40
一位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学生有早恋倾向,就把他找到了办公室。老师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顺手从桌上拿起一个生的小杏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是什么滋味。学生皱着眉头说:“又酸又涩。”如是老师又顺手拿起一个熟了的小杏让他品尝,并问学生的感觉如何,学生回答说:“又香又甜,非常好吃。”老师问道:“为什么?”学生回答道:“因为开始的那个小杏还没有成熟,吃起来自然又酸又涩了。”老师便开始开导学生:“中学生谈恋爱就像吃小杏一样,过早地品尝它,只能是又苦又涩,自食苦果,待到它成熟的时候再去吃,才能香甜可口。”学生恍然大悟,心悦诚服地接受…  相似文献   

16.
一个读高二的中学生因车祸不得不中断学业,该生痛不欲生,几次寻短见未果。一天,他看见一个小女孩坐在一棵大树下画画,画面是湛蓝湛蓝的天空,天空中飘着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好像是要降落的样子。中学生问小女孩:“这颗种子在干什么?”小女孩说:“在找上帝。”“找上帝,找着了吗?”“你看它那高兴的样子,肯定找着了。”“找着啦?上帝在哪儿?”小女孩抬起头,看了看身边的中学生,说:“就在脚下呀,不然,它干吗要落下来呢!”中学生茫然地看了看脚下的大地。小女孩看出了中学生的心思,她请中学生坐下,向他讲述着这幅画。小女孩是个不幸的孩子,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被一个好心的老奶奶收养。老奶奶孤身一人,靠卖豆浆为生。老奶奶把小女孩当亲孙女看待,尽管生活艰难,她还是精心地呵护着小女孩。四岁那年,老奶奶捡回一盒花花绿绿的粉笔,小女孩高兴极了,拿起粉笔就在家里的墙壁上画着,不知疲倦地足足画了一个下午。墙壁被这花花绿绿的颜色所装点,使这个缺少生气的家一下子充满了生机。老奶奶非常高兴,从这些不规则的线条里,她看出了小女孩的灵性。老奶奶居住地不远有一所小学,她常到那儿去卖豆浆,与学校的一位美术老师很熟,她把美术老师请到家中,教小女孩画画。也许是被小女...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前,在台大文学院印度近代史的课堂上,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老师,要学生缴出笔记,给他看看。全班都缴了笔记,可是一个学生却缴不出来。老师问他:“你怎么没有笔记?”这个学生说:“笔记是中学生抄的,大学生不抄笔记。”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间以来 ,韩寒这个少年作家成了广大中学生的热门话题 ,《三重门》、《零下一度》成了中学生的抢手读物 ,不少女生以他为偶像 ,争分夺秒地阅读他的文字。还有中学生煞费苦心为他建了个人网站。去年 12月9日中央二台播放了韩寒与有关专家的对话 ,当屏幕上打出韩寒的特写镜头时 ,部分女生大声尖叫 ,上课时间已到 ,当老师要求关掉电视时 ,学生竟然与老师发生了冲突……上述现象令我深思 :中学生出书如今已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为什么学生们偏偏要读韩寒 ?韩寒值得他们如此投入精力和时间吗 ?不可否认 ,韩寒的文章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那幽默…  相似文献   

19.
2004年3月,刘博文开始《终极上网提速》软件的英文版制作,随后由美国代理商推广,在欧美软件市场上市销售。 2004年4月,刘博文组建了自己的网站工作组,开始策划一项全新的B2B电子商务网站。 2004年8月,刘博文凭借《终极上网提速》软件,夺得了中国电信未来信息工程师奖、英特尔英才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中国科协主席奖四项大奖。 2004年11月,刘博文的软件作品《终极上网提速》在由世界工程师组织联合会举办的“未来工程师联展”上,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类一等奖。 今年,刘博文19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说起我的语文老师马老师的严厉,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如今投到他的门下,只好认命了!But你还不得不承认他不仅是我们老师,也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自习时,他也不闲着,背背英语单词呀,看看文学名著呀,还要备课,那叫一个忙.他的办公室本来在三楼,他嫌上上下下不方便,干脆就在教室里办公了.我们上其他课时,有时他也像个中学生似的听听,他是想做一个全职老师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