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办好农民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报以全心全意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为宗旨,是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进行沟通与联系的桥梁。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民报被誉为指导农业生产的得力助手、农村工作的好参谋、农民信赖的知心朋友。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的蓬勃发展阶段。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各项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广大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产生了迫切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各地农民报纷纷复刊或创刊,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技知识、提供信息为己任,深受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传媒资源整合已成为近年来国内传媒业的一个热门话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媒体就开始尝试资源整合,催生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与过去“小而全”、“低而散”的媒体格局相比,这些集团经过内部资源整合,竞争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成为开启媒体市场的关键和推动媒体机制转型的重要动力。去年8月份,  相似文献   

3.
在大多数综合类报纸上,农业新闻在大多数时间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位居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在这些报社,农业线是冷线,搞农业报道的记不仅少,而且频繁更换。因此,记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农业情况,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新闻稿件。但是在《南方农村报》这样一份“专业为农民服务”的报纸里,农民、农业、农村的新闻就是绝对的主角,比起时政新闻、娱乐生活新闻这类有相对固定受众群体的新闻类别,更容易被农村读理解和接近的农业经济新闻也有了一个广阔的受众平台,让从事农业新闻报道的记们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7,(12)
以农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文/吴保恒——陕西农民报加大农业宣传报道力度的几点体会从去年6月开始,陕西农民报就专门拟定了加大农业宣传报道力度安排意见,并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到陕南、陕北等贫困山区,了解农村发展的新情况和存在的新问题,及时调整了宣传角度,...  相似文献   

5.
在大多数综合类报纸上,农业新闻在大多数时间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位居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在这些报社,农业线成了“冷线”,搞农业报道的记者不仅少,而且频繁更换。因此,记者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和农业情况,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新闻稿件。但是,在《南方农村报》这样一份“专业为农民服务”的报纸里,农民、农业、农村的新闻就是绝对的主角。  相似文献   

6.
王晓蔚 《新闻实践》2007,(10):30-31
长期以来,行业报(除了农业类报纸外)似乎与农村报道风马牛不相及,基本游离于农村报道之外。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全社会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度在提高,农村报道的视角开始转变,全面反映农民生活、生产的变化成为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一些行业报也开始触及农村报道。  相似文献   

7.
王筠竹 《新闻窗》2009,(4):73-74
报纸媒体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它是人类大众传播的开始。正是因为有了报纸,人类的传播活动才能超越了时和空的限制,不再仅限小范围内的信息交流,而是成为了较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作为大众媒介中的老大哥,报纸媒体见证了许多其他种类的媒体的诞生、发展与壮大,比如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等。虽然各种不同的媒体各有其长,但与这些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媒体——相比,报媒的局限性存在得尤其突兀:更新慢、信息量受限、互动性弱、成本高。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并且让老百姓愿意掏腰包购买报纸,自然是报媒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民报的发展,对在广大农民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市场信息和科技知识,开拓致富门路,提高文化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来,农民报通过不断改革,在增加信息量,增强服务性,贴近农民群众方面进行了可喜的尝试。 80年代出现鼎盛时期。到1989年,除《农民日报》、《中国农牧渔业报》、《中国乡镇企业报》、《中国农村经营报》等全国性的农民报外,省、市(包括计划单列市)农民报发展到26家,另有《济南农民报》、  相似文献   

9.
年初,6家军区军兵种报纸改为大报,开始了又一轮的改革与探索。而广州军区战士报,作为改大报的先行,已有了4年的经验。察往而知来。同为军队媒体,它的经验应成为大家的共同财富:本刊愿提供一个交流和共享资源的空间,为一个共同目标一~提高军队媒体的宣传质量而不懈努力。今刊出战士报社的办大报经验,望收此效。  相似文献   

10.
崔永刚 《青年记者》2007,(12):10-11
坚持“三贴近”,是一个媒体提升影响力的最佳路径。农村大众报作为中共山东省委主办的《大众日报》农村版,作为全省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第一媒体,赖以生存的根基就在实际、生活和群众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农村大众报来说,不仅是育人之计,而且是立报之本,所以,农村大众报始终把坚持“三贴近”作为报人的一种本能来打造和养成。  相似文献   

11.
《农村报》原名黑龙江农村报,是面向黑龙江、辐射东三省的一张历史悠久的涉农报纸。近些年,我们农村报在如何打造“农业科技”版品牌上,下了许多功夫。在打造品牌栏目方面,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国家迟早会出问题。一张报纸也是如此。笔者所在的《华北石油报》和其他国内的企业报一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媒竞争和受众锐减的压力。如何改变企业报在社会大众层面的新闻宣传劣势,如何在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竞争中逆风飞扬,是企业报当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从上世纪20年代起,一向朝气蓬勃的美国报业开始面临无线广播和电视新闻的挑战。在常规消息报道无法与电视比拼的形势下,美国报人就把力量放在"何因(Why)"、  相似文献   

13.
地市报要加大农业报道力度孙耀富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几年,农业问题成了全党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地市报,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加大对农业宣传报道的力度,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稳定大局和促进经济发展尽职尽责。...  相似文献   

14.
贴近“三农”———县市报的基本立足点射阳报社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三农”的稳定和发展,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县市报是最直接面对“三农”的报纸,担负着最直接服务“三农”的任务。因而,贴近“...  相似文献   

15.
地县报要由农民唱主角王永祥编者按: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从长远来看,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农业和农村工作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有鉴于此,中国的地市县报应该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问题的宣...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办报亦然。农民报是为农服务的媒体。在新时期,它也要与时俱进,服务于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只有真正了解了农村面  相似文献   

17.
崔永刚 《青年记者》2007,(12):10-11
坚持“三贴近”,是一个媒体提升影响力的最佳路径。农村大众报作为中共山东省委主办的《大众日报》农村版,作为全省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第一媒体,赖以生存的根基就在实际、生活和群众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农村大众报来说,不仅是育人之计,而且是立报之本,所以,农村大众报始终把坚持“三贴近”作为报人的一种本能来打造和养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先说和媒体有关的经历。我1985年做过民办的媒体,中国第一份民办报纸《中国广告信息报》,是八个同仁办起来的,当时挂靠《光明日报》,我是研究部主任。我们策划了“黄河万里行考察”,这是中国第一个记者团骑摩托车沿黄河做的采访活动。我们没有驾驶证,骑着没有牌子的摩托车,愣是纵横八九个省,四个月跑了两万多里路。开始了第一次人生之疯狂,体会到山河之壮美、人生之无奈,疯狂之中才理解人生之渺小。回到北京,感觉自己被自然净化了,在大都市的繁华和喧嚣中找不到位置。这时候我调整到农村研究部门,有机会下乡做农村研究,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在下乡的过程才逐渐找回了自己。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村经济宣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盐阜大众报社盐城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是盐城的优势。近几年来,我们盐阜大众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确立农字起飞、整体推进,走强农富民兴工之路的战略,密切配合,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变为在保持总量平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以面积、产量、解决农民温饱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农业正在日益蜕变。相反,重视信息、市场,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